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懂点说话技巧
15092500000128

第128章 批评的四大内容

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由于他对反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本质认识不足,怀着过于慈善的心肠来找到列宁论理,说不能镇压那些知识分子。列宁巧妙地借一位工人的话说,如果不镇压那些顽固坚持反动立场、替沙皇做帮凶的知识分子,苏维埃政权就一天也不能维持下去。列宁的劝说既有说服力,态度又诚恳,高尔基心悦诚服了。他临别时还对列宁说:“列宁同志,您真行,批评了人,还让人高高兴兴地走。”

怎样才能像列宁那样,做到批评使人口服心服?批评时该说些什么?又该怎么说呢?这就涉及批评的内容。

以下是批评的内容:

1.批评要有针对性

批评之前认清批评是针对哪一种行为的,不要把话说得太笼统,避免使对方无端受到冤枉或产生猜疑。如某大学的一名班干部批评一位同学,可有两种说法:

①你怎么一点也不关心集体。

②你已经有两个月没做值日生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都是批评句子。

①句说得太笼统,而且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人。说话笼统,也就不够确切了。对方可举例反驳:“我怎么一点也不关心集体,上次秋游活动我不也参加了吗?那天班级拔河比赛,我不也在啦啦队里吗?”这样一来,就会引起新的矛盾。

②句就比较好,没有用“一点也”这样绝对的话,就事论事,向对方指出一件确有其事,又是不应该的行为。受批评的人不认为是受了不公平的攻击,就容易心平气和地接受意见。

2.衡量改正的可能性

如果在公共汽车上有人踩了你一脚,如果你的未满10岁的女儿把饭碗打破了,这些事应不应批评?这些事都不能动辄批评。别人踩了你,是因为公共汽车太拥挤;女儿打破碗是因为不小心,对这些都应采取宽容、安慰的办法。

认清了要批评的那件事,在批评之前还必须衡量一下对方是否有能力、有条件改正到你所要求的程度。

美国著名职业篮球明星巴特利,他的个人篮球技术是非常出众的,但他对别人的失误就缺乏耐心,见同伴失了一个球,就怒气冲冲地冲着对方说:“每次都是你,害得我们输了球。”凡与巴特利同队一起打球的人,都觉得他“老是在批评别人,像一位完人一样看不惯别人”。最后,巴特利众叛亲离,凄凉地隐退了。

巴特利这种批评是不明智的,倒是他应该自问:“我是不是也有责任?何况人家已尽了力,怎么能拿别人当出气筒呢?”这样一问,就会知道自己批评不妥,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批评的话就不会冲口而出了。

3.指出“错”时,也指明“对”

大多数的批评者是把重点放在指出对方“错”的地方,但却不能清楚指明“对”的应怎么做。必须仔细想过后,才能明白你究竟要对方怎样做,该怎么把话说出来。有的人批评人家说:“你非这样不可吗?”这是一句废话,因为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纯粹表示个人不满意。又如一位丈夫埋怨妻子说:“家里一团糟,又有客人要来,你怎么只管坐在那儿化妆?”这种话也不会起作用,它只说了一半。到底期望妻子怎样做,一句也没有提。应该这样说:“客人要来了,你帮我去买点青菜和水果,然后将客厅里的报纸收拾一下,好吗?”

说明要求他人应做的事,其实是指示对方改正的方向,让对方从另一个角度来接受批评的内容。一位车间主任批评一位青年工人说:“你最近比较散漫。”青年工人听了手足无措,并不清楚。车间主任该说清楚是指上班迟到,还是指没有参加技能培训等。

另外,为提高批评的效率,应该“不说我们不满意的,只说我们赞成的”,这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

一位刚刚搬到新宿舍区的青年人向居民委员会的主任提意见,抱怨这儿摩托车保管站的服务态度太差劲。这位主任及时地把意见转告了保管站的保管员。几天以后,这位青年人又送摩托车到保管站,保管员笑脸迎接,主动把他的摩托车安放好,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使这位青年大为感动。事后他才知道,居委会主任向保管员说:“新来的青年人对你的服务特别满意,还要感谢你。”秘密就是这样。

“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着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是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的名言。

4.“你懂得我的意思吗?”

批评人的话语,一定要让受批评者听懂,否则只是对牛弹琴。常常听到夫妻俩之间的埋怨:“我们俩总合不到一块儿。”这句最普通的埋怨话,可能被对方误认为是要“离婚”。

如果要求证对方是否听懂你的意思,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问一问:“你懂我的意思吗?”然后听听对方口中说出来的是否是你的本意。可惜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一点。问一问对方是否同意你的看法,也是批评别人时可以采取的沟通方式之一。能开口问,起码排除了对方沉默、生闷气的可能,如能坦然地提出异议,解决问题就有希望了。因为能明白对方还有哪些问题未想通,或自己有什么讲得不准确的,可以作更深一层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