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91

第91章 说话最能反映宝宝内心的细节

宝宝是很单纯的,因此父母从宝宝说话这个动作就可以找到很多反映宝宝真实内心的细节。这也是父母读懂宝宝心理的第一堂课。

宝宝在与父母交谈的过程中,语速、语调、韵律等细节,都会明显表现出言外之意。当和宝宝交流时,需要设法从这些细节中来了解宝宝的心理。

说话的节奏可以了解宝宝的心理

在宝宝言谈方式中,除了语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如果宝宝当时充满自信,谈话的节奏为句与句之间比较紧凑,滔滔不绝;当宝宝缺乏自信时,讲话的节奏则慢慢吞吞,伴有结巴。

当宝宝没有主见时则喜用不肯定的语气进行谈话,很容易形成模棱两可的意思。采用这种谈话方式的宝宝,通常不敢承担责任,父母要注意。常用语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都听您的”“都行”等。

说话的速度是了解宝宝心理的关键

在宝宝说话方式的各种要素中,速度是最能反映其当时心理状态的。父母尤其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从宝宝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其心理。像有些平日能言善辩的宝宝,有时候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地,也有些平时木讷讲话不得要领的宝宝,却突然会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小心,必定出现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以防意外。

大体而言,当言谈速度比平常明显缓慢时,表示宝宝不满父母的观点或表达方式;当宝宝的心中有不安或恐惧情绪时,言谈速度便会变快。凭借快速讲述不必要的多余事,试图排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恐惧,来避免父母可能的怀疑。

因此,当宝宝语速一反常态时,父母要格外关心宝宝,这是因为,此时宝宝通常有心事。

说话的音调可以洞察宝宝的心理

除了语速这个明显因素外,音调的变化,也是宝宝心理发生变化的外部表象。如果宝宝在说谎,被妈妈识破,则宝宝狡辩的声音必定会立刻升高。法国教育家狄德罗说过:“当宝宝想反驳对方意见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高嗓门”。宝宝总是单纯地认为压倒父母观点的最好方式便是大声说话。宝宝让父母带自己去游乐场或让父母买玩具时,最终的招数肯定是放声大哭,这是父母都知道的例子,这恰恰是宝宝音调变化的最佳案例。宝宝由央求到大哭的过程,对应的也是其心理从平和到焦急。

随着宝宝年龄的提高,音调会随之降低。随着宝宝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也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

宝宝如何听别人说话

成年人之间,讲话者可以通过对方听自己讲话的方式来揣摩对方的心理。面对宝宝,也是如此。细心的父母,会在听宝宝说话没有头绪时,换个角度,针对同样问题,自己表达观点,同时细心地观察宝宝听话时的微妙反应,来获取宝宝心理的信息。

教育学家研究显示,当宝宝对话题有兴趣时,会认真地听父母讲述,通常伴有坐姿前倾,视线正视;如果对于话题有厌烦之意,就会眼珠乱动,视线发散,身体倾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紧盯父母、点头、提问是宝宝在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听话态度,可以反映宝宝的微妙心理。

1.盯父母的眼睛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沟通状态。宝宝相对于成年人,心智通常比较单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非常认真的听父母讲,生怕错过其中的一个字。父母可能还会发现,宝宝的眨眼频率都非常低,这表示宝宝已经完全投入到父母的话语中。

2.我们观察宝宝在倾听时的点头方式时,便可以发现宝宝大多数的点头表示其正在安静地倾听父母或讲话者的言谈,心态是很严肃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双方就某一重大问题沟通时。

3.最完美的听话态度是,宝宝能时不时提问,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宝宝真正在用心听的同时,也在思考。只有思考了,才有问题。父母对于宝宝的提问首先要鼓励,然后要仔细回答宝宝的问题。

不适应换保姆带来的环境变化

小红阿姨是照顾过妞妞两年半的保姆,最近她回乡结婚去了,妞妞妈妈不得不重聘了一位保姆,这位叫“刘姨”的保姆和小红阿姨很不一样,块头大,喜欢强迫妞妞吃下她不喜欢的蔬菜,喜欢叉着腰、瞪着眼,监督妞妞把散落一地的玩具捡回大抽屉里去,要是妞妞闹脾气,哭个不休,刘姨也不会如小红阿姨一样抱着哄她,刘姨会一声不响地擦地板,妞妞跟着她擦地板,但她用屁股对着妞妞。

妞妞妈妈看着笑,认为现任保姆很严格,是个“立规矩”的好手,因此更坚定了雇请刘姨的决心。但是妞妞出现了新变化,她开始假想小红阿姨仍与她在一起,餐桌上,妞妞早早地在离她最近的座位派给“小红阿姨”,并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松子炒玉米泼泼洒洒地舀进“小红阿姨”的碗里;捡玩具的时候自言自语,“小红阿姨捡一块大的,妞妞捡一块小的”;坐车出门的时候坚决要求“和小红阿姨一起坐前面”,抱着一个大靠枕,让爸爸扣上安全带,这会儿,“小红阿姨”就临时变成这个弹力大靠枕了。

刘姨的表情有点尴尬,妈妈的表情也很尴尬。

亲子心经

幼儿期的宝宝最需要家庭的关爱,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宝宝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尤其在宝宝有一些不寻常表现时,要及时调整思路,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