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30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15105600000061

第61章 不能不多的心眼儿

有多少领导真正希望下属比自己强?

不能说没有,很少。

1

朋友小金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设计工作。她工作敬业,常有独到创意,所以上司对她青睐有加。然而最近,我有个伙计要做个广告,想请她帮忙,却被告知她早已离开那里,不干了。

“为什么?”我很惊奇。

“还不是为那档子烂事儿,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提起这,小金甭提多郁闷了。

原来几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为了赶一个策划,小金加到很晚才下班。本来她都下楼了,可回头一想,明天就要和客户见面了,还是给王经理先看一下,万一有什么不妥之处,也好预先改进。

可是小金返回楼上,却发现经理室大门紧闭。

刚才下楼时,门还敞着。她往里瞄了一眼,王经理还在。一会儿工夫,她怎么就走了?

小金有些后悔不该回来,但又不死心,用力敲了几下门,还是没动静。既然没人,她只好转身走了。

可快到楼梯拐角时,她又听到身后经理室的门开了。扭头看时,小金发现王经理站在门里,正往这边探头看。

“哦,是小金呀,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去?”王经理的手还扶着锁柄。

“王经理,原来您在里面,我把那个策划做好了,想请您先过一下目,明天就要去见客户了。”小金也没多想,扭身便返回来。

“不用了,你的方案一向很好,我相信你。”王经理连忙推辞道。

“还是看一下吧。”小金说着就走进了办公室。令她吃惊的是,里面竟还有一个人——公司的老总!

那一刻,小金才发现自己真不该上来。老板夸赞了几声小金的敬业,就出去了。可从他的眼神背后,小金分明已经感觉到了几分阴森的寒气。小金和王经理简单聊了一下就赶紧离开了。

从那天起,小金就感到王经理对自己大不如前了。也该她倒霉,关于老总和王经理的一些花边新闻随后就在公司里传播开来。小金百口难辩,面对老总针扎一样的眼神,只有忍气吞声。很快,她就被老总随便找了个由头辞退了。

为了树立个人权威,领导最不愿意下属知道自己的隐私。更何况这不只是个隐私,简直就是个把柄。虽然小金兢兢业业,是个好兵,可她无意之中触犯了“天条”,岂有不“死”之理?

因为太年轻,我们经常会犯小金这样的错误。虽是无心之过,却是致命之伤。作为下属,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太多地介入领导的私人空间。对我们来说,不该知道的事,就一定不能知道。

所以在工作内外,我们要随时多个心眼儿,懂得回避。这既是对领导的一种尊重,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呢?

2

几年前,我们公司的财务会计叫艾姐。有一次,她就向我透露了一些过去的事。

原来,公司老板几年前曾经营过一家超市。艾姐从财会学校毕业后就到这家超市应聘,当了一名普通的收银员。

刚开始工作,艾姐就发现这里的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因为她们的主管刘根本就是个外行。可刘是老板的亲戚,懂与不懂都是这里的头儿,都得听她的。

半路出家的刘做起账簿来非常吃力,经常被一堆数据搞得焦头烂额。其实,那些账目对艾来说几乎小菜一碟,闭着眼就能搞定。可她从不这样说,也绝不说三道四,甚至她还故意拿些问题向刘请教。更多的时候,她只是悄悄地站在一边,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后来,老板开了家新店,艾姐就被派去做了财务主管。据说,向老板推荐艾姐的,正是刘主管。想当初,如果她强要表现,恐怕早被干掉了。

艾姐确实很聪明,她不仅精通业务,而且很会处世。她懂得在面对一个不如自己的主管时,主动装傻。

在现实中,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往往不是因为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就是因为过度地表现自己。在不该表现的时候过分表现,结果越表现越得意,得意忘形之余就忘记了别人的存在。

试问:有多少领导真正希望下属比自己强?

不能说没有,很少。

郑板桥有句话说:“难得糊涂。”在不该聪明时,我们就必须学着糊涂。只有糊涂,才能让我们躲过冷枪暗箭、绕过激流险滩,顺利到达目的地。

3

不仅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相处,无不需要我们时时多个心眼儿。

有一次,朋友小杰生气地向我说起了他在公司的事。前几天,他跟一个同事在酒吧喝酒。一时喝高了,就信马由缰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当时,同事拍着胸脯说绝不会透出去半个字。结果后来,小杰还是听到了一些闲言碎语,说某经理利用工作之便中饱私囊,而见证人正是自己。一时间,公司上下满城风雨。风波过后,所有的领导都像贼一样防着他了。别说升职无望,就连正常的工作调动都成了问题。

这些年,我多次见到两家人为一句闲话打得头破血流。那传闲话之人必定别有用心,但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了个醒,说话做事不能不多留点余地,话到嘴边留三分。首先做到不闻不问、不说不传,不给别人留下什么把柄,自然也就省却了不少麻烦。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残酷、有些无奈。在现实的丛林中,我们不能不时刻多个心眼儿,首先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战斗。

否则的话,还没等冲上战场,我们就莫名其妙先挨了一枪,或者直接被人干掉了,岂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