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27

第27章 全面开发运动能力

不少家长存在重视智力而忽略对运动能力培养的倾向,导致孩子体力欠佳、意志薄弱。如果有组织地让孩子进行跑、跳、投基本动作练习和适当长距离地运动,不但能提高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迅速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运动能力的全面开发

走、跑、跳、站、蹲、坐、摸、爬、滚、登高、跳下、越过障碍物,3岁孩子的运动能力,应有尽有,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真正成为全能型“运动员”了。锤子、剪刀都要用一用,拖把、扫帚都要试一试,破坏东西一流高手,不会修理却有修理整个地球的愿望。捏橡皮泥、折小飞机、拼七巧板、玩电动玩具这一切都不在话下。

3岁以后的孩子能抬起脚踢球,踢的力量大且踢得远了。踢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踢球的游戏更会增添情趣,让孩子奔跑、踢球、捡球,乐此不疲,有助于快乐情绪的培养。

孩子平衡能力的发展

孩子应该从保持一定的姿势开始,到做各种动作和各种姿势时都能保持稳定。婴儿时期平衡能力很差,学龄前期是平衡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这时期的孩子应加强训练和培养。发展平衡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在低矮平衡木上或窄道上走,要求上体正直,眼视前下方,双臂侧平举,步幅稍小,动作放松;单脚站立或单脚跳方格,要求支撑脚全脚掌着地,两手侧平举,腿部用力,跳跃时身体随重心转移;身体旋转。要求上体挺直,双臂自然伸开或叉腰,用单脚或双脚在原地转圈。

训练孩子平衡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能力的增强,加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练习所获得的技能和经验。

3~4岁孩子已经能掌握各种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从足运动技能来说,3岁孩子可以单足跳跃,自己扶楼梯一步一阶,能够跳过10~15厘米高的障碍物,钻过高度为自己一半身高的洞穴,能够举手过肩投球,接住1~2米投来的球,会骑脚踏三轮车,在10~15厘米平衡木上能做简单动作,可以登上三层的攀登架。

当父母带着孩子一块散步时,可以让孩子单足站稳,然后练习单足跳跃,一手扶着他保持身体平衡,待孩子熟练之后渐渐离开所扶之物而单足跳跃。单足跳跃主要是学习保持身体平衡,促进孩子大动作能力的发展。

从精细动作来说,会画圆和正方形,写2个以上的汉字和数字,画人的2~4个部位,会用指捏面塑,按针孔定形撕纸,拿剪刀将纸剪成块或剪纸条。将方形纸折成长方形及三角形,会用筷子夹枣,按要求的颜色形状间隔穿珠子,粘贴简单图画。不过开始时孩子进行以上这些动作时会很不协调和不熟练。

父母可选用孩子剪刀,让孩子学会握剪刀和练习剪纸条,或者让孩子学习搭积木。孩子搭积木要经过多次倒塌,再搭的过程。反复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总结经验,越搭越高。要让孩子自己注意观察,不必过多指点,使孩子渐渐养成独立操作,集中注意力的良好学习态度,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孩子手眼协调和平衡的能力。

把动作能力和生活相结合

4岁以后,运动功能更进一步地完善了。他们能跑善跳,会灵活地抓起东西,垂吊、攀登和连续起跳等需要肌肉耐力的运动也开始迅速发展。因此,玩球、跳绳以及爬攀登架、翻单杠等游戏活动在这个段年龄段的孩子中盛行起来。

手的运动也日趋熟练。4~5岁的孩子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游戏及生活的自理。4岁的孩子喜欢帮大人做家务,很多事情也已经能够干得很好了,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收拾玩具、倒垃圾等,让孩子在其中体会劳动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

手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强,能开始用橡皮泥或面团搓捏和造型,会用笔画比较完善的小人(有头、身和四肢)能画出像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如太阳、苹果,以及折纸和剪贴等各种精细动作。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体验丰富的情绪,例如焦躁、紧张等,但是还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和控制。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运动幅度较大的游戏,例如让孩子抓跳跃中的球等,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运动的发育已趋完善,已能很好地走、跑、跳、投掷,与外界的接触交往机会增多,认识能力也提高了。

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各器官功能日趋完善,智能发育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进入新的阶段。针对孩子的上述特点,家长为4~5岁孩子选择玩具时,应考虑能促进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爸爸和妈妈先作示范打羽毛球,让孩子看明白后再参加。开头孩子还不熟练用球拍,要经过一番练习才学会接球和发球,熟练之后可以拉一根绳子当作网,每次打球都要过网才能得分。熟练之后再划边界练习输和赢,自己发球能赢了就记1分。

可以用石头子在地上为每个人记正字,也可以用小黑板计分,孩子每得1分都会很高兴,有了成功的经历就会很愿意打羽毛球。

发展多方面的运动能力

孩子的动作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有的孩子已经学会了跳绳。现在的孩子喜欢蹦蹦跳跳,并有可能学会一些舞步,特别是这个年龄的小女孩会很喜欢跳舞,有的孩子的动作模仿力和表现力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天分。

在投掷东西方面,男孩与女孩发展出了不同的投掷方式。男孩可能更喜欢从旁边投掷,而女孩则习惯于过头顶投掷。

经过练习,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都有所发展,接住东西的技能也有提高,比如你从稍远一些的地方,面对面扔给孩子一个皮球,孩子已经能够接住了,只是还不太稳。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动作能力虽稍有进步,但与前半年大体相仿。主要表现是:跑跳自如,能连续走30分钟的路程,跑的时候会躲闪、追逐、跑的协调、平衡能力较强。会拍球、踢球,甚至可边拍边跑。在集体游戏,如赛跑、体操、拍球、传球和踢球等运动中,都较以前熟练,能创造出游戏的新花样。

运动的耐力和灵活性都有较大的提高。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活动场所,经常带他们到孩子乐园或较宽敞的活动场地活动,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协调能力发展得比较好,身体很灵活,能自如地跑、跳、爬和踢。让他弯腰,不屈膝盖,手就能触及脚面;自理能力增强,不需要太多的帮助就能自己穿脱衣服,按照要求收好玩具,并保持整洁。

帮助孩子了解体育运动知识

体育锻炼强调通过具体活动增强体能,但仅把体育作为一种体力活动是不行的,应学习有关的知识,才能增强孩子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成效。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如田径类运动靠力量和速度;球类运动对灵敏性和弹跳力要求较高。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技术,指导孩子正确练习,如跑步运动中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变速跑、冲刺,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等,并告诉孩子基本的比赛规则,如踢球时不能有意撞人,打篮球时不能带球跑,这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15岁以前的孩子不宜进行举重、长跑、吊环等运动,而应选择负荷较轻,欢畅自然的运动项目如三跳(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孩子若是喜欢武术,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学习器械格斗时一定要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以防出现意外。

提高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爱护孩子的这种积极的天性,并把它发展为体育兴趣。如给孩子讲名人锻炼的故事,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与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进孩子产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年幼的孩子锻炼身体时,还可以把体育锻炼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如教孩子一边唱儿歌,一边跳橡皮筋;郊游时,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这种锻炼方式会使孩子满心喜悦,充满激情,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当孩子的体育兴趣发展起来以后,家长要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如给孩子买球拍、跳绳、小足球等运动器材,使孩子更经常地锻炼身体,把体育兴趣转化为稳定的体育爱好。

指导孩子科学地锻炼

运动会引起身体机能的深刻变化,过少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无刺激作用,超负荷运动又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家长既要警惕超负荷运动,伤害孩子身体或使孩子失去锻炼的信心,又要提供合适的运动负荷,帮助孩子对自己承受负荷的能力建立信心。

因此,要教育孩子明确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讲究锻炼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以便在锻炼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告诉孩子要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不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也要同时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既获得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也培养果断、机敏、勤奋、吃苦耐劳、大胆沉着的意志品质。家长还应帮孩子懂得音乐、棋类也能提高锻炼效果。优美乐曲的伴奏,能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棋类活动是一项比智力、比体力、比技巧、比意志、比作风的全面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列宁曾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智慧的体操”,它同样具有增强体能的作用。

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若没有家长督促鼓励,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利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对此,家长可帮孩子制定锻炼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内容、时间和次数,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踢球半小时;双休日安排爬山、远足或参与半天的体能集训。

制定计划要从孩子和家庭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使孩子乐于接受,自觉执行。父母若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即使不能天天与孩子一起锻炼,也要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情况,并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对个别不喜欢活动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