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越活越年轻
15096900000038

第38章 守法”

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每天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什么专吃什么,对口味了就多吃点,不喜欢就不吃……殊不知,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疾病都与吃的东西有关系。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东西一定要把好这入口的第一关,合理的饮食也需要“遵章守法”。

现代人常见的饮食误区

(1)不吃早餐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第一步便是从早餐做起,但是早餐常易被人忽视。从人的生理需要来看,早餐应当是有质有量的一餐。因为人体活动,特别是脑力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血糖,血糖又来源于食物中的淀粉。一个人从晚餐到次日早餐前,间隔有十多个小时,胃早已空虚;上午又是一天中活动量最大的时间,须消耗较多的能量,此时人需要大量的能量来补充,如不吃早餐,血糖就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下降,就会严重影响脑组织的正常活动机能,人的思维就会变得迟缓、混乱,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

早饭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好,早餐应占全天热量的30%,以多种食品的组合为最佳,即主食(谷类、面包、馒头)、牛奶、鸡蛋、蔬菜、水果,只有这样才会对健康才有利。

(2)吃得精细

随着城市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许多人只吃精面白米,不再去光顾粗米糙粮,认为那些只是吃不起精粮的老百姓才吃的,这种观念真是大大的错误。据统计,城市居民荤菜与蔬菜的年消费量比例为2:1,细粮与粗粮之比竟然悬殊到1:0.07。而科研资料表明,特级大米比标准大米(糙米)蛋白质损失多达16.55%,脂肪损失多达35%,纤维素损失多达40%,钙损失多达60%,磷损失多达40%,其他人体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如铬和锰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这样饮食的结果,一方面是造成营养过剩。长期食用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物会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肿瘤的发病率提高;另一方面又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这些精粮中缺乏很多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据调查,目前城市居民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比农村人口普遍高8个百分点。

因此,现代都市人还是应提倡杂食,讲究营养均衡、合理配膳,应以进食低糖、低盐、低脂肪食物为主,并把粗粮、杂粮请上餐桌。只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不会处于“饥饿”状态。

(3)饮食无度

不少人由于工作交往的需要,或是逢年过节,总是暴饮暴食,弄得终日腹胀胃满。由于进食过量的荤腥食物,促使胆汁、胰液大量分泌,就有发生胆道疾患和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增高,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暴食还会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和胃肠疾病。

因此,人们在全面摄取营养的同时,更应注意饮食有度。现代研究认为,节食不仅能减轻胃肠负担,而且由于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会受到良性刺激,增强人体的调节功能,促使内环境均衡稳定、免疫力增强,有利于提高抗病力,延缓衰老过程。但节食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一般以每餐七八分饱为宜。

(4)盲目进补

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对“补”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因此由“富”而滋生出对名贵补药、补品的追求和迷信,把有钱吃补药、补品看成是高级的生活享受,甚至成为衡量社会地位的尺码。

中医学认为,人体患病是由于致病因素使机体的阴阳气血失衡而产生的,治病则是用药物来调理机体失衡之偏,即“扶正祛邪”。但补益药食在应用上尚与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及季节、地区等因素有关。正如清代名医程国彭所言:“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冷热,不识开阖,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因此切不可乱用补药。

日常饮食五个误区

(1)热油炒菜香

人们平常在家做饭时喜欢把油温烧得很高,经常也可以在饭店的菜谱上看到这样的字眼:爆炒什么什么。大家可知道,当油温高达200摄氏度以上,不仅植物油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将被氧化,而且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气体。它是油烟的主要成分,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极为有害。另外“丙烯醛”还会使油产生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因此,炒菜还是用八成热的油较好。

(2)调味作料多多益善

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如饮食中过量使用调味品,轻者有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感觉,重者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疾病,甚至有致人体细胞畸形,形成癌症的可能。因此,日常饮食中以尽量少的调味作料为好。

(3)饭后马上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小肠所吸收,但若被饭菜堵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产生胀气、使胃部不适。最佳吃水果的时间应在饭后3小时或者是饭前1小时。因为,在饭后3小时胃里的食物经过消化已经基本上排空,这时再吃水果能够全面地吸收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而饭前1小时吃水果又可以使胃里有些食物,既可控制进餐时的饭量又能够很好地吸收水果中的营养,同时还有利于消化。

(4)喝肉骨头汤补钙

有些人特意给骨折的病人煮骨头汤补钙。其实,骨头汤中的含钙量并不高,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两个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而脂肪的含钙量相对较高。补钙应选择含钙高的牛奶、豆制品等食品或钙制剂。

(5)感冒时吃补药

补药在人体内能产生较高的热量和能量,可使患者体温升高,加重病情。此外,补品还会促进病菌生长繁殖,导致感染程度加重和炎症扩散。补药使用不当会生湿生热,导致中气壅滞、气机不畅,影响脾胃功能,这不利于患者调养身体、恢复健康;补药很可能会和治疗新病的药物发生冲突,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