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30岁前踏上财富自由之路
15108900000027

第27章 邮票投资――爱好集邮的朋友注意了

3.1 邮票的投资主攻方向

在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中,邮票市场应该算得上是老大哥了。目前,这样的市场在中国的省会城市都有一定的规模,在一些地级市也有专业的、固定的市场。从全国的情况看,市场规模最大、交易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在北京,主要是位于北京市大钟寺的月坛邮币卡交易市场。一个是位于上海市卢湾区的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

在邮票市场,交易的品种,涵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行的全部邮票,香港、澳门邮票,外国邮票。但在这些邮票中,交投量最大,交易最为活跃,收藏者和投资者人数最众的,还是首推JT邮票和编年邮票。

新中国建立以来,已发行的邮票在几千种。在这邮票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寻觅到潜质好,成长性佳的邮票,作为投资的主打,的的确确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邮票的收藏和投资实践中,一些邮票虽已发行数年,但怎么也长不大,拿去发信,邮资都不符合现行的资费标准了。这类邮票在投资实践中,是应规避的。具体来讲,有这么一些邮票不具备投资的价值:①图解政治选题的邮票;②美感不足的邮票;③面值设置过高的小套邮票;④使大众产生排斥心理的邮票;⑤发行量过大的邮票;⑥印刷、纸张低劣的邮票;⑦用金粉着色的邮票。

在邮票的投资实践中,要精选绩优的品种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关键的是要把握好绩优品种的相关要素,并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把握。具体来讲,要素是这样一些:

第一,浓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选题富有民族特色,表现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邮票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这也就是说,凡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邮票,在新中国邮票这个大家族中,在中国和世界邮人眼中,都是最光彩夺目、最走红的,也是拥有最广大的收藏者的,因而也是升值较快、幅度较大、最有投资前途的。

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题材的邮票,近年来艺术创作的道路也不断拓宽。这些邮票以中华民族艺术大观园中的瑰宝为题材,以传统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为基本手法,采取大场面、大票幅的手法,使这些邮票古朴高雅,令人赏心悦目。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邮票,广大集邮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发行量较小。邮票发行量的多寡,是决定邮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当然在邮票的投资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就是邮票的存世量。邮票的发行量与邮票的存世量,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趋同性。但当这种条件发生变化时,邮票的发行量与邮票的存世量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了。是近些年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小本票,其发行量几乎等于存世量,全部滞留在了集邮领域和投资领域。

作为投资者,进行邮票投资,其套票和小型张、小全张的发行量应控制在1000万左右。对于超越这个发行量水平的邮票,除非题材特优秀,画面特别精美,但是,其发行量也不应超过1500万的水平。对于发行量在2000万以上的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千万不要碰,以免一阵疯狂过后,其在市场的表现又是长久的寂寞,又是天天跌价的忧愁。

第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邮票,之所以能被千百万人收藏、青眯、追捧,以至发展成为一个投资市场,它的原动力就在于邮票通过精湛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美的愉悦,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在市场实践中,只有那些美感十足的邮票,那些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很强的邮票,才会成为邮票市场的天之骄子,其价格才能扶摇直上。如以徐悲鸿的著名画作为蓝本的《奔马》小型张,1978年5月5日以5元的面值发行,到2003年初,即使在邮票市场连续5年多的单边下跌行情中,其价格还是在880元/枚,25年间其价格上涨了176倍。

第四,取材系列化。取材系列化的邮票,如同章回小说和跳跃式的连环画,使人一票在手,便必定来个“下回分解”。在吸引邮人收集上,取材系列化的邮票具有连动的效应。同时,系列邮票的发行,一般选题较佳,并且一些大系列是经过市场的检验而逐步演进而成的。在市场上,前景极为诱人。

这些系列邮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同期、同量发行的邮票中,价格启动快,涨幅大,收集者多,市场上脱手容易。

第五,多枚大套。在我国,全套邮票至少包含了6枚以上主题相关的邮票,才能算是大套邮票。大套邮票由于全套枚数多,欣赏性强,且部分大套邮票是分期陆续发行的,价格涨幅一般较大,高于同期发行的其他邮票。

多枚大套邮票的增值,除其他因素外,与全套枚数的多寡关系最为紧密。全套包含的枚数愈多,市场价格愈看好。在大套邮票中,一些选题优、设计精、印刷佳、纸张好的邮票,与同期、同质、同量,但全套枚数较少的邮票比,其市场表现迥然不同。典型的例子很多。如1991年发行的《野羊》。选题、设计、印刷、纸张等,完全可以与同年发行的《杜鹃花》邮票媲美,《杜鹃花》邮票全套面值虽高出《野羊》1.55元,但因其全套为8枚,发行不久,市场价格便翻了一个筋头,稳定在8元至于10元之间。在2003年初市场低迷期,《野羊》邮票的市场价格每套为2元,面值的69%,而《杜鹃花》邮票则坚守在8元的阵地上,高出面值1.8倍。

第六,低面值套票。在邮票投资市场,低面值套票,特别是常用面值的套票,在市场中的表现,总是要好于同期、同量、同质邮票价格的。这是因为,在同期、同量、同质的情况下,一套邮票所需要的资金量较其他套票,要少得多。从市场的宏观面看,这套邮票全部被市场消化,所需资金的总和,要比其他品种少,因而盘子要轻得多。与此同时,以常用面值组合而成的套票,给投资者和集藏者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都是常用面值,买回来即使市场跌了,拿去发信就是了,也亏不了本,从而增加了投资者投资的动力。作为投资者在对套票进行投资时,理应优先购入精美的低值套票,以提高邮票的投资收益率。

第七,新票中的首发邮票。新邮票种中的首发邮票,包括一个新的邮票志号出台后,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和某个新系列邮票出台时的第一套邮票。这类邮票由于处于“领导邮票新潮流”的位置,往往增值较快、幅度较大,是邮票投资者应重点投入的对象。

如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无齿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增值率4490倍;第一套“文字”邮票《毛主席万岁》,增值率236倍;第一套编号邮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增值率237.5倍;第一套“J”字头邮票《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00周年纪念》,增值率达到250倍。投资新票种中的首发邮票,增值潜力大,安全可靠,适宜各种类型的邮票投资者。

第八,小型张、小全张。小型张、小全张是邮票王国的骄子,在邮票诸品种中,也是最富魅力,最具市场潜力的品种之一。这是因为,小型张、小全张具有这样一些特质:①小型张、小全张体积小,便于批量交易;②小型张票幅大,能够容纳的场景往往比一般邮票要多,具有充分表现邮票主题的空间;③小型往往是在最佳选题中,筛选出最精彩的画画,因而具有很高的美学鉴赏价值;④小型张、小全张的发行量较一般邮票要少,前期发行的小型张、小全张一般为邮票发行量的10%,因而供求矛盾也就比较突出;⑤小型张、小全张形式比较活泼,样式比较多,能够较好地满足邮人的求美、求趣心理;⑥小型张、小全张一般纸张好,印刷精美,耐收藏,好保管。

第九,小版张。从目前的情况看,小版长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发行量极小,在50万版至230万版之间,是整个邮票系列中发行量最小的品种之一。二是选题和艺术表现力较强,是邮票发行中最为热门的品种。三是小版张的面值趋向低值化,这为市场价格地上升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基于此,作为投资者,可在小版张价格低迷时,选择一些发行量较小,题材较好,市盈率较低的品种建仓,作战略性投资。一旦这个板块被市场聚焦,其投资的回报肯定低不了。

第十,小本票。小本票,又称邮票册。由于小本票既方便实用,又便于收藏保管,同时还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堪称实用性与艺术性合一的集邮品。因此,很受集邮者的欢迎。

小本票在邮票市场一直受到收藏者和投资者的追捧,市场表现一直较为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小本票设计精美,信息含量较邮票高,是组集参加邮展的好材料;②小本票的选题较佳,它是在众多邮票中精选出来的,收藏者喜闻乐见的作品;③小本票发行量小;④小本票品种较少,整个系列的盘子较轻,便于市场炒作。基于上述理由,投资者可选择那些制作精美,市盈率低,有市场号召力的小本票作为投资之选择。

综上所述,在邮票投资中,投资者应联系起来考察邮品的前三个要素,即发行量、民族特色、艺术表现力。这三个要素是决定邮票投资潜力的关键因素。在这三个基本要素齐备的基础上,再对邮票的其他特质加以优先考虑。这样,我们就能够在投资的实践中,掌握投资的主动权,获取最佳的投资收益。

3.2 集邮者这样才能富起来

集邮者怎样才能富起来呢?或者先问这样一个问题,集邮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经济基础?怎样的人才能集邮?自从集邮活动诞生后,集邮就是一项需要具有一定财力才能进行的活动。在旧中国,集邮就是一项有闲人和有钱人的活动,你看像周今觉、袁寒云这些在中国邮坛曾显赫一时的人物,哪个不是有钱人。当然,还有不少普通集邮者,主要是中学生、大学生和城市小职员,他们有一定的文化,也有一些闲钱,于是加入了集邮者的队伍。据我所知,没有几个集邮者是通过集邮富起来的。因为集邮首先是一项业余文化活动,它是需要花钱的,就像是看戏,看电影一样,首先你必须买门票,才能有文化上的享受。的确,集邮具有储财的功能,这是因为任何文化类收藏品,都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类物品的逐渐消耗,而凸现出它的价值的提高。但是集邮的储财功能不能无条件地夸大,而且集邮的“储财”功能历来是排在“增知”、“怡情”和“交友”后面的,储财从来就不是集邮的第一目的。

邮品的保值功能的实现有两个大前提,一是该邮品必须是经过自然消耗后保存下来的,同时没有品相上的问题;二是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的依托。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哪怕是再稀有的孤品,也无法实现其价值。现在大多数集邮者收集的是邮政部门发行的新邮,大量的新邮沉淀在集邮者手中,极少自然消耗,这样的邮品是很难实现保值和增值的。据经济专家计算,那些十分珍贵的世界珍邮,其不菲的价格,只不过是当时购买邮票的那些钱,存进银行后,本息累加的自然结果。总之一句话,集邮是需要花钱的,增值不是集邮者的第一目的。在集邮史上从来是有了钱才去集邮,而不是没有钱,想通过集邮去赚钱的。

集邮者怎样才能富起来呢?当然不可能通过集邮富起来,而只能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诚实的劳动,通过得到社会承认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才能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