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市99%的人不会刷牙
人经过了一夜的睡眠之后,由于夜间口腔唾液腺分泌减少,没有大量的唾液来对口腔进行随时的清洗,致使细菌大量繁殖。所以,人在一觉醒来之后会感到口臭和不舒服。早上刷过牙后,顿觉口清气爽,这是其他任何时候刷牙都难以得到的感觉。因而,很多人都认为早上起床后是刷牙的最好时间,有人甚至还认为早上刷牙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他时候刷不刷牙无关紧要。但是,口腔医学专家告诉我们,早上并不是刷牙的最好时机。
1.晚上睡觉前是刷牙最好时间
牙刷对牙齿的摩擦刷洗,可以清除附着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糖和牙菌斑。牙膏可以抑制口腔中细菌的生长,使牙齿表面的污垢更易脱落,并中和有机酸。漱口则可稀释有机酸,并把细菌和污垢等排出口外。因此,刷牙是预防龋齿的最有效方法,特别重要的是晚上睡觉前要刷牙,因为睡觉时口腔中唾液分泌明显减少,加上睡觉时不可能经常饮水,这样使得细菌很少受到冲洗,细菌所产生的有机酸也很少被稀释。
2.用什么水刷牙
刷牙时,水温过烫,会伤害到口腔黏膜;水温过凉,会伤害牙根和牙龈,从而缩短牙齿寿命,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最好用温水刷牙。如果口腔出现溃疡等症状,可以用淡盐水漱口。平时也可用淡盐水漱口预防溃疡等口腔疾病。但不要长期使用盐水漱口,以免破坏口腔自身的免疫功能。
3.刷牙时间不要太长
有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刷牙时间和力度的慢慢增加,牙垢会渐渐减少。但当人们刷牙时间过长,或力度过大之后,并不会去掉更多的牙垢,反而有可能损害牙齿上的保护膜。因此,专家建议大家,人们刷牙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刷牙时使用的力度不要超过150克。
4.饭后刷牙好不好
还有些人习惯于饭后马上刷牙,有些人甚至不管吃了什么东西随后都要刷牙,其实这种看似讲卫生的做法反而不利于牙齿的健康。这也是很多人在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后牙病仍然得不到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口腔专家介绍,在牙齿的表面有一层牙釉质。牙釉质很坚硬,是牙齿的保护膜。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大量酸性食物后,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会附着在牙齿上,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软化,甚至与牙齿轴层中的钙、磷分子发生反应,将钙、磷分离出来,从而使牙齿变得软而脆。如果这时马上刷牙就会把部分釉质刮掉,从而有害牙齿的健康。时间一长,牙齿的牙釉质就会逐渐减少,容易使人患上牙本质过敏症,甚至慢慢发展为牙髓炎、牙周炎等,使牙齿最后失去功能。
因此,饭后不要马上刷牙,而应该给牙齿一段恢复的时间,以免损害牙齿的健康。
5.牙膏牙刷要选好
为了更好地达到刷牙讲卫生、治牙病的目的,应选择更适合自己情况的牙膏使用。一般牙膏主要成分有清洁剂、摩擦剂、胶黏液和芳香剂等,使牙膏不仅有洁齿护齿作用,还有一股香味儿,使人喜欢用。如含氟的牙膏能抑制口腔中乳酸杆菌的生长,预防龋齿的发生;含中草药的牙膏有消炎、止痛、止血、消肿、消除口臭以及防治牙齿过敏和口腔溃疡等作用。
牙刷有很多品种,应选用有保健作用的牙刷。保健牙刷一般刷头较短、窄,四角圆滑,使用时在口腔内旋转灵活。牙刷的头太大,不利转动,还易损伤口腔黏膜,造成溃疡。也有的牙刷毛有高有低,有利于刷清牙缝和齿面。牙刷的毛应有适当的弹性与硬度,太细太软的刷毛,不易将牙齿刷干净;太硬的刷毛易使牙齿磨损。牙刷用过要冲洗干净甩干水,头朝上放在刷牙缸内,并放置通风处,以免潮湿,使细菌繁殖。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刷牙动作放慢、时间稍长,可使牙齿及口腔环境彻底清洁,不仅消灭了齿槽炎症,更能将病毒及细菌杀灭,对保护心脑和肺脏有益。
(二)科学洗手不是小题大做
早在《弟子规》中就有“便溺回,辄净手”的古训。据调查显示,人手上有80万个细菌,这些细菌与人接触物品的次数、污染的程度和清洁习惯有关。如果手洗不干净,手上残留的细菌会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1.勤洗手,疾病走
卫生科学组织告诉人们,“不喝生水,不吃腐败食物”、“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等,这些已被大多数人认可并养成习惯。
通常人们只注意手上看得见的脏物,而忽视了看不见的污染。如汽车扶手、公用水龙头、电话机、扑克、麻将、医院的房门把手、厕所的门把手、公用书刊、钞票等物品的表面都可能带有大量病菌,经手触摸而沾染,但肉眼却看不见。用带有病菌的手接触公物或握手、抓食物就能传播病菌。男人小便时脏手就会污染生殖器,性生活时就容易把病菌传给配偶。所以说手是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勤剪指甲、勤洗手是维护健康的需要。
人人都会洗手,但要洗干净还得注意方法。有的儿童洗手仅在水盆或自来水中晃几下,这样根本无法清除病菌。洗手最好用流动水,用肥皂搓洗两遍,关水龙头前别忘先洗洗水龙头,以免洗净的手在关水龙头时再次污染。洗手后要用干净毛巾擦手,擦手毛巾也要经常清洗保持干净。
2.读报后要洗手
很多人都有看报纸的习惯,坐在上班的公交车上,买上一份报纸,一是了解一下最近发生的新闻,另一方面也可打发一下车上的时间,解解闷。在翻阅报纸时,手容易沾上油墨,若看完报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油墨跟着食物下肚,可能造成中毒,影响健康。还有的人喜欢利用旧报纸,如有的人将旧报纸铺在桌面上吃饭,有的家庭每到冬天,就会买上大量的大白菜放在自家阳台上,为了干净,用废报纸把每一棵白菜都包起来。这种存储白菜的方法在北方非常多见。其实,这些书报刊物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尤其是传阅率高的书报刊物,更容易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3.购买洗手液有讲究
经历过SARS以后,人们已经认识到,洗手并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在预防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把“洗手”作为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下来。
用洗手液洗手是最科学的。洗手液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洗手液,另一类属消毒产品。前者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有效成分。然而,有关专家告诫:目前市售的洗手液其质量参差不齐,在选购洗手液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具有除菌标志。
首先,要注意到两类洗手液在外包装上有何分别。普通洗手液一般为“准字号”,消毒洗手液则多为“消字号”。洗手液一般无磷、铝、碱、烷基苯磺酸钠等成分,并采用温和去污的原理,容易被皮肤接受。
其次,在用洗手液洗手时也要讲究方法。先用清水充分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洗手液于掌心,双手充分揉搓至少30秒钟以上,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揉搓到指尖、指缝,并让泡沫能覆盖到整个手的各个部分。揉搓完后用流水冲洗干净。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每次洗完手后,注意要用清洁的干毛巾或纸巾擦干,最好不要烘干,因为手表面水的快速挥发会导致皮肤部分失水,造成皮肤发干,变得粗糙。
(三)洗脸时不该做的四件事
洗脸,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清晨起床时头脑还在梦里迷糊着,洗个脸清醒一下;临睡之前哪怕再困,也得洗把脸除去一天的风尘。洗脸可是不容忽视的面子问题,假如连脸都没洗好,还怎么去美容呢!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做些“无效劳动”,在洗脸时就有四件不该做的事,既耗时耗物又无益于皮肤健美。
1.不该用脸盆
且不说脸盆是否清洁,单说其中的洗脸水,在手脸互动之后,越来越浑,最后以不洁告终。远不如用手捧流水洗脸,先把手搓洗干净,再用手洗脸,一把比一把干净,用不了几把,就全干净了。
2.不该用肥皂
面部皮肤有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每时每刻都在合成一种天然的“高级美容霜”,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看不见的防护膜。它略呈酸性,有强大的杀菌护肤作用。偏碱性的肥皂不但破坏了它的保护作用,而且会刺激皮脂腺多多“产油”。你越是用肥皂“除油”,皮脂腺产油就越多。
3.不该用热水
热水能彻底清除面部的防护膜,所以用热水加肥皂洗脸之后,人的皮肤会感到非常紧绷难受。其实最适合的是用温水,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烫。这样可以保证毛孔充分张开,又不会使皮肤的天然保湿油过分丢失。
4.不该用湿毛巾
久湿不干的毛巾有利于各种微生物滋生,用湿毛巾洗脸擦脸无异于向脸上涂抹各种细菌。因此毛巾应该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洗完脸后,可用冷水再稍微轻轻拍几下脸部,然后用蘸了凉水的毛巾搭在脸上敷一会,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可以达到收缩毛孔的效果。
(四)其实应该这样洗头
西方发达国家洗发频率为每周6.4次,日本为每周5次,香港为每周7次。而在我国内地,每周的洗发率却相当低,即使在城镇地区,平均每人每周也只有2~2.5次。
皮肤科专家认为,健康头发的概念首先是洁净,其次是光泽和柔顺。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头屑发生率达到70%左右,离健康标准相距甚远,而经常洗发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减少头屑,改变发质,还可减少异味,增加头发的光滑程度和易梳性,抵抗紫外线等环境因素的侵害。
洗头虽然是我们经常做的事,可是你会洗头吗?你知道怎么洗头最能够呵护你的秀发吗?
1.水温要适宜
很数人都偏好用较热的水洗头,以为水温愈高,洗净力愈强。尤其是头皮较痒的时候,用热水洗起来非常舒服。其实洗头时所使用的洗发精足以洗净头皮及发丝间的污垢,如果水温太烫,反会致使头发干涩,而且也会把头皮分泌的滋润脂质一并洗掉,如此一来发丝失去了光泽、头皮容易紧绷、发痒。
一般说来,用接近人体温度的38℃温水洗头最好,头发比较脏时,水温最高也不要超过42℃。如果长期用偏热的水洗头发,一旦发质变差,要改善就很难了。
2.洗头的正确步骤
洗头,将一头的灰尘洗去,闭上眼睛任凭发丝的随风舞动,享受发间的隐约清香……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洗头,可是,真的会洗吗?正确的洗头步骤应分为:预备洗、正式洗、护发及干燥四个步骤。
洗发前先用大齿梳子将头发梳通,先梳发梢,然后逐渐向上,最后从发根梳通至发梢。注意:千万不要不耐烦地拉扯头发。
洗发就如同护肤一般,必须从基本的清洁工作做起,完整的清洁工作才能除去阻碍吸收养分的物质,后续的滋养动作才能有效吸收。往手掌里倒入适量的洗发露,根据头发的长度使用足量的洗发露,以便产生足够的泡沫来覆盖全部头发。在手心把洗发露揉起泡沫,再抹上头发,从头皮部位抹起,由发根至发梢,将洗发露均匀地抹在头发上,并用指腹轻轻按摩。千万不要用指甲抓挠头皮和头发,这样会严重损伤头皮,甚至会引起头皮屑的产生。
清洗时,让水淌过头发,并自上而下抚摸头发。重要的是此时保证不过分用力摩擦头发或用梳子粗暴地拉扯头发,因为湿发很脆弱,摩擦容易引起损伤。
如果你需要特别加强头发护理,特别是分叉受损的头发或发梢等较易损伤处,可用润发露。让其在头发上停留1~2分钟以上,然后冲洗干净。
洗发时不可用指甲搔抓,以免损伤头发,头发完全冲洗干净后,先用毛巾稍稍吸干,按摩头部皮肤几分钟。刚洗完的头发是处在最容易受损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尽快地吹干头发。首先要用毛巾吸掉多余的水分,方法是将毛巾包住头发,轻轻地拍,千万不要用力揉或者让头发互相摩擦。接着再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吹风机的温度应该设定得低一点,风力设定得弱一点,尽量远离头部,并且要小幅度晃动,避免固定同一个地方吹,同时用另一手去翻动,如此风才能吹到头发深处,连头皮也能充分干燥。
3.睡前洗头要擦干
许多人有睡觉前洗头洗澡的习惯,一则是把头上的尘土洗掉,干干净净上床;二则是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上床睡一觉,驱除白日的疲劳。其实,人们劳累了一天之后,晚上是最为疲劳不堪的时候,也是人们身体抗御病痛能力最低的时候。有晚上睡觉前洗头习惯的人,由于没有认真地擦干头发,使大量的水分滞留于头皮表面,尤其是冬天夜间气温较低时,残留水遇冷空气极易凝固。长期有残留水凝固头部,从而导致人们气滞血淤,经络阻闭,郁疾成患,特别是冬天寒湿交加,更易成病,是造成大量慢性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头痛医学上称之为头皮皮下静脉丛炎。这类疾病初发阶段为患者头皮局部有滞胀麻木感,大多数人是头顶部有麻木感,并伴绵绵隐痛。检查时可以摸到局部的头皮增厚、增粗,甚至皮下肿块有隆起的现象。这类现象大多见于颅骨勾缝上,呈节段性、条索形筋结形态,有些人头顶部也能摸到颗粒状结节。
内科医生提醒那些习惯晚上洗头的人们,如果晚上洗头后经常不能及时擦干,并患有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且伴有麻木感觉的头疾时,可能就是患这种病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尽早解除痛苦。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女性洗完澡后一定要注意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寒邪和湿气乘虚而入,以免罹患头痛、颈腰背痛,甚至引发一些妇科疾病。
(五)洗澡要讲究健康法则
洗澡不仅可以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乳酸等导致疲劳的废物,还能改善睡眠。因此,可以说洗澡属于一种文明习惯。但是,你是否知道洗澡也有一些讲究?
1.洗澡要讲究方式
洗澡是很好的日常保健,它有利于身体健康,加强肌体免疫力。但是不恰当的沐浴方式,不仅没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作用,还会诱发一些疾病的发生。
(1)水温在25℃~30℃为宜。
水温过热易使体弱之人晕倒,水温过低又易令人感冒。
(2)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许多人喜欢长时间用热水沐浴,以为有助于血液循环,舒筋活血。殊不知,洗热水浴时间过久,对身体健康不利。
科学家研究发现,自来水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若用热水盆浴,只有25%的三氯甲烷和40%的三氯乙烯释放到空气中;而用热水沐浴,释放到空气中的三氯甲烷就要达到50%,三氯乙烯高达80%。
淋浴时,热水被喷射分解成无数个微小的水珠。这些水珠的表面积总和要比一般池浴、盆浴的水多1倍,因而有毒物质的蒸发量也要大得多。沐浴时间越长,水温越高,弥散蒸汽中的有毒物质就越多,被人体吸收的也越多。长时间用热水淋浴,比起直接饮用含有毒物质的水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一般而言,盆浴20分钟、淋浴3~5分钟就能达到洗澡的效果。
(3)选择适合你肌肤的浴液
如果你的皮肤不是很油的话,选择的浴液和香皂以中性为好,但不必天天用,隔两三天用一次即可,而且皂液一定要冲洗干净,洗完澡后,要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润泽肌肤,缓解干燥瘙痒。
(4)不要用力搓洗
不少人洗澡时为了洗得更干净一些,喜欢反复地用力搓擦皮肤,甚至用硬质的丝瓜筋擦,其实这样的洗法是不科学的。
在我们人体表面有一层覆盖全身的死皮肤,它对于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起较重要的作用,是保护我们健康的一道防线。这些死皮肤的更换速度因身体部位不同而不同,更换得最快的是肘部,需要10天,上臂内侧的更换时间则需要100天。洗澡时使劲搓,就会破坏这层死皮肤,而新的皮肤又没产生出来,这样就使得病菌和射线“有机可乘”了。
另外,在洗澡时用力揉搓皮肤,还可导致皮肤变黑,谓之“摩擦黑变病”。摩擦黑变病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肤受到强大摩擦压迫等机械刺激所致,在洗澡时用浴巾或化纤类搓澡巾用力摩擦的人往往会出现变黑情况。表现为淡褐色到暗褐色的色素沉着,呈弥漫网状,锁骨、肋骨、肩胛、肘、膝部等骨骼隆起处易高发。
2.有些情况下不宜洗澡
洗澡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之一,对身体的清洁和放松心情很有帮助,但若选错洗澡时间,反而会使体内的气体滞留、无法排出,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在有些情况时洗澡就不利于健康。
空腹洗澡时,热水会造成全身血管扩张,空腹洗澡会引起脑供血不足,造成头晕、目眩,甚至昏倒。
饱餐后洗澡,因血管扩张使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致使消化道的血流量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
饮酒后不宜洗澡,酒精会阻碍糖原的释放,饮酒后洗澡,人体内消耗的葡萄糖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的现象,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脏负荷增重而缺氧休克。
发烧时不宜洗澡,因为如果室温水温不适宜,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而且还会阻碍发汗代谢的过程,容易使病情加重。此外,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会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秋季空气十分干燥。人们暴露在外面的面部皮肤有种紧绷绷的感觉,缺乏弹性,甚至还会起皮。在多风的日子里,如果洗澡过多,会把人身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洗掉,加剧身体的干燥状况,更会引起皮肤的不适。
(六)洗脚,也是一种进补
人们大多有每晚洗脚的习惯,但单为清洁而洗的多,能意识到养生保健手段的少。所以洗脚质量往往不高。真正的足浴对水温和水量都有讲究。
1.热水泡脚的学问
俗话说,“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历代养生家都把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洗脚作为养身祛病、益寿延年的一项措施。不过,若想达到泡脚的最大功效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
用热水泡脚可以明显地缓解头痛症状,但要控制好泡脚水温,既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养生专家认为,泡脚的水温控制在40℃左右为宜。
泡脚时,如果水温太低则达不到泡脚的效果,过高则易致双脚血管过度扩张,而血管过度扩张会使大量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从而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泡脚时,水温过高会导致体质弱者因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因此,坚持科学的足疗,对于缓解现代城市人群易发的各种职业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凉水洗脚惹疾病
在夏日热浪袭人之时,一些穿轻便凉鞋、拖鞋的人,喜欢用凉水冲洗双脚,既降温,又消暑,感觉也舒服。殊不知这样做是有损于健康的。
医学研究证实: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脚受了凉特别容易感冒。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事实。
此外,因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冲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时间长后会引起排汗机能迟钝。尤其是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时,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日久会导致舒张功能失调,诱发肢端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病等。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洗脚时要尽量避免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去脂过多,使皮肤干裂。平时洗完脚要用毛巾擦干,然后涂些无刺激性的油脂或护肤膏。
(七)指甲要常修,健康才会有
指甲对指尖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它的长短要合适,太短起不了保护作用,长了又不卫生、不方便。人的双手上沾有细菌4~40万个,在1克指甲垢里有38~40亿个细菌,其中,致病菌达30余种。另外,还有许多寄生虫卵。指甲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1.“长寿甲”并不能带给你长寿
指甲是许多健康疾病的窗口,更是日常生活中外来物质、病原体入侵的场所之一,经常护理自己的指甲,更能防患于未然,保持健康。然而流行的指甲色彩以及保养厂商喜爱推荐的手足护理SPA,会对指甲有很大的影响。而正确的指甲保健概念又是什么呢?
手指甲每月长3毫米,脚趾甲每月长1毫米。因此,每个月剪1次手指甲即可,脚趾甲可2~3个月再剪1次。指甲刀最好手脚分开,脚趾甲刀应有长施力臂,而且不要与他人共用指(趾)甲刀,所以在店家修剪美容指甲,要注意刀具用品的卫生。
修剪指甲的方式要注意外缘剪短至留有约1毫米宽的白色游离端即可,不可过短,以免破坏甲板和甲床,更不可在边缘指甲沟修剪进去,因为此举将使指(趾)甲易内插,导致甲沟炎。
2.指甲彩绘,美丽的风险
给指甲穿上一层华贵的外衣,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女明星们在屏幕上争奇斗艳,指上风情则是必杀技之一。每当看到小天后蔡依林色彩抢眼的指甲彩绘,爱美女士就趋之若鹜。这种在指甲上大做文章的艺术本身并无不妥,但要注意下列几点:
指甲彩绘过程中所用的去光水或是颜料,大多是有机溶剂,在除色之余,往往也同时溶解掉指甲板上的脂质,经常使用可能会伤害指甲本身及周围皮肤,造成指甲角质缺水、干燥,进而变得脆弱易断。一般黏附在原指甲上的装饰或贴片,常常会造成指甲缺氧或皮肤过敏。某些刺激成分还会造成周围皮肤出现发痒,甚至脱皮、干裂等症状,在使用上应慎选并小心使用。而除色用的去光水,更多是强力有机溶剂,长期使用会严重损害指甲健康。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指甲小皮是在指甲下方保护指甲基质的一层薄皮,能够防止病菌及异物侵入。如果把指甲小皮除掉或往后推,甲基质就失去了保护,就很容易导致皮下组织发红、肿痛,甚至形成甲沟炎,反复发作之后会变成慢性甲沟炎。
(八)爱掏耳朵不是个好习惯
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许多人发现外耳道有少量的耳屎,便用发卡等物掏挖,可是经常掏耳朵,难免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发炎。尤其是用了不洁东西掏耳朵,更容易引发耳部疾病。
1.“耳不挖不聋”
外耳道皮肤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有的呈黏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医学上叫做耵聍。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口。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来物质,比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当我们说话、吃饭咀嚼时,随着耳前的颞颌关节运动,耳屎就会随运动排出耳外。
有些人比较重视卫生,有些人觉得掏耳朵舒服,就总喜欢掏。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严重者可能引起耳道乳头状瘤,这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就会慢慢地在你的耳道内生长,直到影响了你的听力才引起注意。如果掏耳勺未经消毒,可能导致耳朵里的乳头状瘤发生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导致听力下降。
2.耳屎太多怎么办
耳屎少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如果耳屎太多以至于将外耳道全部阻塞,就会影响听力。耳屎容易吸水膨胀,在游泳、洗头发以后,可因水分流入外耳道而使耳屎迅速膨胀,以致突然发生耳痛和听力降低。如果耳屎位置较深,还会压迫鼓膜引起耳鸣、耳痛和头晕等不适症状。
如果耳朵里确实痒得难受,或者有耳屎堵住了、流脓流水,应该怎么办呢?正确的方法是用脱脂棉做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实在太多,自己难以掏出,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帮忙,五官科医生会把你的耳朵清理得干干净净。如果你图方便,随手拿起一样东西就往耳朵里掏,可能就会惹上大麻烦。
让你的计划更完美的细节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哈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