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15105400000076

第76章 育子之道

◆文/佚名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的一本“难念的经”,眼下更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近三年的跟踪调查表明,在我国竟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溺爱。

现在的中国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祖父母两辈人守着一根独苗苗,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言昕计从,过分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在日常生活上过分照顾子女,在经济上过多偏重子女,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对任何可能引起子女患病、死亡或其他变故的因素都会感到恐惧,对孩子的任何要求一味地迁就,这就使得对孩子的爱变成了一种溺爱。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加以疼爱,千方百计地隐瞒他们的过错。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最终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导致孩子娇气十足、四肢不勤、脑功能失调、人格缺损、性格偏异等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让他们变成了无赖式的“小公主”、“小皇帝”。

另外,过分溺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孩子涉世不深、阅历肤浅、知识贫乏、判断力较差,家长错误的态度和评价会影响他的是非观念,使其形成不良的品质和习惯而难以弥补和纠正。

中国和日本同属于亚洲,抗战的时候,我们把矮小的日本人称为小鬼子。但是今天,日本在“二战”中被打败后,在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经济强国之一。虽然有许多人不相信,但据一项调查表明,日本的后代平均在身高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不仅如此,日本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同样是爱孩子,但爱的方式完全不同。

日本的经济不可谓不发达,家庭不可谓不富裕。但日本人对孩子经常进行危机教育(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常有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危机意识。从小不娇惯,我们常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日本人锻炼孩子是很有意思的。大清早,家长骑着车子去上班,孩子背着大书包在后面拼命地跑;冬天在幼儿园里,一些三四岁的小孩儿脱光了衣服,在冰天雪地里跑步、玩耍,孩子玩耍时,摔了跟头,老师不去扶,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去市场购物时,家长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侧紧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并非日本的父母不疼爱孩子,也不是他们懒惰,更不是他们工作繁忙,顾不上照看孩子,而是意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有一年,日本有关部门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儿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小孩儿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个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而日本妈妈却说:“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日本妈妈为何要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教育失败教育,使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父母凭着这种紧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由此可见日本人的眼光不可谓不远。

然而,我国的一些家长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的许多父母对孩子大包大揽,为孩子安排了一切,吃、穿、住、行、学习、校外班、体育运动、外出旅游,心甘情愿像保姆一样为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做作业,家长亲自代劳;打扫卫生,家长亲自代做;穿衣洗澡之类也由家长包干。对孩子的爱不可谓不深,对孩子的关怀不可谓不细致。而孩子却不“领情”,天天喊着“我很烦”,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过错。结果呢?这些父母的“掌上明珠”,看起来聪明、伶俐,但相当多的孩子却如同温室中的花朵,怕风、怕雨、怕脏、怕累、怕吃苦,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畏缩不前。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点儿挫折、一点儿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这几乎成了一些孩子的通病。

今天的父母累就累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在徐力17年的记忆中,只有两件事让他感到自豪:一是帮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做饭;一是帮有病的妈妈搬煤气罐。做这些事让他有同样的感受:“我还有点儿用!我能行!”这是一个男子汉成人的开始。遗憾的是,徐母没有认识到这种感觉的可贵,而认为这样的事与“考大学”无关,阻止儿子继续去做。而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从阻止孩子去帮助别人那天起,她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无情的种子,关闭了孩子走向幸福的大门。因为,爱是一个口袋,你往里面装时是满足感,往外拿时,才会有成就感。人在帮助弱者时,最能体验个人的价值。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充分地认识到了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性,他曾把溺爱孩子说成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会使家长的良好愿望变成相反的结果,应该尽快引起家长的深思和关注。

给一条鱼,不如给一根鱼竿。中国人一向吃苦吃怕了,总是给下一代太多太多的依靠。长此以往,民族的未来还值得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