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市场调查与预测习题集
15076700000012

第12章 相关案例

[案例名称]如何了解城市居民对新产品的接受程度

[案例来源]http://market。ccidnet。com/pub/article/c483_a24904_p1.html

[案例内容]为了解普通居民对某种新产品的接受程度,需要在一个城市中抽选1 000户居民开展市场调查,在每户居民中,选择1名家庭成员作为受访者。

1.总体抽样设计。

由于一个城市中居民的户数可能多达数百万,除了一些大型的市场研究机构和国家统计部门之外,大多数企业都不具有这样庞大的居民户名单。这种情况决定了抽样设计只能采取多阶段抽选的方式。根据调查要求,抽样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全市的居委会名单中抽选出50个样本居委会,第二阶段是从每个被选中的居委会中,抽选出20户居民。

2.对居委会的抽选。

从统计或者民政部门,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城市的居委会名单。将居委会编上序号后,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抽选出所需要的50个居委会。

如果在居委会名单中还包括了居委会户数等资料,则在抽选时可以采用不等概率抽选的方法。如果能够使一个居委会被抽中的概率与居委会的户数规模成正比,这种方法就是所谓 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PPS抽样是一种“自加权”的抽样方法,它保证了在不同规模的居委会均抽选20户样本的情况下,每户样本的代表性是相同的,从而最终的结果可以直接进行平均计算。当然,如果资料不充分,无法进行 PPS抽样,那么利用事后加权的方法,也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推断。

3.在居委会中的抽样。

在选定了居委会之后,对居民户的抽选将使用居委会地图来进行操作。此时,需要派出一些抽样员,到各居委会绘制居民户的分布图,抽样员需要了解居委会的实际位置、实际覆盖范围,并计算每一幢楼中实际的居住户数。然后,抽样员根据样本量的要求,采用等距或者其他方法,抽选出其中的若干户,作为最终访问的样本。

4.确定受访者。

访问员根据抽样员选定的样本户,进行入户访问。以谁为实际的被调查者,是抽样设计中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调查内容涉及的是受访户的家庭情况,则对受访者的选择可以根据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确定,例如,可以选择使用计算机最多的人、收入最高的人、实际负责购买决策的人,等等。

如果调查内容涉及的是个人行为,则家庭中每一个成年人都可以作为被调查者,此时就需要进行第二轮抽样,因为如果任凭访问员人为确定受访者,最终受访者就可能会偏向某一类人,例如家庭中比较好接触的老人、妇女等。

在家庭中进行第二轮抽样的方法是由美国著名抽样调查专家 Leslie Kish发明的,一般称为 KISH表方法。访问员入户后,首先记录该户中所有符合调查条件的家庭成员的人数,并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序和编号。随后,访问员根据受访户的编号和家庭人口数的交叉点,在表中找到一个数,并以这个数所对应的家庭成员作为受访者。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两阶段入户调查的现场抽样设计,从设计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市场抽样调查的具体程序,以及抽样调查的特点。

调查小组设计确定了此次调查的总体对象之后,随即设计了样本的范围,采取了两阶段抽样法对居民进行调查,分别使用了 PPS和 KISH表抽样法。同时,随机性原则分别在选择居委会、选择居民户和入户后选择受访者等环节中得到体现,保证了样本的客观性特点。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如果随机原则受到破坏,都有可能对调查结果造成无法估计的偏差。调查中的抽样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环节,非专业的研究人员对此问题需要给予特殊关注。

[案例讨论]

你认为上述调查方法的应用还有哪些不足?你如何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