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下的力量
15081200000025

第25章 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辉煌

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美国作家赛珍珠曾说:“我从不等待好运的来临。如果你一味等待,就不能完成任何事情。你必须记住,只有动手才能有所获得。”

努力做事,光说不干的人没有前途

很多人之所以会在人生旅途一再失败,是因为他们只想轻松收割,却从来不愿辛勤播种和耕耘。其实,凡事都脚踏实地去做,不耽于空想,不惊于虚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踏实去做,才可能获得宝贵的成功。只要你尽了力,你希望的事情都会实现。

有一天,小王和老板在工地上检查。闲暇时,老板给小王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开凿沟渠的工地里,有三个工人在工作。一个懒洋洋地拄着铲子用不屑的口气说,他将来一定要做老板;第二个则抱怨工作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什么话也没说,只是低头努力挖。好几年以后,第一个仍拄着铲子,嚷着自己以后要当老板;第二个则找了借口退休;至于第三个,他不仅成了那家公司的大老板,而且还让公司更上一层楼。

老板讲完故事后,问小王:“你明白故事的寓意吗?小王,好好埋头苦干吧!”但是小王却仍然满脸困惑。大老板看了看四周,指着那些正在架子上工作的工人,对小王说:“你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全都是我的工人,但是我无法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甚至有些人根本都没印象。但是,你仔细看他们之中,只有那边那个脸晒得红红的家伙,就是穿着一件红色衣服的那个,他以后会出人头地。”

大老板接着说,自己很早就注意到他,因为他总是比别人卖力,做得更为起劲。每天他都比其他人早上班,工作时比别人拼命,而下班后,他都是最后一个走。加上他穿的那件红衬衫,使得他在这群工人中间特别突出。大老板笑着说:“我现在就要过去找他,请他当我的监工,我相信,从今天开始他会更加卖力,说不定很快就会成为我的副手。”

人喜欢痴心妄想,总是等待着幸运会从天上掉下来,或是光说不练,等待着别人为你拉一把。

人对于自己的一生当然必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是,这种憧憬是不可能靠着突破和等待实现的,最后功成名就的人都是付出行动解决问题的人,他们依照正确的原则掌握主动,做了需要做的事情,并完成了工作目标。

光会想象而不行动的人,只会生产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架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如果一个年轻人经常说“不可能”,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长此以往他本来可能做到的事情由于自己思想的限制,结果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次你在说“不可能”之后去做事,你会感到压力小之又小,而另一方面,在你失败之后,你会告诉自己说“看,我早就说了不可能吧”,于是,失败给你的压力又大大减小了。经常说“不可能”会让你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年轻人,如果对自己的要求都放松的话,那么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假如你是一个穷大学生,连学费都不够,能够在不偷不抢、也不从事任何其他非法的行动,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在短短1年内赚到100万美元吗?估计大多数年轻人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笑着摇头,说:“绝不可能!”如果再问一句:“你相信有这样的人吗?”可以断定,还是会有不少人会摇一摇头,说:“绝不可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绝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有人做到了。

这个人名叫孙正义,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始者,一个被誉为“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包括比尔·盖茨,能够拥有比他更多的互联网资产,他投资的雅虎等互联网资产,占有全球互联网资产的7%。这个身高仅仅1米53的矮个子男人,18岁时就制定了自己50年的人生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在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如今他40多岁,这个梦想早已成了现实。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的!

在制定人生50年规划时,孙正义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他也有过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向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学习,通过创造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不断想各种点子。一段时期内,光他设想的各种发明和点子,就记录了整整250页。最后,他选择了其中一种他认为最能产生效益的产品——“多国语言翻译机”。但这时问题马上来了:他不是工程师,根本不懂得怎么组装机子。但这难不住他,他向很多小型电脑领域的一流著名教授请教,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构想,请求他们的帮助。

大多数教授拒绝了他,但最终还是有一位叫摩萨的教授,答应帮助他,并为此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这时孙正义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他手上没有钱。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他,他想办法征得了教授们的同意,并与他们签订合同,等到他将这项技术销售出去后再给他们研究费用。

产品研发出来后,他到日本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并委托他再开发具有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翻译功能的翻译机。这笔生意一共让他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一个年轻人只要敢于挑战就能创造奇迹!而能创造这种奇迹,关键在于改变发问方式:将否定式的疑问——“怎么可能”,变为了积极性的提问——“怎样才能!”

将思想聚焦在“怎么可能”的怀疑上,你就会压抑自己的智力潜能,把可能实现的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将思想聚焦在“怎么才能”的探索上,你的脑力机器就会开动起来,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心中只想到事情为什么“不可能做到”,你永远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因此,你应该集中注意力去想如何才能把事情办成。因为我们把自己给捆绑住了,所以说什么事情都“没有可能。”

当要解决问题时,如果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就会有很多人对自己说“绝不可能!”然后不再努力,最终放弃。人生中90%的失败都是因为自己打败了自己。

有些年轻人一遇到问题,就产生“只能到此为止”的念头,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到了“智能极限”,没有可能再向前进一步了。很多的优秀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总是勇于向所谓“智能极限”挑战,变各种“不可能”为“可能”。在做这件事情之前,首先他们不会问自己是否可能,而只是问自己是否完全尽力了,无论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不要先说这是否可能做到。

事实上就是把“不可能”的戒律先放一边,而只想自己是否完全尽力,是否想尽了一切办法。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你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尝试!

明天的成功只能用今天的勤奋来换取

如果你想成功卓越,你就要全力以赴,把你所有的力量都拿出来,全力以赴去行动,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攻克,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地去解决,直至实现你的大目标。

人们在没有取得相当经验之前,是绝对没有十全十美的规划和蓝图的。即便是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人,在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和计划时,也不可能完美,也不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为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因素,存在一些与设想预测不符的情况。

许多人失败,是因为胆小,害怕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和与预测不相符合的情况。而成功卓越者,凭着勇气和毅力,用实际行动去打破那些不可预测的因素,碰到与预测不相符合的新问题,就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一个人多次碰壁而不退缩,接连进行10次推销而不怕讨人嫌,另一个人一遭挫折就退避三舍,前者远比后者更易成功。

事实上,世界永远在变化,这个条件成熟了,另外一个条件可能在变化,永远没有万事俱备又不缺东风的时候。如果什么事都要“条件俱备”才去行动,那将永远一事无成。

的确,采取行动会有些风险,它可能给你带来成功,也可能带来失败。然而,只要你能采取行动,失败就可能变为成功。如果你不行动,风险更大,因为你可能一辈子成为庸人而葬送自己的一生。

一次失败,不要紧,人们可以通过采取新的行动去变失败为成功,而终生退缩的人,却无药可救!所以,以勇毅取胜,立即行动,才是事业成功的上策。这也是所有成功卓越者的重要素质。

让我们勤奋工作!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当时,士兵们全部聚集在他的周围。勤奋与功绩是罗马人的伟大箴言,也是他们征服世界的秘诀所在。那些凯旋的将军都要归乡务农。当时,农业生产是受人尊敬的工作,罗马人之所以被称为优秀的农业家,其原因也正在于此。正是因为罗马人推崇勤劳的品质,才使整个国家逐渐变得强大。然而,当财富日益丰富,奴隶数量日益增多,劳动对于罗马人变得不再是必要时,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结果,因为懒散而导致犯罪横行、腐败滋生,一个有着崇高精神的民族变得声名狼藉了。

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梯级;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意遭遇任何阻力。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即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勤奋是一所成功之人必须进入学习的高贵的学校。在这里你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得到培养,坚忍不拔的习惯也会养成。勤奋本身就是财富。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一位大学校长在给学生作演讲时说“天才就是不断努力的人”。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勤奋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实干并且坚持下去是对勤奋刻苦的最好注解。你要像那些石匠工人一样。他们一次次地挥舞铁锤,试图把石头劈开。也许100次的努力和辛勤地捶打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最后的一击石头会裂开的。那就是你成功的时候。这种成功正是你前面不停地刻苦的结果。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