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有一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思是,不在同一条道上的人,不属同一阶级的人,不是同一立场的人,就应该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
在阶级分明的社会,孔子显然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集团说话,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到了现今这个多元文化相融、开放开明的社会,如果还这样认识,那么我们的思想就过于狭隘、过于禁锢了。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当中,你不一定看得见这种联系,但是你绝不能否认这种联系。你看不见的不一定就不存在。天南海北的两个陌生人可能有一天会走在一起,这就是联系。既然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与我们相交,那么我们为何还要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呢?
也许我们今天“道”不同,但谁能够料到明天我们“道”也不同呢?
小李是上海一家权威媒体的首席记者,做事喜欢独来独往,对不在同一条道上或者地位身份比自己低的人从来不去交往,即使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也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这天单位来了一位新同事,小李首先打听她从事什么职务,当她得知新同事仅仅是一位校对员时,连招呼也没打就借故离开了。
巧的是新同事就坐在她的对面,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新同事一直抱着友好的态度与小李交往,遇到的时候总是给小李一个微笑,而小李总是一副冷漠的表情。
小李觉得没有必要和这样的人交往,认为一个小小的校对员对自己永远不会有任何帮助。
新同事似乎对新闻事业很感兴趣,常常问小李一些关于采访的问题,小李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要么干脆就说不知道。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小李始终没有接纳新同事。
有一天,杂志社人事调整,新上任的主编召集记者开会。
小李收拾东西去会议室,新同事也收拾东西跟在她的后面。小李厌恶地说:“你跟着我干嘛?我们记者开会关你什么事情!”
新同事笑着说:“我也去开会。”
这时候,小李的朋友向小李使了一个眼色,叫她过去,然后小声地说:“她就是新上任的主编。”
小李当时一下子就蒙了,这怎么可能呢?她明明是个校对员嘛!
后来小李才明白,新同事早就是杂志社安排的主编,之所以先做校对员,是在微服私访,暗地里看看员工们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小李后悔莫及,生怕主编公报私仇。好在主编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像没事一样,以前对小李是什么态度现在还是什么态度。因为主编也不得不承认,小李的确是一位出色的记者。
但小李却吸取了教训,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她都真诚相待,与人为善。因为她明白了,有些人虽然现在和你没有多大的关联,但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成为和你关系紧密的人,而且即使不成为关系紧密的人,自己这样做对自己也没有一点坏处。
小李的故事告诉我们,道不同,可以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因为我们企图排斥别人,于是就为我们的排斥找了一个理由,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仅仅是因为道不同吗?还是由于我们过于傲慢固执,无法听取别人对你的意见?我们或许内行,于是对外行人的意见嗤之以鼻。我们或许外行,于是对内行人的行为不屑一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来就是平等的,真正的交往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如果在开始交往前你就想着要从这个人当中获取利益,那么这样的交往不会持久,对方也会看穿你的心思。唯利是图的交往只会导致你的朋友越来越少。
狭隘的心灵是装不下快乐的源泉的。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接纳比我们高的人。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宽容比我们低的人。
一个人的学识是有限的,多个人的学识是无限的。
虽然学的不是一样的知识,做的不是一样的工作,但是谁也无法料到你以后会怎么样,谁也无法料到你以后就一定不需要那样的知识,那样的人对你帮助。道不同,就不去与别人交往的人往往会断了自己的后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你本着一颗平常的心,不求回报,你得到的反而会更多,因为你的路越走越宽,你的朋友越来越多,自然,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来帮助你。
同一片天地可以容下不同的山,同一座山可以容下不同的森林,同一片森林可以容下不同的树木,同一棵大树可以容下不同的飞鸟。
不要以为与你不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人所懂得的知识对你没有用处,往往他们不经意间的只言片语就会拨动你的智慧之弦,而且如果你总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和人交往,你的一生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朋友。
两条平行的道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虽然永不相交,但至少在你孤独的时候可以相互说说话,可以相伴到永远。这样的两个人,虽然道不同,但仍可相为谋。
同一条道路上的人你害怕与之为谋,因为你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
不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人你又认为不值得与之为谋,那么你的谋友何在?
请看你前后左右的人,他们都值得你与之为谋。
集思广益,集腋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