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的性格是成功的开始
15084500000094

第94章 严于律己,善始善终

宝宝没有长性,很多兴趣和爱好往往是轰轰烈烈地开始,悄无声息地结束,这让很多父母头痛。很多宝宝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善始善终的信念。半途而废不会给他们带来心里的负担,相反,不断的接触新东西才是他们的兴趣。

父母为之伤脑筋不无道理,因为宝宝能做到做事善始善终,不仅可以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而且可以发展他的认知能力。拥有良好坚持性的宝宝更容易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毅力、有恒心、自信、乐观、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

做能善始善终的父母

培养宝宝善始善终,父母要以身作则,宝宝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宝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要求宝宝练半个小时琴,明天父母自己先忘了,后天又因什么事耽搁了没送宝宝去练琴,那么,培养宝宝的坚持性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父母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宝宝的表率。

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传

常听父母抱怨宝宝言行不一:说一个样,做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又是一个样。要知道,宝宝是好模仿、易暗示的,父母的行为对其影响十分重要,如果自己本身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宝宝又怎么会讲诚信呢?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就是习惯的老师。

为了鼓励宝宝,许多父母常常采取许诺方式。“期末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奖励你MP3……”“只要你考上重点小学,妈妈就带你去旅游……”当宝宝努力达到父母要求,然后满心欢喜期待父母履行承诺时,一些父母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当初许出的诺言无法“兑现”。

父母信口开河、不过脑子热地随便一说,在宝宝那儿很可能就是大事。宝宝的内心世界和父母截然不同,他们的快乐往往就源于父母的一句“承诺”,他们甚至会为此兴奋好长时间,而父母却没把它当回事儿。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宝宝不再相信父母说的话。大人说话不算话,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信任危机,会让宝宝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父母对宝宝要慎许诺言

常言说“一诺千金”,父母对宝宝信守诺言,是爱和关怀的高度表现。真正关爱宝宝的父母,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遵守诺言,更不能随便说说哄骗宝宝。即使面对的是刚上幼儿园的宝宝,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就承诺“妈妈今天第一个来接你”。如果父母三番两次对宝宝言而无信,最终无论父母再说什么,宝宝都可能是置若罔闻。

“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宝宝起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但许诺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因此,父母对宝宝一定要慎许诺言。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宝宝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宝宝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促进其更好地完成任务。父母在许诺前要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宝宝许诺,许诺后能不能兑现,这个许诺对宝宝有没有益等。

父母要做一个智慧的承诺者,要根据家中的经济状况、自身条件、宝宝的需要是否合理等做出切实可行的负责任的承诺。千万不能对宝宝娇生惯养,有求必应,随意承诺。尤其是在宝宝哭闹、不听话时,更不能用承诺某些条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随意承诺,是父母在宝宝面前的一种妥协,是在教育宝宝上的懒惰的表现。如果这种承诺不兑现,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带来更多的麻烦。

父母不要对宝宝随便“爽约”

“明明,好好学习,如果你下次大考能进入年级前30名,妈妈就休假带你去北京看天安门。”小明自从上小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他妈妈非常着急,于是就向小明许下了这样的诺言。小明听了妈妈的话后异常兴奋,非常努力地学习,最终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当小明将考试成绩告知妈妈后,妈妈也非常高兴,但她对当初的承诺只字不提。两天后,小明终于忍不住要求妈妈实现诺言。

妈妈下班刚到家,小明就急忙跑到妈妈身边:“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去北京呀?”妈妈说:“我有事不能休假,去不了了!”小明一听就急了,拉着妈妈的手说:“干嘛不休假了?干嘛不去了?我就要去!”妈妈挥挥手:“不能去就是不能去,问那么多干什么?该干啥干啥去。”小明不依不饶地大叫:“不行,就得去!你早就答应我了,不能说话不算数。”小明这一嚷嚷,妈妈也生气了:“你这宝宝怎么这么不听话!我是妈妈,我说不去就不去,还用你批准?”小明大哭了起来:“我都已经告诉我的同学我要去北京了,到时会给他们带好吃的,还给他们看照片。现在不去了,叫我怎么和同学说呀,人家一定会说我就会吹牛!”妈妈也对小明嚷嚷:“妈妈的工作重要还是你们同学重要?不去就是不去!”

小明还是不放弃,再三要求妈妈带他去北京,结果妈妈一生气,给了他一个耳光,还大骂他不懂事。小明万分伤心,从此再也不相信妈妈的话了,学习上也丧失了动力。后来还是小明的老师了解到具体情况,跟他的妈妈及时做了沟通,他的妈妈这才明白过来,后悔当初不负责任地向宝宝许诺。

在宝宝心中,父母承诺的事就要办,否则就是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的父母在宝宝心中没有威信,宝宝不信任父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更会动摇他今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信念。因此父母对宝宝的承诺要慎重,承诺后要尽量兑现,如果不能兑现也要向宝宝说明情况,争得宝宝的理解和谅解。这样,父母才能在宝宝面前树立威信,父母的话才有分量。

不要打断宝宝的正常活动

有时候,父母会出于关心,不分时间、场合经常打断正在专心做事的宝宝,这也是使他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原因之一。当宝宝正在画画儿,妈妈不时地问他“要不要喝水”,奶奶走过来说“宝宝,吃个梨吧”。在画画儿的过程中,宝宝不断被打断,画画儿的兴趣自然会受到影响。宝宝的思维活动需要连续性,经常受到干扰,他的心就静不下来,长此以往,宝宝的坚持性就无法养成了。因此,当宝宝正在专心做事时,父母一定不要打扰他,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事的氛围,这对宝宝的坚持性是会有所提高的。

其实,宝宝只要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就是其做事善始善终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让宝宝自己做选择

有时候父母可以让宝宝自己做选择,但是要求他一旦选择好就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有信心、有毅力去克服。比如,甜甜喜欢的事情很多,如下棋、画画儿、跳舞等,但是做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钟热情。妈妈不妨让宝宝自己选择最有兴趣的内容来学习,并要求他坚持到底。这样,宝宝会一心一意地学习某个内容,其坚持性也会得到加强。父母对宝宝提要求时语气要坚定,但不可在他身边不停地唠叨,更不能训斥打骂他。

让宝宝负一点责任

宝宝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父母应故意把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宝宝给它们喂食、让宝宝去取牛奶等。宝宝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重视对宝宝自制能力的培养

宝宝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要根据以上特点,从宝宝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鼓励宝宝善始善终

暨阳小学的严灏是个被长辈惯坏的宝宝,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平时,上课不专心,作业常拖拉,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自从学校开展书香园活动以后,班里增添了许多图书,要选一名图书管理员,严灏立刻要求让他来当这个“七品芝麻官”,在他的恳求下,严灏终于当上了图书管理员。

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始的三天,他一吃完中饭,就又是登记,又是整理起图书来,图书放得整整齐齐的。可到了第四天,图书角就乱了起来。老师找他谈话,他说:“我以为当个图书管理员很有趣,没想到这么烦,我想换个事情做做。”老师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会碰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既然当图书管理员是你自己提出来的,就应该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尽力把事情做好。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严灏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激动地对全班同学说:“我一定好好干”。

三周以后,严灏已经把图书角整理得井井有条。慢慢地,严灏上课专心了许多,抽屉里也焕然一新,同学们都夸严灏进步了,用严灏的话说“我在整理图书时,我的图书常常会跟我说话,夸我对他们好,夸我有责任心,我会做的更好的,看我的表现吧!”

亲子心经

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享受的权利多,尽的义务少,对尽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十分淡薄,所以老师和父母更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和家庭的各项事务中来,要求他们自始至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勉励其想办法克服。如果完成得好,则应及时肯定表扬,激发他下次干得更好。让宝宝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每一件事,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和家庭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