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昌运久长:说说康乾之治那些事儿
15102000000025

第25章 密折制度,考察吏治(2)

由此可见雍正对治水的复杂性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所以很少轻易发表先人为主的意见,而是多方考察、多方听取不同说法;而密折正是他进行考虑判断的材料。

由于这些臣下的密折多是个人的意见总结,因此可以反映对一些政策的不同看法,从而了解到一些事情的实际情况,而对这些个人见解加以汇总,就能比较全面的认识到存在的各种矛盾,对事务有一个较全方位的认识。

聪明的决策者之所以聪明,不在于他事先有特别好的主张,而在于他善于倾听多种意见并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在强制推行“改土归流”这件事上,雍正表现出了一个明智的决策者的风范。开始时他不持用武力解决的主张,他认为“应该慢慢地想办法,教育引导这些人”,但他也没有把这种方式作为不可变更的确定了的大政方针,他要求大臣们“不要勉强地去遵命执行”,应该“慢慢地反复思考,在详细协商后再具体上奏”。这就是说要再协商再考虑。

在君臣间商量了几年后,雍正也对苗疆的事务从不熟悉、拿不定主意到逐渐熟悉,掌握了实际情况,形成了完善的政策,这就是一个充分吸收不同意见的结果。

雍正年间的天文地理、风土民俗,都在密折中有十分丰富的反映。

雍正帝在宁夏道鄂昌上奏叩谢“允许他上奏折汇报情况”的折子后面写了一段很长的上谕,很详细地讲明了他的目的,这一段话很能表现雍正要独揽天下事的雄心大志。他写道:“现在允许你们这些下级官员也能上密折言事,只不过是想扩大耳目所能得到的消息。在你的职责之外,一切地方上存在的利与弊,全省官员们是否勤于职守,上司谁公正谁徇私,下属官员谁优秀谁不合格,军备是否整治,雨水是否充足,百姓的生活怎么样,风土人情是否淳朴,即使是邻近的省份,或是京城内外,凡是令人惊奇的事,不必一定有什么深刻的见解,都可以告诉朕。只要在奏折中将有没有确切的根据,或者仅仅是道听途说,将这些地方都加以分析说明,便于朕进一步查访,能够得到实际情况就行。这些事既然不是你们职责所管辖的范围,即使想从中得到真知灼见也不可能得到,所以即使在奏报中有错误不切实际的地方,也不会加以责备。”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雍正要了解的事情很多。有地方政事的好坏;有地方官的勤惰优劣;有上司待属员的公正与否;有军队的训练和纪律情况;有水旱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百姓的生活和风俗等。这些内容,事无大小,均可在密折中上报。为了提高官员们递密折的积极性和胆量,雍正不强求所报的事情每一件必须属实,即使事情不太确定,只要详细注明出处、能够加以调查就行。雍正还要求地方官,不但可以汇报本地发生和听说的事情,就是风闻到的外省、京城内外的消息不论真伪都可上报。

就这样,雍正形成了一张包罗一切、不分远近、没有界限的情报网!

对地方官吏的考察审核,是雍正密折政治中另一重要内容,而指示考察的方式、内容、角度则变化多端。

当年的争立太子斗争延续到雍正初年,这使雍正对官员和百姓的动向很重视。奏折制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官僚在职责范围以外,互相告密,互相监督,互相戒备,不敢擅自专权,对雍正更是心存畏惧。雍正可以从奏折中观察、分析臣下的思想动态、心术及隐衷,然后分别按照情况予以鼓励、开导,这样通过多方联络,上下互通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臣下。当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时,雍正在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的奏折上批道:“最近听说李卫行为放纵张狂,操守也不大如以前好了,确实是这样吗?一点也不要顾及谁的面子,也不要有报答恩惠或报复积怨的心理,按照实际情况汇报。”这是调查李卫的品质。

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在他的奏折上批示说,对新会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的品行优劣了解不多,叫李卫“仔细地加以观察寻访,秘密地汇报上来”。这又是叫李卫去调查他人。

雍正派大理寺卿性桂去浙江清点调查地方国库里的钱粮情况,并让他到浙江听到什么情况就上密折汇报。性桂到浙江后,马上就汇报说杭州将军鄂弥达和李卫之间有一定的隔阂。

田文镜曾密奏,李卫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当代贤良的官员,但他“管理下属官员的标准不免稍微宽松了点,整顿吏冶不够,对于一个地方大员来讲是一个缺点,对皇上任用他的意图不能全面实施”。

看来,李卫虽是雍正年间的“模范督抚”,而雍正也要时时派人探听他的动向,决不轻易相信。

雍正高高在上,却能通过各方视角,不断洞察着所有方面。

在距北京千里之外的广东,雍正也通过那里官员的相互监督,牢牢地控制着那里的封疆大吏的每一个行动。

广东提督王绍绪是雍正的宠臣鄂尔泰举荐的,雍正觉得王思路敏捷,办事可靠,但好像爱搞小恩小惠,作风也有些拖泥带水,因此在给广东将军(王的上司)石礼哈的密折中朱批指示他注意观察打听,然后根据实情汇报。

石后来密奏说:王绍绪为官做事虽然稍嫌琐细,但是对皇上很忠心,而且他不贪污受贿,工作上也很勤勉。雍正还是不放心,又秘密询问两广总督孙毓珣对王绍绪的评价,还密令广东巡抚傅泰直接到基层调查王的行为。

傅泰向雍正汇报说:王绍绪品行十分端正,也不贪污受贿,只是办事不够果断,显然是性格上的懦弱造成的。这些都验证了雍正对王绍绪的第一印象。

傅泰不但监视王绍绪,还同时受命监视同僚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按察使楼俨。他密报王士俊有办事才能,也很勤于政事,是个称职的官员,但在他的言行中透露着一些自鸣得意和骄傲自满的情绪。他说楼俨对审案判案不十分在行,而且年龄较大,身体不好,精力不济,做起事来也难以周到全面。

但是,傅泰监视着众人,同样也在雍正的监控下。

广东布政使王士俊就是受命反过来监视傅泰的人。王士俊向雍正报告说,傅泰心里没有什么固定的原则,也根本看不出一个封疆大吏的智慧来,偶尔发一番议论,也没有任何出色之处。近来还听说,广东海关有5个文书职员,这五个人都被傅泰各勒索了三百两银子,才得了这个职位。所以傅泰的人品,十分值得怀疑。雍正看了王士俊的密报,觉得很有道理,就严厉地申斥了傅泰,并把他降级调回京城任职。

在现在的清官密折档案中,人们可以发现,雍正对官员的考察,精细到了何种程度!雍正曾要重庆总兵任国荣留心文武官员的“声名”。任于七年(1729年)六月上奏:四川学政宋在诗“公正而且廉明,有很好的声名”。川东道陆赐书“办事谨慎小心,还过得去”。永宁道刘嵩龄“是个明白人,就是身体太弱”。永宁协副将张英“声名一般”。漳腊营游击张朝良“为官清廉,很熟悉行军打仗的事务,就是没文化”。就连下属小官们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都反映上去,这简直可以说是一份十分细致的人才档案了!

雍正看完,给这五个人分别做了如下评价:

“小心以自保,只是具有点小才能。”

“办事老练,没有什么出色的才气。”

“看他的外表很精干,在引见他时不像有病,怎么能这样呢?”

“原来就是很平常的人,而且有莽撞、好生事的缺点。”

“这个人的好坏,以前不知道。”

由此可以看出,从大小官员的政绩到品质,事无巨细,雍正都十分关注,而且对很小的细节也不放过,这是从古到今所罕见的。

关于地方上的士绅百姓的情况如何,雍正也十分关心,他希望从奏折中得到一些真实情况。

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苏州织造李秉忠奏折苏州春雨调和,油菜、小麦长势良好,物价平稳,百姓安居乐业。雍正批道:“看到这些风调雨顺的情况我深感宽心,凡是这样的奏报,一定要一件一件如实禀报,不要有一点隐瞒伪装。苏州地处交通要道,是四方交通汇集的地方,在那里来往的官员和来往的商人,如果碰到有关系的事,也要留心察访明白,用密折汇报给朕。”

一折之中,既要求官员注意天气、农业,又要求官员注意民情。同年,雍正在广西学政卫昌绩的奏折上批示:“你在地方上所看见的,所听到的,为什么不顺便上奏给朕听呢?”

卫昌绩随即应诏上奏说粤西民风凶恶,土豪劣绅很多!卫昌绩还列举民谣“官如河水流,绅衿石头在”,指出当地人民怕官员,更怕这些土豪劣绅!

凭着对这些密折的细致批阅,雍正对各地方的民风习俗、生产生活和吏治情况有了非常及时、准确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