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有趣的中国皇后
15096600000059

第59章 规劝皇帝,救人危难

在朱元璋建立帝业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与他患难与共,因此朱元璋把她封为皇后,对她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常常听取采纳。朱元璋性情暴烈残忍,为了能使朱家子孙日后能统治天下,他不断寻找借口屠戮功臣宿将。对此,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多少有所节制。

洪武十三年,知制诰宋濂因长孙宋慎陷入胡惟庸党而获罪,朱元璋为此要将他处予极刑。宋濂作为明朝开国“文学之首臣”,又是太子的师傅,这时他已告老还乡,与胡党毫无牵涉。朱元璋搞胡党扩大化,眼看宋濂要被牵涉,马皇后马上对朱元璋说:“老百姓请一位先生,尚且知道对尊师的礼节,况且他已告老还乡,此事一定是不知道的,可不能冤枉了他。”可朱元璋决心已定,根本听不进去马皇后的劝告。一次马皇后陪丈夫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朱元璋问为什么不吃不饮,她说:“听说宋先生获咎,我不近荤酒,为他祈福,希望他免祸。”听了这番话,朱元璋第二天便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马皇后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她不怕朱元璋发脾气,并能理直气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宫内宫外的人都知道朱元璋不喜欢女人涉及朝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过分地宠之,必会不分上下,但马皇后除外。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身为天下之母,子民的安康,难道我不能过问吗?”使皇帝无言以对。

有一年朱元璋用“福”字做暗记,准备杀人。马皇后就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亮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得知每家都贴了“福”了,其中还有一家是倒贴的。皇帝大怒,下令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忙解释道:“百姓们知道您今日来访,意为福到,故把福倒贴不是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而马皇后得到的几乎全是称赞,这实在是不简单。马皇后在历史上的口碑之所以这么好,很大原因是她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了不少人。

朱元璋脾气暴躁,经常和大臣们说着说着就发火了。一发火他就想杀人,不杀人就全身不舒服,直接造成闷火攻心,朱元璋到了的晚年以后这个现象就更严重。除了杀人,朱元璋就是找马皇后发牢骚,这些大臣真的气死人了。这一点,朱元璋虽然是皇帝倒也和平常老百姓差不多。

每到这个时候,马皇后总是好言安慰朱元璋,帮他消气。当然,顺便也替那些可怜的大臣们求求情。因为马皇后而活下来的大臣那可是为数不少。这是因为朱元璋想杀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这种事也就老发生。

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这个人本来不出名,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但是后来他却狠狠的露了回脸,在大明帝国弄得是天翻地覆,知名度“嗖”的就上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也不知道是谁开始传的,反正当时的人都纷纷说这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要杀他。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李世民用的就是这玩意。就算在现代,儿子杀父亲都是件大事,都会传得沸沸扬扬,何况在当时“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父为子纲”的时代。

对这事朱元璋的反应很简单:杀!哪里还要什么调查那么罗嗦,就这么办了。马皇后却道:“这郭景祥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对他一直是疼爱有加,他儿子怎么会想杀他呢,皇上还是调查一下吧。”

朱元璋派人一查,郭景祥自己还莫名其妙:“什么?我儿子要杀我?”这玩笑就开得大了,也不知道是谁的炒作,弄得全国都知道了,所有大明王朝的父亲们都在拿郭景祥的儿子当反面教材呢,谁知这居然是无中生有,看来明朝的通讯事业还是很发达的。不过要不是马皇后,这郭景祥就得断子绝孙了。

明初有个商人沈万三,是“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的江南第一大财主(董谷《碧里文存》),据说朱元璋建设南京城,洪武门至水西门一段城墙由他出资修筑。又据说沈万三要求出钱犒赏军队,元璋问他,我有百万军士,你能普遍犒劳吗?他不知收敛,满有把握地说可以每人发给一两银子。这样的人,富可敌国,敢同天子抗衡,激恼了君主,要以乱民的罪名杀掉他。对此,马皇后劝解道:沈万三富是富得出奇,但他没有犯法,也没有谋图造反,杀他没有道理,也不符合法令,还是不杀的好。元璋听了她的话,免沈万三一死,把他流放到云南。

对于太医院的医生,马后也照顾他们的利益。马后最后一场病是严重的,元璋命太医诊治,但马后不服药,元璋强要她吃药,她说:如果我吃药无效,你就会杀死那些医师,那不等于我害了他们吗!我太不忍心了。元璋希望她医好,就说不要紧,你吃药,就是治不好,我因为你,也不会惩治医生。但是马后还是不用药,以致死亡。马后替医生着想竟至不顾自身的治疗。她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享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