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15105600000016

第16章 成功没有标准

你可以在言语上欺骗别人,却无法在内心里欺骗自己。每个曲终人散之时,悄声问问自己:是否实现了当初的那个目标?

1

“一个人怎样才算成功?怎么去成功?”

那天我与在南方打工的表弟在网上聊天,他突然这样问我。我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这两个问题实在太抽象,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但我能够清楚地感到他内心的焦灼与迷茫,使我想起高中时作文课上,一位同学趁老师不在,从最后一排发出的那声仰天长叹:“灵感呀,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

不过今天上午,我和几个伙计打电话,约好了今年聚餐的地方之后,突然意识到这眼前的饭局不正可以给表弟现场说法吗?

2

每年春节前后,我们几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都要聚一聚。忙了一年,大家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互通有无。又因为随意惯了,没什么忌讳,所以我们总能畅所欲言。尽管如此,几个同学年年的光景还是参差不齐。

前年,陈是开着别克轿车来的,他开了一家汽车修配厂,生意做得红火,那年的聚会是他埋的单。去年,刘又成了主角,别看他上学时不爱说话,却是把写软件的好手。去年他们公司接了几个500强公司的订单,员工的工资奖金也水涨船高,他这个主管当然收入不会太差,据称工资、奖金加红利,乱七八糟全算上一个月能有2万多。

今年的主角又是谁呢?还不清楚。不过几个月前,姜家生了一个儿子,加上几年前生的一个女儿,可谓儿女双全了。那天我们在一起喝他儿子的满月酒,志得意满的姜当众许诺,今年的聚会他埋单。

酒钱是有了,可做工程的武到现在还没结回一笔款项来,剩下的这个月,他恐怕得天天在路上跑了。到时结不回工程款来,他这当老大的不好过年,哪还有心思坐下来吃饭?

还有做广告的殷,因为原来的公司倒闭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整整在家待了大半年。如今总算找了份工作,可业务不好做不说,老板还常拖欠工资,目前公司半死不活的,说不定哪天他又得失业了。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样的同班同学,围着同一张桌子吃饭,每个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回想在学校时,每天老师都在督促我们学习。每学期都有期中、期末两次大考,学得怎么样,一目了然。如今走上了社会,再没人给我们当向导,也不会有人来督促一声。做与不做、做得好与歹,都不会有人来管我们。可一年到头究竟过得怎样、收益如何,每个人心里都明明白白。

一年如此,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人生的考场从来没有考卷,也不会有成绩单,但成功还是失败,谁都清清楚楚。你可以在言语上欺骗别人,却无法在内心里欺骗自己。每个曲终人散之时,悄声问问自己:是否实现了当初的那个目标?

其实,成功就在我们心中。腰缠万贯未必幸福,平平淡淡未必失落,只要我们对自己是满意的、无悔的、认可的,就是成功的人生。

3

在几个伙伴中,最先富起来、混得最好的当然数陈了。

他从小就属于那种桀骜不驯、不服管教的人。高中没毕业,他就在家乡做起了小生意。一开始他贩些水果蔬菜,一直没赚到什么钱,不过积累了不少经验。看到有人在外边做小生意,他也来到北京卖起了烟草。可只卖了一年,他就又做服装去了。几年下来,他就有了不少积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手了一家汽车配件厂。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火。他抓紧时间,接连开了几家分店,目前收入都很不错。

刘是我们几个中学历最高的,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写软件高手,他是10年前进入现在的公司的,当时公司规模并不大,在当时工厂行业中只能算作虾米级别的那种。凭着一股韧劲儿,他愣是从小职员一直做到了主管。在此期间,他们的业务实现了爆发式地增长。而作为公司元老,他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获得了丰硕回报。据说去年老板发给他的红包就高达3万元。其他的就不必说了。

武前些年是在一家建筑公司打工。除了水暖电工样样精通外,他还抽出时间学习建筑设计以及工程预算。前年春天,他开始自立门户,带着从家乡来京的一批工人开始承包工程。辛苦归辛苦,总比在公司里打工要强得多。

姜是搞期货的,前几年一直是进进出出、不见起色。前几个月,他逐渐找到了市场的感觉,一连做了几手大单都斩获颇丰。如今,他的几次操盘经历已经作为典型战例在业界广为流传了。

纵观几个人的发展轨迹:陈走的是创业之道;刘走的是打工之路;武走的是中间路线,先打工后创业;姜则是剑走偏锋,做的是新兴产业。

但显而易见,经过漫长的努力,他们都已经或者正在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们都是成功的人!只不过路线、方式不同而已。

成功从来就没有标准,通往成功的道路也千差万别。所谓:“猪往前拱,鸡往后刨”。一万个人就可能有一万条成功的路线,但不管走什么路线用什么招,只要不违背法律道德,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