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
15108900000024

第24章 对“房奴”轻松理财的建议

7.185后按揭买房之“三不要”

70、80后都是婴儿潮的一代人,但当前多数70后和80初都已事业有成,相继进入改善型置业阶段,就算是首次置业,在购买能力上也已具备较大优势;而90后虽已有小部分加入购房大军,但毕竟尚未成年。因此,当前的85后,成为年轻人中真正的“夹心层”,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预期,不少刚毕业的85后也不得不去关注楼市了。

在持续膨胀的自住和投资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一线城市的房价将在短期内继续处于高位,但近期新政密集出台,2010年楼市将向着“有保有压”的政策调控初衷发展。至于什么时候会降,历史告诉我们,不能单纯依赖政策调整。根本上来说,只能看未来的实际供应。中国房产市场和城镇化进程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供应量要达到满足需求地步,尚有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

85后是习惯信用消费的一代,没有吃过大萧条的苦,同时又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积极冒进的一类人群。85后按揭购房,一定要量力而行,毕业后,不要匆匆决定加入房奴大军,给自己两三年的缓冲也是不错的选择,认清自己,也认清现实,同时给自己更多的理财选择机会和可能的个人成长机会。

85后在按揭购房之前,除了看到上涨的房价外,更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各种支出、未来收入预期,以及对这种房奴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1.不要盲目陷入“置业保值”的怪圈

“案例”王刚,85后男孩,毕业后留京工作,他的“置业保值”理论如下:北京的自住需求,尤其是刚性需求所占比重很大,只是被投资、投机需求催升的高房价挤压了。这种优胜劣汰的大都市,房价也必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整体人口质量的提高而上涨。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一条再次把“农村城市化”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今后外地人来京购房的势头只会越来越强。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置业保值”的梦想。

当前多数理财人群也都相信置业保值的说法。普遍认为,通胀+良好的收入预期+未来另一半的共同承担,很多年后,这2000多元的月供,就是小case了。但寄希望于明天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不管自己对明天的把控能力有多强,也不要把实实在在的债务建筑于虚拟之上。

有种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小两口有相对较高的固定收入,或者双方父母愿意支持,那样经济压力会分散很多,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买房。

对于独自负担债务的单身来讲,按照月供2457.2元来计算,建议从决定购房的那一刻起,就必须保障自己月收入至少在4000元以上,否则保持生活质量会非常难。还要承认,储蓄是无法从剩下的1500元钱里省出来的,也就是说,买房以后已经没有能力去持有基金、股票和商业保险等其他理财工具,这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尤其是一个男孩,是极其不妥的。

2.不要过分迷信“房奴激励”的说法

“案例”张斌,85后男孩,初入职场,却也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房荒”理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北京市的可售商品住宅(指取得预售资格,即预售许可证,但未销售的所有期房和现房,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开盘而未签约的房源,另一类是开发商由于种种原因未开盘的房源)总量为91240套,看上去并不荒,但截至2008年12月31日时,这个数值是148236套,去存量化速度快过预期,相对来说可是真的荒了。再不买可就真没机会了,再说房奴生活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奋斗拼搏。

很多年轻人也同样有“房奴激励”的思想,其实这是无视房价的虚高与泡沫的幼稚心态,当下涉世未深的85后,缺乏靠谱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如果现在像多数85后同龄人一样,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其实是没有资格向银行贷款的。但不少人被房价预期吓得“不能自拔”,要在收入证明上作假,这个风险让笔者想到了美国的次贷危机。适度透支是可以的,合理的激励也是不错的,但必须想到一旦被按揭“绑架”了,可就不是一两天的事儿了。

相比,我们反而不担心风险会出在买了N套房的人身上。N套房子的首付加起来肯定以百万元计了,首付是现金交易,灰色操作比较难,可信度是很高的。

3.不要片面乐观“收入增加”的预期

“案例”李华,85后男孩,面对笔者“如果有一天刚性需求不足了,房价是不是会跌”的问题,竟能解释得非常合理:我国商品住宅市场化刚刚10年,人口红利很大,刚性需求全部满足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短期内如果表现为刚性需求不足,其实是一种被观望情绪所掩盖的短暂性假象,因为经历了房价的几次涨跌,人们的投资观念已经越来越成熟。一旦房价下跌,被诱发的投资需求就会导致热钱、银行信贷的流入,而使房价出现报复性大反弹。房价要降真的很难,再加上自己未来几年的收入肯定会大幅上升,现在非常乐意做房奴。

对于未来“收入增加”持非常乐观预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其实如果没有储蓄,就意味着没有提前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必须为自己的债务付利息,而且当前还面临着加息的可能。收入固然是在增加,但同时支出也是在变的,包括花在房子上的利息,还有花在房子外的生活成本和不确定性支出等。这些因素都是成为房奴之前不得不考虑的。

在我们的国家,因为文化的差异,很多年轻人都持有以下观点,尤其以女性为最。他们总以为要结婚就一定要买房子,只有买了房子才觉得稳定,才有安全感。这也是很多有创业能力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没有“创业起步资金”而最终终生只能为别人打工赚钱的原因,也是当前中国“房奴遍地”的症结所在!

上述的误解在于:不把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当作稳定安全的依靠,而把拥有自己的住房当作稳定安全的港湾。殊不知,“更高的收入才能让你有自由而体面的生活,‘房奴’在脱身之前永远没有尊严可言!”下面的例子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案例”去年,有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只有1300元/月的收入,但因为拆迁得到了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子(这房子在当地的租金为1200元/月)。一个号称50万元资产的人家却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后来有关专家给他出了一个金点子,要他不要过分关注“所有权”,只要关注“使用权”和“收益权”就可以了。因为即使是比尔?盖兹,他到中国来访问时也不自己买架飞机自己开。只要他坐的是豪华的包机,那架飞机属不属于比尔?盖兹他从来不去关心。只要他安全地到达了中国,他也用不着去关心他下了飞机之后那架飞机谁去坐。

通过这么一说,那个人家采纳了建议:把房子作价50万元卖掉了,然后在大路边买了一个49万元的门面。虽然那个门面只有10多个平方,并且形状也不规则,很多人都看不起眼,但我告诉他只要关注“收益权”。结果他买的门面每个月可以收租金4000元。然后用1200元在原来的住房隔壁,租了一套跟他原住房一模一样的房子住。这么一改变,使他在住房标准并没降低的前提下,收入却增加了2800元/月,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案例”两位85后男孩,他们好不容易打工各挣了20万元钱,找了女朋友准备买房结婚。有人建议他们不要买房,要学会投资。其中的一位的老婆坚决要买,认为不买套房子就没有安全感,结果他拗不过老婆就付了20万元的首付,买了一套50万元的住房,成了欠债30万元的房奴。而另外一位采纳了建议,把20万元委托给理财专家给他投资,保证他得到6‰/月的收入(即1200元/月),他用这1200元/月的收入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50万元的房子住,两口子天天开开心心的,既节省了时间又没有负债。后来,他俩找了一份收入高得多的工作,于是他们又用同样的租金租了一套更好的房子。这件事让买了房子的那两口子后悔莫及。

“房奴”买房的实际损失还远不止上面这些,因为:

1、一个人在事业未成之前,每一分钱都是投资理财的种子,你把种子过早地吃掉了将来怎么会有大的收成呢?如果你是一个守信用的人,你的钱将可以放大使用。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有多少现金,你就还可以借到多少钱;如果你自己没有钱甚至因为房子问题还存在负债,那你就透支了“信用”,一个透支了“信用”的人几乎是借不到钱的。如果你没有本钱,再好的投资项目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有人说,“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的时候,就变成了一门科学”。所以,要使投资科学,就要应用经济数学,用每一元钱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利息成本和机会成本。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觉得资本短缺,华商首富李嘉诚也不例外,所以李嘉诚也要经常去银行借钱。中国民间当前融资的月利率在6‰-25‰之间,最普遍的融资月利率为10‰左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月息一分。

如果你是一个资本短缺的投资者,你的融资月利率是10‰,假设你在北京买一套50万元左右的住房。50万元按10‰的月息计算,一个月的利息为5000元,而你在北京租一套50万元的住房,其租金在1200元左右,你租房子住就可以节省3800元/月的利息。有这样的好事,你为什么要去买房子住呢?并且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你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些,你可能因买了房子而损失掉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不会理财的人,他只能看到房租贵,却看不到利息更贵,更看不到损失投资机会的巨大成本。

2、过早买房子的另外一个害处就是很浪费时间,这一点在大城市尤其如此。在这些城市至少有一半的工薪阶层,从自己家里到工作单位平均有1.5小时的车程,这样一天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就是3小时。一个人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约为10小时,但在路上就花掉了3小时,这是多么巨大的浪费。一个人一天浪费3小时就相当于浪费了30%的生命,也就是说这个人活到100岁只相当于人家活70岁,活到70岁只相当于人家活到49岁。多么可惜啊!

3、一个人过早买房子住他不只是损失了当前的投资机会和生命,而且他以后大部分的投资机会和好的就业机会也会丧失掉。因为他每天在路上几个小时的颠簸,一回到家就只想睡觉,怎么有精力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呢?怎么有精力去寻找更好的就业和投资机会呢?并且会因此而影响夫妻感情,天天筋疲力尽的人的生活几乎无浪漫可言!

当然,不要急着买房子住并不意味着要你不住好房子,只是你用最低的代价住最满意的房子而已。租房子住不但可以让你有尽可能多的资本去投资理财,还可以让你始终把房子租在离你工作地点20分钟的路程以内。当你变换工作地点时居住地点也可以随之变动,房子永远是你的奴隶跟着你走,而不是你作房子的奴隶让你变得筋疲力尽。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约时间就近居住,堵车的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所说的“买房不如租房”是有前提的,即对于事业未成并且想要“投资理财”的人而言,“买房子住不如租房住”,当然“买房子卖”是属于另一回事(是属于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但对于不会理财的人和不需要去投资的人,还是可以去买房子的。要不然,如果都不买房子,哪里有房子可租呢?当然,只有让不会理财的人去买房子,会理财的人才有房子可租。

对于不会理财的人而言,买个房子出租比存到银行吃利息还是要合算一些的。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那个出租房子的人如果把50万元存到银行,只能得到1020元/月的利息,但买一套房子出租,就可以得到1200元/月的租金,而且房子还可能有升值的机会。

我们经常看见已经被描绘得很可怜的“房奴”,买房实际上已经被神圣化的“有房阶层”一词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7.2“房奴”轻松理财

很多按揭买房的人自称“房奴”一族。他们身上背着房子,在享受着高薪、白领、有房一族等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那么,我们买房子是为了享受生活还是为房子所累?我们怎样当一个既能购房又不让生活质量下降的“房奴”呢?

“案例”小张工作两年后,决定买房,他选择了一个新建小区的一套房子:大,三室两厅145平方米,采光好,环境好,位置好。可是,一平方米4500元,一套房子就要65万,这个价格让月薪3500元的他真有些吃不消。可是,他固执地认为住房是白领生活质量标志的体现,一步到位地住上大房子,是最好不过的了。于是,在父母帮忙凑了20万的首付后,他心甘情愿地当上了“房奴”,每月还贷2000元,一共要还近20年。可是,现在的小张每天躺在宽敞舒适的大房子里,却不愿叫嚣“住房是白领生活质量标志的体现”了,因为他不敢换工作不敢外出旅游甚至不敢生病。他对朋友诉苦:这哪儿是白领生活,我都快被房子压得直不起腰了。

生活中像小张这样的人很多,为了住上大房子竭尽所能,住上大房子后叫苦不迭。不过,一步到位地住上大房子是一个明智选择吗?

近日,国家陆续采取加息等旨在调控房产价格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倡导中低收入者暂时租房居住。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做到既能住上房子又不会为房子所累?我们应该怎样打理生活,做到轻松住房、潇洒生活?

先租后买,没有压力

“案例”李先生结婚后,得到父母赞助的10万元房子首付款,加上自己几年工作攒下的10万元积蓄,他支付购房的首付应当绰绰有余。可是,李先生却有自己的打算,看到身边的朋友们为贷款所累,直接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况且这几年已经涨了不少,这时跟风买房会不会和买股票一样被高位套牢?所以,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不赶在房价居高不下的风口浪尖上买房,先过几年无债一身轻的潇洒日子再说。

两人经过衡量,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新房,月租800元。然后,李先生将20万积蓄借给了一个开公司的朋友,朋友按15%的年利率给他支付利息。为了保险起见,他和朋友协商,以朋友持有的某公司法人股票作为质押,如果朋友不能到期还款,可以立即将股票过户到李先生名下。这样,吴女士在保持较好居住条件和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将20万元积蓄用于投资,一年可获取收益3万元。李先生说,等过几年他们可以一次性付款购房,不用再当辛苦的房奴了。

针对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建议:

1.盲目负债购房不如临时租房。目前住房贷款利率已经连续多次上调,有关专家预测,为了抑制地房产过热,今后央行还有可能上调房贷利率,届时贷款人的负担会更重。因此,购房者应对自己的未来收入有正确的估价,不能一味为了实现“安居梦想”而盲目贷款。如果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或有较好的投资渠道,可以先租一套适合的房子,等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后再考虑购房。

2.莫让房子成为发展事业的累赘。换工作、跳槽到大城市发展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如同家常便饭,除非这些工作不稳定者所在城市的房价较低、具有较高升值潜力,否则不应盲目购房。这时,临时租一套房子或与人合租房子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没有带不走的固定资产,来去自由,可以“择良木而栖”,一心发展自己的事业。

3.买房、租房要算细账。现在很多网站都有一个叫“贷款买房和租房比较”的网络计算器,你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计算,然后再决定是购房还是租房。

“案例”结婚前,林女士和老公讨论该买一套什么样的房子。他们自己有8万元的积蓄,父母又赞助了10万元,一套大房子的首付是30%,18万元应该能够房子首付。不过,他们另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基金理财、保险分红这么热,我们可以先买一套二手房,把其他剩余的钱投资在这方面,通过理财生出更多的钱后再考虑换大房子。况且最近国家陆续颁布政策控制房价,未来房价走势会不会持续升高,还是一个未知数。

林女士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只有20万元。首付30%后,她还剩下12万元的存款。她拿出8万元投资基金。现在,一年过去了,她购买的基金增长了70%,抛出后净赚了5万元;剩余的4万块钱她决定投资字画收藏。现在她购买的字画价格也翻倍增长,不过她还不决定抛售,因为她认为还有上涨的空间。

林女士认为:“我现在每月还的房贷只有1000元,我每月工资4000元,应付房贷绰绰有余。通过投资,我可以赚得一笔比较丰厚的资金。等过几年稳定下来,我们再买一套大一点的房子。我觉得这个选择还是很理智的。”

目前,按揭购房的家庭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和沉重的贷款负担常常让“房奴”们喘不过气来,不过,当“房奴”也有一些科学的窍门,比如林女士这种理财方式就叫“以投养贷”,其实,类似能减轻购房负担的窍门还有很多:

1.用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利率有一定优惠。目前5年以上普通个人住房贷款年利率为5.81%(现行商业贷款利率6.84%打85折),而同期公积金贷款年利率仅为4.59%,二者差距较大,所以,购房时办理公积金贷款,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还贷压力。

2.买房也要学会“淘宝”。每个城市的住房虽然有均价,但黄金地段和偏僻地段的价格差距较大,面积不同,房价更是大相径庭。为了减轻还贷压力,年轻人可以选择位置稍微偏僻点的住房或适合自己经济承受力的小面积住房,也可以购买价格相对较低的二手房,有时一些二手房的房主因为急用资金,卖出的价格可能较低,这样买房者就会和“淘宝”一样买套物超所值的好房子。

3.选择临时贷款。如果自己未来预期收入较高,或者因为存款国债没有到期、股票被套等原因,临时拿不出资金,这时也可以不办理按揭,而采用存单、国债质押贷款以及个人信用贷款等方式筹措购房资金,虽然质押或信用贷款的利率比个人住房贷款高,但省去了评估、保险等费用,实际会大大节省住房融资的开支。

4.以房养贷。如果当地房地产市场升值潜力较大,房屋租金较高,并且有一定的首付资金,可以购买两套住房,自住一套,另外出租一套,以出租的租金来支付或补贴两套房子的按揭款,这样,“房奴”的还款压力会大大减轻。

利用各种贷款政策

如今,贷款利率呈现逐步上调的趋势,如果再加上各种抵押、公证、保险等费用,贷款人的综合还贷压力更大。不过,大家没有必要谈“贷”色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打理家财的思路,灵活利用银行推出的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新政策,来合理地减少利息支出,从而实现“减负”目标。

住房贷款:新政策可以“减负”

可以采用“固定房贷利率”。如果你觉得利率有望进入加息通道,这时可以选择银行新推出的“固定房贷利率”,也就是与银行约定一个固定利率和期限,在约定期限内,不管央行的基准利率或市场利率如何调整,你的贷款利率都不会“随行就市”。

“双周供”能减轻利息负担。在还款方式上,为了减轻利息负担,可以采用“双周供”还款方式,新贷款可以选择这种还款方式,老贷款也可以“月供”改“双周供”,但手续上会相对麻烦一些。目前,“双周供”主要由深圳发展银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