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3~6岁宝宝早教十大关健
15074900000029

第29章 精细动作训练重点

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学习任何一种特殊技能的前提条件。操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孩子将来学习技能的快慢、准确性与牢固程度以及能够到达的水平。

练习双手的配合能力

孩子3岁以后,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用剪刀剪碎纸,握笔时懂得用左手扶纸,并能画出圆形和四边形;乐意进行自我服务,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脱鞋袜、能穿上面开口的衣服,扣扣子等。所以,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对于孩子发展精细动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手部能力的培养

使用筷子和剪纸提高手指灵巧性

3岁的孩子双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首先,能很好地用勺子自己吃饭,不洒饭。看见大人用筷子也要求用筷子吃饭,最初拿不好,经过练习,很快就会用筷子吃饭了。

注意开始时要教给他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如果姿势不正确要随时纠正。此时的孩子手拿东西也比较稳,能自如地将杯子里的水倒在另一个杯子里,并且不洒出来,还能自己端杯子喝水。

这时的孩子还会喜欢剪刀,孩子手持剪子剪纸的动作,对孩子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看到大人剪东西,孩子总是凑在跟前,争着要剪子。可以给孩子买一把圆头的小剪子,教给他将纸剪成各种形状,孩子就会专心致志的坐在小凳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一张白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如皮球、苹果,以及只有孩子自己才能看懂的小鸟、小兔子等等。

孩子学用剪子时,能锻炼孩子示指的灵巧性,发展想象力,将大脑的思维想象通过示指的活动变得形象化,是一项值得学习的手工操作。但是,3岁的孩子学用剪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告诉孩子万一剪着手的后果,会流血、会疼痛的,使孩子明白在操作中要倍加小心。

写字画画提高手部的协调性

孩子还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拿笔写字,能模仿正确的拿笔姿势画画。孩子喜欢拿笔随心所欲地乱画,这种乱涂乱画的线条对成人来讲毫无意义,但这却是孩子真正的创造性。

父母要鼓励孩子,称赞其画得好,并且要善于观察,通过涂画了解他在想什么,适时给予引导,及早挖掘潜力,提高智能水平。

如孩子在画汽车,那么就带孩子去看车,找出车的特征:四个轮子、方向盘等。孩子画画的意义不在于绘画的技巧,而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锻炼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

橡皮泥提高手的灵活性

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或面团、黏土是孩子喜爱的玩物,稚嫩的小手能捏成小鸭子、碗、盒子、皮球等各种动物和物品。

增加手部的控制力和敏感度

手指的技能

3岁以后,孩子的肌肉控制和集中注意力逐步发育完全,这是掌握许多精细手指运动的基础。他可以独立或合并运动自己的每一根手指,这意味着他从以前用拳头抓蜡笔的方式发育成与成人更加相似的方法。现在他能够画方形、圆形或自由涂鸦。

因为孩子的空间感知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在他对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因此在玩耍时,他会更仔细地确定玩具的位置、控制使用餐具的方法并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

控制力和敏感度的增加使他可以搭起9块以上积木、吃饭时不会洒出来太多食物、用两只手将水从大水壶里的水倒入水杯、脱衣服并可以将大扣子扣进衣服的扣眼。

他对发现工具和如何利用工具也非常有兴趣,例如剪纸刀、颜料和蜡笔等。他具有操作这些东西的技能,并开始利用这些工具做别的事情。首先他会随机使用一些绘画材料,或许只有在他完成后才能确定他在画什么。

这种思维变化将激励他开发更为精确的运动和利用手的技能。

握笔的姿势和动作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写,都必须以灵活运用手中的笔类工具为前提。一般而言,3~6岁是孩子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孩子需要不断地尝试绘画书写,大部分家长也会在这一时期注意让孩子模仿学习绘画和书写中所必需的握笔动作。

从孩子握笔的手部姿势的发展来看,最早抓握笔的动作包括整个手和手臂的运动,表现出“手掌向上的抓握动作”,即孩子在抓握笔的时候掌心向上,手掌和手指一起活动来抓握笔。

用这种笨拙的握笔动作,孩子很难进行有目的的绘画书写动作。随着在绘画、书写活动中偶然性的尝试,以及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握笔动作,孩子“手掌向上抓握”的握笔动作逐渐被“手掌向下抓握”的动作所取代,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在绘画和书写技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孩子对握笔姿势进行调整的部位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孩子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但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孩子逐渐更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迅速下降。

此外,孩子握笔的部位逐渐向笔尖位置靠拢。3岁左右的孩子表现为握住靠近笔尖的部位,主要依靠肩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然后逐渐发展为用肘部来控制笔的运动,最后发展为用手指的活动来控制笔的运动。

练习绘画和书写

手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强,能开始用橡皮泥或面团搓捏和造型,做出比较形象的东西。会用笔画出比较完善的小人(有头、身和四肢)能画出像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图案,如太阳、苹果,以及进行折纸和剪贴等各种精细动作。

在教孩子画画的时候,首先可以训练他握笔,握好了笔,就让他在纸上乱画,随便他画什么,都说好。这时所用的笔应该是彩色的,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乱画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要求他画垂直线。可以手把手教,然后让他模仿。你在纸的左侧画一条蓝色的垂直线,让他在纸的右侧画同样的垂直线,学会以后再画水平线再画圆。当这几种线条都会画了以后,就可以开始学画画了,因为图画主要是由这几种线条构成的。

让孩子的小手更灵活

到了4岁,孩子的身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更强,会单脚、双脚跳,或沿着一条直线走。此时,孩子的手和眼的协调性提高了,现在孩子非常乐意自己穿脱衣服。

这时可以适当地训练孩子做一些家务活,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铺床、扫地、倒垃圾之类的家务活,还能整理玩具、摆碗筷等,当孩子分餐具和食物时,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孩子进行计算游戏,看看家里有几个人吃饭,需要多少双碗筷。一些孩子还能把衣服穿戴整齐,这说明孩子自理能力提高了。

熟练掌握了控制使用餐具的方法并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吃饭时不会洒出来太多食物、可以独自洗手、用两只手将水从大水壶里倒入水杯、脱衣服并可能将大扣子扣进衣服的扣眼。

筷子的妙用

使用筷子不但能发展孩子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而且还可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之间的配合,能够促进孩子感知觉和运动发展,发展孩子的智力。

家长在教孩子学会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游戏,如摆放一些软纸团、棉花团、纸条等软材料,让孩子用筷子挑、夹或拨;以后逐步有意识的增添一些较难夹的物品,如塑料块、小木珠等硬材料,同时在孩子的膳食中增添一些较难夹起的食物,如豆子、花生等,让孩子反复尝试。

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有关筷子的常识,比如不能用筷子击打碗盆和桌子,不能将筷子指向别人,不要用别人用过的筷子,学习正确摆放筷子等。由于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指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比较差,而操持筷子需要几个手指同时配合,共同支配一双筷子摆动,这对大部分孩子来讲均有一定的困难,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练习和适应过程才能掌握,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弹琴促进孩子手脑并用

此时,孩子手部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强,能用搓、揉、捏等的协调动作,将橡皮泥或面团捏成各种简单的造型,如苹果,小人等。开始用笔学画画,还具有进行折纸、剪贴、粘贴、拼图等各种手工能力。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孩子的手脑并用能力,进一步促进脑功能的发育。

穿珠可锻炼手的灵巧性

锻炼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的灵巧性,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让孩子学习穿珠是锻炼手的精细动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家长可预先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木制或塑料珠子若干,中央有空,再准备一根较硬的细绳或鞋带,教孩子按不同颜色将珠子穿起来,边穿边认颜色,家长可先示范,然后让孩子模仿穿。当孩子掌握穿珠技能后,可提高要求,如怎样穿才能使一串珠子更好看,引导孩子按颜色、形状间隔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