书城童书点亮孩子心灵的智慧故事
15069100000083

第83章 智写酒幌

从前酒店为了招揽生意,总在门口挂起酒幌子,幌子上写着大大的一个“酒”字,以此吸引顾客。据说,在明朝洪武初年,石花街一家姓黄的酒店,出现过与众不同的酒幌子。

黄家家境贫寒,本钱短少,租不起靠官道的门面,只好把一小酒店开在一个背巷子里面。平时很少有人光顾,生意非常清淡。同行们都说这黄家小酒店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黄老板见门可罗雀,也很灰心丧气,正在打着关门歇业的主意。说来也巧,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姑表弟任亨泰准备赴京应试前来辞行,言谈之中得知这小酒店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便开导说:“死店活人开,地段不是主要的,酒才是主要的。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关键在于有没有本领酿出好酒来。”

黄老板拍着胸脯说:“不是我这做哥哥的在你老弟面前吹牛皮,酿酒这行当,在整个石花街上,我排不上第一,也挨得上第二,买过我家酒的人,都称赞我的酒好。可石花这地方,是方圆几府商家的集散地,生意全靠来往的过路客们支撑。我这里酒再好,背巷子里头陌生人哪能知道呢?”

任亨泰想到自己读蒙学时,时常为人扇面作诗题对,引来不少人瞩目的情景,笑着对黄老板说:“我也不是在你老兄面前夸海口,让南来北往的客人上你酒店的门,容易之极。你快去拿块大布来,我亲手替你做个酒幌子,包我半月之内生意兴隆起来。”

黄老板晓得任亨泰自幼聪慧过人,又喝了一肚子的墨水,做事一向踏踏实实,从来不说过头话。于是,他马上买来一大块布,连同笔墨砚台一并送到任亨泰面前。

任亨泰一反常规,抓起笔,调好墨,在布上刷刷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谁能在本店照壁和墙上写下酒联,谁就可以在此免费饮酒三斤。”

这个与众不同的酒幌子一挂出去,消息就像长了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四面八方。那许许多多爱好联对的人,都纷纷赶来,抢着在黄家酒馆的照壁和墙上题对。

张三写:“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

李四写:“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

王五写:“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郑六写:“座上不乏豪客饮,门前常有醉人归。”

马七写:“水为万古无情绿,酒是千年不老丹。”

方八写:“买酒取来春几许,消闲休问夜如何。”

就这样,不出十天,黄家酒店的照壁和墙上写满了酒联。这些爱好联对之人,有不少是知书达理之辈,讲究体面,没有一个肯白吃黄家的好酒,反而把黄家酒店当做相互切磋、比试才华的场所。结果,黄老板没有白送一滴酒,却把酒店的名声扬了出去,看热闹的、买酒喝的人越来越多,他家的酒也越做越好,生意也就越做越大。

洪武二十一年,任亨泰一举夺魁,考中了状元,他别出心裁地为黄家酒店写酒幌的趣事传为美谈。四海之内慕名而前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深处石花街背巷子的黄家酒店从此独领风骚了许多年。

☆任亨泰:明洪武二十一年状元及第。曾出使安南。官至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