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15105400000064

第64章 千里马主动找伯乐

◆文/佚名

吕尚,俗称姜太公。相传吕尚先世为贵族,后家道中落,至吕尚时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非要获得较高职权不行。可是像他那样出身卑微的社会底层中人,要爬上去谈何容易!他在朝歌试探过,但纣王昏庸没有成功。老年时,他决心入周寻找机会,选择了距离周的都邑只有几十里的磻溪垂钓为生,等待机遇的到来。这里离都城不远不近,风景又秀丽,好山好水,符合高人逸士的风度气质,能够借江山之助增强人格的感染力。

附近的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年纪和姓名,他平时沉默寡言。虽然他精力充沛,但已是83岁的耄耋老年。于是人们按照对老人的一般尊称呼之为“太公”。又因为老人长长的白眉覆盖下的眼睛,常透露出心事重重、茫然远望的神情,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望”。(《释名》说:“望,茫也,远视茫茫也。”)合起来就称做“太公望”。

这天,太公望钓起了一条一尺多长的鲤鱼,非常高兴,将鱼从钩上摘下来放进身边的鱼篓里。突然,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笑容消失了,全身绷紧了。

他侧耳倾听。

他听到远处有极微弱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声音略大些,可以分辨出,那是人喊马嘶声。

太公想起了什么,慌乱地转身抡起鱼竿,将鱼钩抛入水里。全身挺直,只有握竿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又过了一会,嘈杂的声音越来越大,侧面的密林中转出一队人马,为首的是这片领土的最高统治者,被商王封做西伯的姬昌。

在此之前,西伯侯姬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他的臣子散宜生、闳夭等人设计向纣王献美女、宝物,好不容易才将他赎回,他回到周原的国都以后,对故土备感亲切,于是率领亲信,出来围猎。

他南下渡过渭水,在密林中顺溪而行,人马喧闹,兴高采烈,被羁押羑里郁结的闷气一扫而光。

他率领人马,转进一处溪谷,当地人告诉他,前面就是兹泉。

密林忽然终止了,眼前出现了一片阔大的潭水。好美的景色!真是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秋天林木的五颜六色倒映在粼粼碧波中,混合点点的阳光,炫人眼目。

还有一位画中人!

水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端正地跽坐着一位正在垂钓的黑衣老人。安安静静,银髯飘飘。那衣服的黑颜色,使秋天的艳丽沉寂下来,而不是漫无边际地炫耀。金风吹得林木沙沙。偶尔冉冉飘下一两片落叶,衬托着老人专注的神情,使天地间充斥了一种静穆,一种崇高,一种悲凉的美感。所有的人都下意识地止住说笑,肃然而立。

西伯呆立了一会儿,猛地想起什么,立即跨下马来,一步步走向老人。

西伯来到老人身边,毕恭毕敬地拱手而立,准备开口问话。这时,他突然发现了件奇怪的事情。他看到老人的钓钩并没有没到水里,离水面还有一两寸,那钩上竟没有鱼饵。而老人身边的鱼篓里却明明有一条刚刚钓上来正在活蹦乱跳的大鲤鱼。

西伯奇怪极了,忘了原先要说的话,问道:

“这位老人,别人钓鱼都要诱饵,您怎能不用诱饵就将鱼钓上来呢?”

听了这话,太公望也大吃一惊。他刚才太紧张了,听到远处的声音后,慌忙将钩甩进水里,竟忘了放鱼饵。当西伯的人马停在水边,西伯向他走过来时,他为了止住发抖的手,却不知不觉将钓钩提出水面,于是出现了这尴尬的场面。也难怪,这是他追求了几十年而遇到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而有慧眼的人很少,千里马如果不学会自荐,也只能默默拉一辈子车了,所以不要自叹怀才不遇,要自己寻找展示的空间。

太公望镇定自己,不使脸上显出慌乱,脑子飞快地转动,审时度势寻思应对的办法。在这短暂的沉默时刻,西伯觉得这老人莫测高深,不饵而钓也许有什么玄奥的天机,自己的问话也许太蠢了。这时幸得太公望福至心灵,突然想出对策,他说:“休道钩无饵,自有愿上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西伯就甘愿上钩,跑到朝歌去朝拜,被囚羑里;世人皆知商朝气数已尽,可是各路诸侯也甘愿上钩,宁可臣服,为钩上肉,就像我钓到的这条鱼一样!”

西伯听后大吃一惊,因为这些话正中他的心事,便连忙躬身施礼,问道:“愿闻贤士大名。”“老朽吕尚是也。”

“刚才听先生高论,振聋发聩。不瞒先生说,我就是您所说的西伯。”

吕尚装出吃惊的样子,惶恐地说:“老朽不知,狂言乱语,恕罪恕罪。”

西伯恳切地说:“现在天下纷争,百姓乱离,如先生不弃,望助我匡扶天下,拯民于水火。”

吕尚言不由衷谦逊了一番,也就与西伯一同回宫了。到了宫里,他与西伯纵论天下大事,雄辩滔滔,分析透彻,见解高明,使西伯听得心悦诚服,立刻拜他为太师,委以重任,为建周亡商立下了惊天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