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5108400000034

第34章 慢性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脾虚食滞证

症状

脾虚食滞证。主要表现为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本方为治疗脾虚食滞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由于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所以胃脘胀满,多食则无力消化,导致胀满加剧,脾虚又有食积于内,所以不思饮食。脾虚则食物不得消化,水湿内生,故见大便溏薄。如果食滞比较严重,大便可以有腐臭气味,也可能呈现稀便或者粘液便。全身倦怠无力以及脉虚弱都是脾胃气虚的征象,而苔白腻提示有脾湿。

【用方】

健脾丸——《证治准绳》

方剂说明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属脾虚食滞者。

组成

白术15g,木香、黄连、甘草各6g,白茯苓10g,人参9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6g。

歌曰: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

配伍说明

本方证因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当健脾与消食并举。本方重用白术、茯苓为君,健脾祛湿以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人参、山药益气补脾,以助苓、术健脾之力,是为臣药。木香、砂仁、陈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既可解除脘腹痞闷,又使全方补而不滞;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且可清解食积所化之热,皆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脾健则泻止,食消则胃和,诸症自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健脾丸中的组成成分人参和白术能加强消化系统中各脏器的生理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和代谢的能力。同时可以兴奋神经系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与其他健脾益气的药物同用,对于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中的木香、砂仁、陈皮等药物也有促进胃肠道蠕动,止痛止泻的效果。

方剂制备

方中诸药共研为细末,上笼蒸熟搓成丸药,每粒如绿豆大小,一次服50粒左右,约合6~9g,于空腹时用米汤或白开水送服,1天2次。

使用注意

健脾丸作用平和,不属于大补大泻之剂,但由于方中含有消食清湿热之品,所以由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胃脘痞满、腹部按之空虚柔软者,不适宜使用本方。

临症加减

1.脾虚食滞者,可去黄连、肉豆蔻,减少神曲、麦芽、山楂等消食导滞药物的用量。

2.脾虚有食积而无湿热者,或无热反而见四肢不温、便溏、口淡不渴甚至自泛清水者,为脾虚兼寒证,去黄连,酌情添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典型案例

孙某,女,6岁。自幼鼻息不畅,流黏涕,夜间张口呼吸,感冒时尤甚。平素纳谷不馨,大便较干、量少,形体瘦弱,面色不华,鼻镜下见鼻腔黏膜淡红,双下鼻甲稍大,鼻道有黏涕,咽部充血不明显,双侧扁桃体11度肿大,舌质淡红,苔薄腻。处方白术15g,木香6g,黄连6g,甘草6g,白茯苓10g,人参9g,神曲6g,陈皮6g,砂仁6g,麦芽6g,山楂6g,山药6g,肉豆蔻6g,和为丸后嚼服,每次20粒,每日3次。外感鼻塞加重时酌加鼻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