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15092500000121

第121章 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

中华民族的幽默,是源远流长的。

早在春秋时期,各国的宫廷已有用优之风,贵族们自养以“滑稽调笑”为业的艺人。如《史记·滑稽列传》所载“优孟谏楚庄王贱人而贵马”,用“归谬法”使楚王觉察了“寡人之过”。优孟还建议楚王把当马当成畜牲来“葬”,送“葬”送进人肚肠。优孟的戏谑之言,是十分诙谐可笑的。关于先秦的这些记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诗经》中的幽默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中的幽默,可见于不少讽刺诗和情诗。

例如《邶风·新台》一诗,就是揭露和讽刺当时卫宣公的一桩丑闻的。卫宣公打算为他的儿子娶齐国的一个女子为妻。后来,宣公听说那女子非常漂亮,便在河上筑了一座华丽的新台,把齐女强占为自己的老婆。卫国人民写诗讽刺这件丑事。全诗分三章,其尾章是这样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歌假借齐女的口吻,进行讽刺。说张起网本为捕鱼,但哪知却遇到一个癞蛤蟆;本想求得一个如意郎君,谁知竟嫁了一个丑老公。形象的比喻,嬉笑怒骂,剥下了统治者卫宣公的面皮,又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

2.《笑林》中的幽默

魏晋时期,哲学重新解放,思想非常活跃,幽默再度兴起。我国出现了笑话专集《笑林》,为三国魏人邯郸淳所撰。如: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老,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这一短小的笑话,嘲笑剥削阶级的吝啬,富有民间笑话机智辛辣的风格。这些笑话开后世诙谐文字之先,有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世语新说》中的幽默

南朝刘义庆所撰的《世说新语》,内容记录汉魏至东晋名人文士之逸事言谈,全书收录语录一千余则,多为清谈家言谈应对之言语片断。如《雅量》中有这样一则: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此中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世说新语》用大量的篇幅记载名士们奇特的兴致和玄妙的清谈,是我们研究“魏晋风流”的重要资料。这些名士标榜“雅量”、“豪爽”,讲究“容止”、“识鉴”,就连“任诞”、“简傲”也成了一种清高的美誉。这种所谓的雅量大度,其实是很可笑的。

到了明代,幽默突破了“礼”制的牢笼和“理”学的束缚,异常蓬勃地生长,造成了中国幽默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期。

王利器先生辑录《历代笑话集》,其内容是颇为丰富的,由三国至清,共1850则,可以佐证时代兴趣之浓厚。

4.《西游记》中的幽默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加工整理重新写成的。小说通过幻想的神话世界,用虚构、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了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地府和协助唐僧取经,荡妖除怪的故事。孙悟空神通广大,具有正义感和反抗斗争精神。玉皇大帝、龙王或阎王,统统不在他的眼里,对“法力无边”的西方佛祖如来,也敢嘲笑一番。悟空保唐僧取经,一路受到无数妖魔阻挡,他不畏惧困难,顽强不屈,勇敢乐观,即使是受到委屈,被唐僧驱逐回花果山时,还是念念不忘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否平安。他的乐观与开朗的性格,使他的语言动作富于幽默感,常常博得人们的笑声。

明代另外两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也妙笔生花地描绘了许多活灵活现的幽默滑稽的人物,许许多多的细节也被描写得生动和极富幽默感。如《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中关于张飞怒鞭督邮的描写: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再如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中,玄德三访孔明时,关公、张飞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请看张飞的言语: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张飞的这些富于个性的言语,是那么滑稽,又是那么富有幽默感,从而使他的形象生动、逼真。

5.《水浒传》中的幽默

《水浒传》中的李逵,也是一个特别生动的形象。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李逵听说宋江夺了太公的女儿,要向宋江讨还。请看书中所述:

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

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骂钦差”,陈太尉前往梁山泊招安,单不见了李逵,书中写道: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已下皆有怒色,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这些滑稽、幽默的语言动作,把李逵疾恶如仇、坚决反对招安的个性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了。

6.《红楼梦》中的幽默

清代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不乏闪耀出幽默光彩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人捧腹。如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由刘姥姥的幽默,引出了“群笑图”,堪称是“千古之笑”。也可见,曹雪芹是工于幽默的。文中这样描述: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刘姥姥的坦率,她的语言风格,举止言谈,同大观园内的“规范”全然不同,是大观园一帮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因而在大观园的姐妹们看来是谐趣的、滑稽的,所以会引起她们的兴趣,并博得她们阵阵“捧腹大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用了相反相成的方法刻意描绘了刘姥姥式的幽默。《红楼梦》第四十回最后,在姐妹们都对完鸳鸯的牙牌令后,便要刘姥姥对答,书中这样写道:

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

从《红楼梦》的这些精彩的幽默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到了清代,创造幽默和欣赏幽默的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7.近代幽默

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以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猛烈地扫荡了封建意识形态,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东方文化蜕变更新。在这一时期,各种艺术样式都或多或少受到“渗透”和影响。散文中派生出幽默讽刺的体式“杂文”;曲艺中“笑的艺术”——相声已趋成熟;戏剧中的“喜剧”也终于成型。思想文化界也曾对“幽默”与“笑”进行了几次大讨论。以鲁迅、老舍、钱钟书为首的艺术大师们,使幽默艺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例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即《且介亭杂文》和它的二集、末编),就是在反动势力加紧压制言论自由,一些报社编辑发出呼吁,请求作者少谈政治,多谈风月的情况下,用灵活的战法,从更加广泛的题材中,从许多细小的生活现象中,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笔法,来透视当时的社会生活,达到揭露黑暗的效果。

中华民族的幽默传统虽然源远流长,但同西方比较而言,并不是一个长于幽默的民族,因此,更应发扬传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增强我国文化的幽默性格。近年来,幽默的发展是前无古人的,出版的“幽默小说集”、“笑语录”等数以百计;专门性的杂志《讽刺与幽默》,报纸《杂文报》等大量发行;相声、小品、喜剧电影、漫画……赢得最广大的听众、观众与读者,更使幽默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