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宝宝每月育儿方案
15075900000054

第54章 疾病就医小百科

小儿耳后淋巴结肿大

有的爸爸妈妈反映帮宝宝洗澡时会发现他左耳后有两粒花生米大小的很明显的淋巴结。并且这两粒淋巴结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没现在这么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完全不用担心,十岁以内儿童耳后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不用处理。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正常情况下浅表淋巴结容易被触及。如果能够触及或者看到突起,应该确定是不是淋巴结肿大。不过淋巴结肿大只是属于一种症状,并不提示某种疾病。淋巴结肿大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大类。局限性肿大可能是由于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引起,爸爸妈妈可仔细检查孩子头部是否有蚊子叮咬现象,因为宝宝皮肤娇嫩,被蚊子叮咬后容易引起皮炎,会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引起淋巴结肿大。

此外,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以及一些少见的疾病如淋巴结核、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等都会引起淋巴结肿大,但在这个年龄段幼儿身上非常罕见,基本可以排除。像爸爸妈妈所反映的宝宝这种情况可以继续观察,如持续肿大则需就医。

小儿自闭症

自闭症的症状与行为特点

01 刻板行为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很多孤独症的宝宝,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02 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爸爸妈妈形容宝宝“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宝宝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

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宝宝,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象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03 人际关系障碍

不搭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宝宝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爸爸妈妈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

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04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爸爸妈妈之所以带宝宝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

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宝宝自闭症的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促进宝宝正常行为的发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宝宝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对便对宝宝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01 改变养育方式

爸爸妈妈要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宝宝,给宝宝以温暖。此病愈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少数病人长大后能适应社会生活。智能好的患儿比智能差的患儿愈后好。药物本身还不能提高宝宝的学习认识能力,也不能建立正常的行为,但有效的药物可使宝宝对环境和管理更为适应。通过药物、改变养育方式,宝宝的症状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改善。

0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可选用脑复新、脑复康,或γ-酷氨酸,此外,利他林对治疗孤独和语言障碍有效。

近年来,有人报告,服用芬氟拉明治疗孤独症获得疗效,该药是苯丙胺的衍生物,服用后可使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水平降低,减轻多动及刻板动作,改善注意力,对有些病例尚可提高智商。氟哌啶醇可改善宝宝的孤僻、退缩及某些刻板的行为,药物的选择要取决于宝宝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剂量也应根据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直至出现适当的疗效或副反应为止。患自闭症的宝宝,一般病程都比较长,所以用药治疗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爸爸妈妈应注意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及心血管以及血象的异常,因此,对宝宝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03 行为治疗法

适当教育设施渐受重视的同时,以行为学说为基础之治疗方式亦开始发展,到了一九六〇年代中期,制约理论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在多种儿童问题的治疗上,而自闭症儿童经由行为治疗的隔离、消弱、惩罚、差别增强等方法而改善不当的行为,包括自伤、自我刺激、过动、攻击行为等。后来操作制约技巧开始运用在自闭症患者其它能力的增进,如生活自理、职能训练等,甚至更进一步被运用在社会人际互动及语言沟通能力之训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