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81

第81章 有主见的宝宝更勇敢

宝宝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宝宝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宝宝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宝宝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宝宝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宝宝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宝宝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

让宝宝有主见也不难,下面几点值得注意一下:

允许宝宝做他自己

宝宝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大的区别,父母常理解不了宝宝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宝宝也理解不了父母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父母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重要”“值得”这两个词小宝宝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

此外,尽管宝宝有父母的遗传基因在身上,但宝宝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父母的地方,包括性格、喜好、习惯等,父母允许宝宝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来做他自己吗?如果宝宝的兴趣和父母大相径庭,父母能够放下对宝宝的期待而去为他的兴趣买单吗?如果宝宝的性格不是父母所欣赏的,父母能够尊重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宝宝的见解很可能和父母不同。父母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宝宝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宝宝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总之,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宝宝的不同,和宝宝就能互相接纳;如果父母能够欣赏宝宝的不同,和宝宝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养,亲子关系就更亲近。

相信宝宝能够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宝宝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宝宝”,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宝宝,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今天冷,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你还不会呢,我来吧”;“这样不行,你得……”大部分父母对这些话十分熟悉吧,难道宝宝连吃饱穿暖也不懂么?饿一次就知道吃了,冻一次就知道穿了,问题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宝宝经不起那一次饿或者一次冻;宝宝不会正需要学呀,有谁天生会呢?“这样不行”,他要做过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错误都不犯,何从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尝试来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呀!对于学习来讲,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自主性,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宝宝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

建议父母一开始就这样告诉宝宝: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父母对宝宝的唯一要求就是“宝宝对自己有要求”,唯一的帮助就是“宝宝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知道怎样能做到以及怎样获得帮助”。

父母能不能相信:宝宝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宝宝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宝宝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宝宝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这些,根据宝宝的自主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议、帮助根据父母的理解强加给宝宝。

对宝宝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认识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身边反面例子,让宝宝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生活中有“主见”,能够坚持自己想法而执着奋斗所带来的好处。充分认识到“无主见”对人的影响及危害性,从而提高宝宝的“主见”意识。

给宝宝自主决定的权利

婷婷今年上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她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在家,她经常问妈妈:“妈妈,我明天是穿裤子,还是穿裙子呢?”在学校,她经常问老师:“老师,你说我是参加活动好,还是不参加活动好?”在生活中也是一样,看到别的同学穿背带裤,她也要求妈妈给她买。但背带裤买回来她才发现,由于她个子矮,根本不适合穿,最后只得送人。

婷婷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在家里,妈妈每天把整理好的衣服放在婷婷床头,并对婷婷说:“女儿,我把你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你床头了。”

婷婷外出刚回来,妈妈便对婷婷说:“女儿,以后别总是和那些调皮的宝宝一块玩。和楼上的那个王磊一块玩吧,人家学习好,多向人家学习学习。我都帮你约好了,让他星期六来咱家玩。”

让宝宝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们可以引导宝宝遇事有疑问时,多独立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应让宝宝知道,只要是经过充分的证实后确信自己的做法或想法是正确的,就应敢于坚持,而不要随意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左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交流与质疑,多提倡个性化思维,少一些统一要求。

创造让宝宝“自我作主”的机会

在生活中、课堂中、课外活动中多给宝宝“自己作主”的机会。充分地信任宝宝,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去实践。多让宝宝换位思考,“如果让你去组织这次活动,你会怎样安排?”“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去想?”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宝宝将会慢慢从“无主见”转变到“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

亲子心经

许多父母出于对宝宝的宠爱,既希望自己的宝宝做得最好,又不放心宝宝的能力,于是干脆以自己的选择来为宝宝代劳。宝宝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久而久之在宝宝的观念中就会认为自己的选择总没有别人的好,凡事都由父母决定好了,也就不爱思考、没有主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