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37

第37章 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所谓氛围,指的是笼罩在某个场合当中特殊的气氛和情调,而家庭的心理氛围则是指洋溢在家庭这个特殊环境中,以父母的情绪感染为核心,通过家庭的物质条件、生活状况、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文化素养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兴趣、爱好、态度、行为等综合而成的心理时空,它表现出每个家庭所不同的气氛和情调。这种氛围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成为每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开始生活在父母所营造和创建的家庭当中了,一个有着良好心理氛围的家庭,父母关系和谐融洽,互相尊重,彼此理解,能够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从而在孩子的心目中投射出正面影响,而一个心理氛围不好,父母消极悲观、矛盾重重的家庭,则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家庭心理氛围中,父母的情绪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三口之间中,父母由于种种因素所形成的积极或消极心态,将毫无保留的投射给孩子,使其感染与父母一样的心境,而且彼此相互强化,形成家庭心理氛围的反馈和网络,如果入目两人的情绪不一致,则孩子的心理则会比较复杂,久而久之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教育投资,还是智力开发,都唯恐落在后面,买钢琴、请家教、参加夏令营纷纷争先恐后,然而却很少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也忽略了家庭心理氛围的营造。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要对他精心呵护,给他指导和管教就可以了,至于夫妻之间说什么、做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人处事,对孩子来说无所谓。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往往会在不经意中将父母在他面前所做的一切记录在大脑中,并时刻影响着他的心理发展。

有些家庭中父母的感情不好,经常争论,满嘴粗话,家庭气氛时常处在紧张状态,或者父母长期冷战,少言寡语,家庭氛围极度压抑,这些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压力,时间久了必然损害他的心理健康,使他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甚至妨碍他成长为有用之才。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关于家庭心理氛围的问题,卢梭曾说过:“家庭生活的乐趣是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巴尔扎克也指出:“爱情浓厚的夫妻所养育的孩子,往往富于爱情的特色:温柔、活泼、快活、高尚、热心。”无论是刚刚出生,还是已经懂事并逐渐长大的孩子,他们心目中的好父母,都应该是民主、友善、积极、乐观的,好家庭则应充满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氛围,而在他们眼中,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是最令人反感的。因此,父母之间充满爱意,相敬如宾,家庭心理氛围良好,不仅能使孩子明白快乐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且知道如何去制造和珍惜快乐,这些对于他将来的成长,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某儿童心理研究组在对某市3000余名小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很多孩子对家庭的描述当中,喜欢和厌恶情绪大多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及他们的和谐程度。某市的劳教部门对236名失足少年进行原因调查的时候,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大多失足少年,不是家庭破裂或达到破裂边缘,就是家庭生活涣散、父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家庭的气氛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品格形成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认识到家庭心理氛围的重要性之后,就需要致力于打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只有做好这种准备,才能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推波助澜。

专家建议 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组建新的家庭,孩子在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中所度过的每一天无不受到心理氛围的影响,一个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能够为孩子带来好的影响,从而为他的一生作出积极贡献,而一个不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则会带给孩子负面效应,致使他在一些方面产生心理缺憾,甚至贻误终生。那么,家庭心理氛围究竟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对孩子的认知结构产生影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安定的环境和外部的刺激下认识客观世界,而家庭心理氛围的好坏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所提供给孩子这些条件的优劣。

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能够使孩子的学习不受干扰,其宽松的学习空间会让孩子的思维流畅顺利,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同时,父母的关心爱护、启发开导以及各种方式的激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父母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执着追求之下所形成的勤奋好学的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来说,同样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孩子不需特别教导,便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使智力和能力更好的发展。

第二,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处在幼年时期的孩子,由于情商的发育不完全,他的情感往往是脆弱多变的,此时,他对父母的爱护和关怀十分看重,需要父母直接的爱,这表现在需要父母亲切的语言和身体接触。

当孩子焦躁不安、恐惧害怕的时候,家长应及时表示安慰;当孩子学习进步,或取得成绩的时候,家长要马上称赞和鼓励;在孩子痛苦时,对他给予安慰;在他委屈时,对他给予理解。唯有如此,孩子才会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体会到对他的关注和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心理氛围中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成长。久而久之,他会一同样的爱心回报父母,同时使自己的感情世界变得充实。

第三,对孩子的品质产生影响

品质是一个人个性的道德层面,而家则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心理氛围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一个孩子长期处在什么样的道德氛围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心理。

孩子在年幼时期,缺乏基本的道德评价能力,他往往会以父母为榜样,以父母的判断为自己的判断,并在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并表现出一定的品德行为,因此,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品质具有更加直观的心理意义。

第四,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家庭心理氛围会对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健康与否产生影响,其实不仅如此,它同样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生活在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由于心情愉快,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因此自身器官的发育和新陈代谢都会很好,再加上生活作息有序,适度锻炼,体质也会得到加强;而一个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则往往会由于过度焦虑、心情压抑、自我封闭而引发心理障碍,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饮食不规律、思维不灵活、身体各部的机能不能发挥最佳水平,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发育。

既然一个家庭的心理氛围能够对孩子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那么作为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理应在所不辞。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中的心理氛围则是空气和水,在了解到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的重大影响之后,如何来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成为很多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营造家庭心理氛围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维护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的完整性。

在一个家庭当中,所有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它的心理氛围和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幼关系,又应是伙伴或朋友关系:

从前者来说,父母必须要爱护子女,关系他的成长,并帮助他克服困难,树立战胜一切的信心,而子女则要给予父母应有的尊重和爱戴;从后者分析,父母和子女之间 必须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尤其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与此同时,夫妻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得体,相互理解,共同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重任。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和睦,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营造出和谐美好的心理氛围。

第二,要重视亲子间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父母常常会因忙于工作而忽略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再加上两代人的价值观和个性差异,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隔阂,无法相互理解。作为家长,必须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才能增加共同语言,缩短心理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必须的接触外,父母应该找出适当时机,有目的的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家庭中的家务非配、重大事件的意见征求,或采纳孩子的合理建议、一起讨论某个问题、听孩子讲讲学校的故事、共同出游培养生活情趣等,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还能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对孩子提出正确的期望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成为人才,父母的期望能够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前进动力,但是脱离实际水平的过高期望,却会让孩子始终生活在高压状态下,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父母便会失望、埋怨甚至责备,影响到家庭和谐的心理氛围。

作为父母,应该摆正心态,认识到孩子的真实水平,并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为孩子的幸福成长着想,提出正确的切合实际的希望。

第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父母的自身素质,是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中十分重要的一点,首先,未来的家庭应该是学习型的家庭,父母的不断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而且还会为孩子树立认真学习的良好榜样;其次,父母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家庭的心理氛围,在家庭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父母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有信心,实际上就已经为孩子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再次,父母的道德评判标准,对孩子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怎样穿衣服,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现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父母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运用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来感染孩子,以获得积极向上的家庭心理氛围。

通过这样几个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会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来,而孩子也将在这种氛围内潜移默化的锻炼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态度,从而为将来的成长和成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