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由来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者,至高无上,至善至美,永固不易,完美无缺,天下之至理,无可其喻也。其一意实指自然之产生本源,二意指自然变化之根本法则或总规律。可见,太极即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太极拳就是依照太极之理演化而来,所以长期坚持练习太极,可使人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也可使人生观得到进步,人生价值体现在乐以忘忧,每天以平常心对待新的美好生活。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功效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它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学习,且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治疾病,不仅我国人民喜欢,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太极拳主要分为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五种,其中杨式流传性和适应性最广。
经常练习可以稳定血压,保持血管壁的弹性和血管腔的通畅,防止罹患心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发生老年性脊柱退行性病变;可以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防治神经衰弱、失眠;可以增强呼吸功能,扩大肺活量;可以增进性乐趣和性能力,起到延缓性衰老的作用;可以防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从而防止早衰,使人延年益寿。
太极拳的要领
首先要把大脑静下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打太极拳中去。保持身体正直,头颈始终随着身体方向的变换而变换。胸要含而不可挺,肩要松沉平齐,肘要松沉微屈,含胸拔背、步法灵活,招式的动作快慢均匀,各招式之间要求连绵不断,招招贯串。打太极拳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做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动静结合。
起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平视前方。
左右野马分鬃
上体稍右转,收脚抱球,上体左转出步,弓步上手。上体后坐,左脚尖翘起稍向左撇,随后左脚掌踏实,右脚跟步抱球,上体右转出步,弓步上手。上体后坐,右脚尖翘起稍向右撇,随后右脚掌踏实,左脚跟步抱球,上体左转出步,弓步上手。
白鹤亮翅
上体稍左转,右脚跟半步胸前抱球,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前移虚步分手。
搂膝拗步
上体左转摆臂,上体右转举臂收左脚,左脚上步呈弓步搂推。上身后坐左脚尖翘起稍向左撇,随后左脚掌踏实,右脚跟步摆臂,右脚上步呈弓步搂推。上身后坐右脚尖翘起稍向右撇,随后右脚掌踏实,左脚跟步摆臂,左脚上步呈弓步搂推。
手挥琵琶
右脚跟半步展臂,上体后坐挑掌,左脚虚步合手。
左右倒卷肱
身体稍右转,两臂展开,撤手托球,提膝屈肘,撤步卷肱,虚步推掌。这一式分左右两侧练习,以上为右式动作,左式动作与右式动作相同,只有转体方向相反。此式左、右动作各重复两遍。
左揽雀尾
上体右转,收脚抱球,身体左转上步,弓步棚臂,随臂展掌,上体后坐右转,摆臂下捋,左转上步搭腕,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分手,屈肘收掌,弓步按掌。
右揽雀尾
上体右转分手,上体后坐扣右脚,重心移至左腿收右脚抱球,身体右转上步,弓步棚臂,随臂展掌,身体左转,后坐下捋,身体右转搭手,弓步前挤,分手屈肘收掌,弓步推掌。
单鞭
上体左转,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脚,勾手收左脚展臂,左脚上步呈弓步推掌。
云手
上体后坐扣左脚,向右转体松勾,上体左转,重心左移并步云手,向左重复开步与并步云手两遍。
单鞭
身体右转举臂勾手,身体左转,左脚上步呈弓步推掌。
高探马
右脚跟半步展臂,重心移至右腿托球,左脚虚步推掌。
右蹬脚
穿手上步,上体重心前移至左腿,分手收右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
双峰贯耳
收右腿屈膝平举并手,右脚向右前方落下重心前移,弓步贯拳。
转身左蹬脚
上体左转扣右脚,重心移至右腿,分手收左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
左下势独立
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手勾手,屈蹲仆步,穿左掌下势,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右下势独立
上体左转,落右脚勾左手,屈蹲仆步,穿右掌下势,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左右穿梭
身体稍左转,左脚向前落地,右脚跟步抱球,身体右转上步,弓步推架。以上为右式动作,左式动作与右式动作相同,只有转体方向相反。
海底针
右脚跟半步,重心后坐移至右腿,左脚虚步插掌。
闪通臂
身体稍右转,左脚上步呈弓步推掌。
转身搬拦捶
身体右转摆掌,后坐扣左脚,收脚握拳,摆步搬拳,跟步旋臂,出步裹拳拦掌,弓步打拳。
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后坐收掌,弓步推掌。
十字手
屈膝后坐扣左脚,身体右转,弓步分手,移重心至左腿,扣脚划弧,收脚合抱,成十字手。
收势
翻掌分手,两臂下落,并步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