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高致远:品位高雅气质全
15080300000069

第69章 深谋远虑,才能规避灾难祸患

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是对突发危机的预先准备,是对未来各种情况的预测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中国有句成语,未雨绸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还没有下雨,就先修好屋顶,这样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就能在温暖的房中躲避风雨的袭击。

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之时,广求天下士,厚养幕僚,有一位孝廉叫蒋衡,应聘前往。年羹尧甚爱其才,对他说:“下科状元一定是你的。”年羹尧说话语气如此之大,正是依仗他自己的功劳以及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蒋衡见他刚愎自用,骄奢之极,就对他的一个同僚说,“年羹尧德不胜威,当今万岁英明神武,年羹尧大祸必至,我们不可久居于此。”他的同僚不以为然,年羹尧的权势正如日中天,多少人巴不得投奔他的门下呢。

蒋衡不顾同僚的劝阻,执意称病回家,年羹尧挽留不住,取一千两黄金相赠,蒋衡坚辞不受,最后在年羹尧的坚持下,只接受了一百两。蒋衡回家后不久,年羹尧果然出事了,牵连了不少人,因年羹尧一向奢华,送人钱财不到五百两黄金的,从来不登记,蒋衡因只接受百两之赠,从而确保自己平安无事。

蒋衡从年羹尧的骄横言行中预见到他所存在的危机,及时地与他拉开距离,避免了祸及自身。可见,做事情需要深谋远虑,想得深、看得远,才可以避免重大决策和方向上的偏差和错误。比一般人看得早一点,想得深一些,并及时做出科学预见,是一种先见之明,这种先见之明,来自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战国时期,魏国的范雎受中大夫须贾迫害,逃匿民间。一次秦使王稽来魏,听说范雎很有才干,便暗中带他回秦,进入秦境时,一队人马迎面驰来,范雎问来人是谁,王稽说可能是秦穰侯魏冉东巡县邑。

范雎说:“我耳闻穰侯专擅秦政,不容外人,今天被他碰上,轻则受辱,重则被驱。我还是躲到车底吧。”

顷刻,魏冉来到车前,问车中有无别国宾客,王稽说没有,魏冉就走了。范雎从车中出来,说:“魏冉是聪明人,只是遇事反应慢点,刚才他怀疑车中有人,你说没有,他未搜查,过后一定不放心,会派人回来搜查的,我要避一避。”说完下车从小路向前走去。果然,过了一会儿,魏冉派人到车上翻找,见确实没人方作罢。

范雎通过分析魏冉的性格,知道他是一个多疑的人。所以推断魏冉会有可能要搜查马车,而且还推测到魏冉可能会派人重新再搜一遍,正是他高超的预见能力,使他能防患于未然,逃避了被抓捕的命运。

在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的时候,在日本、韩国、泰国等邻国纷纷陷入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泥潭中时,中国由于高瞻远瞩,备下了雄厚的外汇储备,以应付突发的金融危机,事后又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才使得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成为亚洲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突发的灾难,可以使得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亡羊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与其在事故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弥补,不如在其之前就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防范,试想一下,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了之前,先把羊圈的漏洞补好,那又如何会给狼可乘之机呢?在风暴之前修补屋顶,在洪水之前修筑堤坝,在荒年之前储备粮食,比起在风暴之后重建吹倒的房屋,在洪水之时抗洪救灾,在荒年之时发粮赈济,防患于未然岂不是更优的选择呢?

处在安全的环境里,危险和困难也随时都会出现。《周易·系辞下》里就说过,“是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左传·襄公十一年》里,也有一段话:“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平安的时候,不要忘记灾难和危险有到来的可能性。只有总想着有危险,才会有准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拿破仑曾说:“如果我总是表现得胸有成竹,那是因为在提出任何承诺前,我都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并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

狡兔三窟本来是兔子在生存过程中为了对付天敌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本能之术。说的是狡猾的兔子往往有好几个藏身的洞穴,以便于逃避灾祸。将狡兔三窟之术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当首推冯驭。

冯驭,又称作冯谖,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此人虽无显赫功名,但见识深远,谋事有方,是位智慧过人的奇才。冯驭衣食无着,投奔于权门之下时,本来胸有奇才,但并不自夸自诩,相反,却自称“无好”“无能”。结果,孟尝君家的佣人将他列入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驭不服气,几次发牢骚,于是,孟尝君把他从下等门客升到中等门客,又从中等门客升到上等门客,受到器重后,冯驭决计报效孟尝君。一次,冯驭自告奋勇要求到孟尝君家的封地薛城为其收债。到了薛城,冯驭不但没有催逼百姓们还债,还以孟尝君的名义把带去的债券当着债户的面全部烧了,老百姓欢呼雀跃。冯驭空手而归,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如此快就回来了,很是奇怪,问冯驭收到债后买些什么回来了。冯驭回答道:“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后觉得你家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是‘义’,我就为你买了‘义’。”

孟尝君听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照顾面子,没有说什么。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没想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到半道来迎接他。望着欢迎的人群,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驭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才真正看到了。“这时冯驭又进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幸免于死。如今公子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请让我为您再营两窟。”孟尝君听后一阵惊诧。冯驭接着说:请公子借我高车使用数日,我要让齐王在不远的将来,重新任公子为相。

当时,孟尝君在各国中的声望较高,各国为了争雄天下,都渴望人才归附。冯驭就带车五十乘、金五百斤,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游说梁惠王,说齐国放逐大臣孟尝君到各诸侯国去,谁先得到他,谁就能富国强兵霸天下。梁惠王立即把原来的宰相调去任大将军,派使者带黄金千斤,车百乘,前往聘请孟尝君到魏任宰相。冯驭又先行一步赶回来告诉孟尝君,要他含蓄推辞,以让齐闵王知道此事。

孟尝君依计,梁惠王的使者跑了几趟,也未应允。齐闵王果然得知了梁惠王重金聘用孟尝君的事,大臣们也很惊恐,害怕孟尝君为他人所用对齐国不利,于是,齐闵王再次起用孟尝君。这时,冯驭又给孟尝君出主意,要他让齐闵王用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宗庙修成后,冯驭告诉孟尝君,三个窟都建好了,你可以高枕无忧了。本来落魄不遇的孟尝君,因冯驭的狡兔三窟之术,复握相国大权,声威更加显赫。

从冯驭为孟尝君智营三窟可以看出,狡兔三窟主要是为了应付多变的政治风云而采用的权术。它启发了人们处事要圆滑、世故,事不可做绝,多留条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应变术带有较大的贬义性质。然而,狡兔三窟也包含着作多手准备,有备无患,留有余地,以防意外等意,这在政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只有深谋远虑,防患于未然,当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而使自己始终能够避灾难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