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07

第7章 复习的技巧

几乎所有的知识信息,如果不复习都会有所遗忘,对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所以,课后及时复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可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能够弥补知识上的一些缺陷,真正做到完全掌握。

在大多中小学的课堂上,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学生每天要上好几节课,学习好几门课程的知识,老师几乎都会将进度压得很快,加上每个孩子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有强有弱,能力大小有别,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就会出现不同情况,有的理解较好,有的则一知半解,甚至不能理解,对这一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课后的多提问、多思考,这就需要孩子课下及时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说得正是这个道理,唯有如此,才能加深理解,进而将知识记得更牢,进而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作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力手段,这是因为学生时期所学的知识大多是间接的书本知识,不是自己的实践所得,往往印象不够深刻,再加上每天学的知识较多,不易记住。假如不重复学习,很快就会忘记,无法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也没有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学习目的也达不到,因此,必须通过复习来巩固学过的知识技能。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的概念和原理所做成的,因此老师会带领学生将所有知识分成章、节、点等问题一点点进行学习,正是由于此,假如平时不把这些一点点零碎的知识连贯和组织起来,就无法掌握系统的知识,因此必须依靠复习将这些知识得以系统化和完整化,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家长常常会对孩子上课走神一筹莫展,实际上,良好的父母对于促进孩子听讲、提高听课效率也有一定帮助。由于所有知识都有前后的连贯性,且由浅入深,头一天的课不复习、没有理解和掌握,那么第二天的新课就会出现障碍,障碍累积越多,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进而不愿认真听讲,如果一直都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孩子则会越来越喜欢听讲,也就减少了上课走神的可能性。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把学习知识后不复习、不能巩固的掌握知识比作喝醉酒的马车夫拉车,他忘记了装载的东西捆在车上,从不往后看看,只是一个劲的往前赶路,东西因马车颠簸丢了也不知道,结果赶回家去的只是一辆空车。

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实际上确实如此,不进行复习,所学的知识就容易被遗忘,这种重要性许多名家都曾指出,并相当重视。在我国古代,《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论语》中还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样的关于复习的言论。

在妇孺皆知的校园歌曲《童年》中,有句歌词更是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有念。”这其实是所有父母都不想看到的结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父母就必须经常提醒孩子,让他懂得复习的重要性,并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专家建议 提醒孩子课后及时复习

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贪玩,自控能力也差,因此父母有必要提醒他们课后及时复习。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课堂上讲的知识内容需在课下甚至课上就要及时复习一遍,如果老师讲完课后还有时间最好在课堂上从头到尾将知识复习一遍、整理一下笔记,因为认真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重点复习书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要点,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搞清楚,防止留下的问题影响下面的知识学习。

如果老师讲完课后已没有时间,就要在当天的自习课上复习所学习过的知识。一般中小学生上午和下午都有一节自习课,这节自习课就可以用来复习当天上午或下午新学习过的各科课堂知识。晚上若是时间充裕,可再快速复习一遍当天所学习的各科知识。一定要先复习,然后再做作业,而不要先忙于做作业,这样做作业一来更快速,二是可以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孩子怕完不成作业,回家后先是忙着做作业,结果因为没有复习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做作业就时不时的要翻书看,这样做作业效率就低,做作业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可能就剩不下多少时间了,影响复习和预习。

课后复习可尝试用“放电影”的方式将当天的知识从头到尾过一遍,也就是把书本合上,在头脑里按顺序想像当天所学的知识。看看哪个地方掌握得稍好,哪个地方掌握得稍差,哪个地方根本没有了印象,哪个地方还有疑问。有很多同学习惯于课后复习就是一遍又一遍的看书,结果“看着书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合上书却都不懂了”,这就是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很牢固的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如果用“过电影”的方式就容易检查发现自己对于各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的再看书复习。课后还要整理一下笔记,课堂上记笔记往往比较简略甚至凌乱,课下就需要认真的整理一遍,这也是一个复习知识的过程。

复习是否及时对加强记忆也有很大关系,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完毕后,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复习,这样所学的知识就不容易遗忘。但是,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自控能力很差,所以需要父母和老师督促,提醒他们复习要及时。

有不少孩子感觉平时付出很多,但考试成绩就是不理想,甚至经常会因不及格而补考。其实,这些学生大多没有课后及时复习课堂知识的习惯,他们的理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老师讲完了课常常就要到了下课时间,课间十分钟要休息,自习课要忙于做各科作业,课外活动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或活动,回到家后要看动画片,玩游戏……

事实上,仅仅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好知识,课下又不及时复习,甚至上课听不懂的也不及时弄懂,做作业时就边翻书边写作业、照搬书本的例题解法或照抄同学的作业,第二天听课还是会一知半解,又是敷衍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过几天这些知识就忘个精光。而且,因为前面的疑问没有解决,影响了后面的知识学习,结果问题越积越多,进而导致此后会更加艰难的听课、应付作业,觉得知识越学越难,慢慢的,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学习活动被简化成了听课、作业、考试这三步,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没有取得好成就,他们就认为自己智力不如成绩好的同学。家长必须认识到,他们学习成绩不如人,并不是智力不好,而是他们不重视复习。所以,父母们有必要提醒孩子及时复习,因为这是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最佳方法。

告诉复习要先于做作业

一般来说,学习的过程大致包括预习、听课、课后复习以及通过作业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个环节,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学习过程是缺一不可,且不可逆转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偏废。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容易忽视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特别是复习这一步骤,他们下课后就忙于做作业,把做作业看得比复习重要,常常是边做作业边翻书本,对照书本写出作业的答案,以完成作业为首要任务,无意中把通过复习掌握知识退居到了次要位置,甚至用做作业代替复习。

这种做法十分错误,因为做作业的过程中固然可以复习巩固知识,但却不能完全代替复习,它更主要的用途是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练习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以便能够查漏补缺,随时调整自己学习的思路和计划。况且,作业中涉及到的知识面往往不能涵盖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因此,复习更不可忽视,也不可用做作业来代替。

既然做作业主要是检验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边做作业边看书就难以起到检验作用了。而知识也只有在熟练掌握了之后才谈得上熟练运用,不事先复习就做作业就会降低做作业的效率,浪费更多的时间。此外,通过课后及时复习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内容,使得做作业快速而准确,这也有助于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因此,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先要复习一下当天所学内容,这不仅有助于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知识,对提高做作业的效率也有很好的效果。

学习小技巧

复习并非千篇一律,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安排,切忌别人怎样做,自己就怎样做,因为每个人对相同科目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复习的方式就不一样。最佳的复习方式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表来,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另外,对于理科类的科目,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来进行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明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最后,还要学会变换复习材料的形式。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任何单调的刺激反复作用于人脑都会引起脑神经的疲劳。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复习材料形式的不断变换,因为只有使同一材料以不同形式刺激大脑,才能使大脑始终保持兴奋,有效地记住材料。比如:采取选择、填空、问答、判断、图表、比较等形式复习同一材料,这样,既变单调为趣味,不至于感觉乏味和厌倦,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加深了印象,记忆效果当然好得多。

在复习过程中,查缺补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谓“漏”指的是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弄懂的地方,假如复习时只是泛泛得看,而不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那么成绩很难有所提高,因为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掌握,尽管其他知识都很好,也容易影响整体成绩。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发现漏洞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采取“过筛子”的方法,也就是逐个复习教材内容,遇到不会、不懂、理解不深的地方就在边上做上记号,然后把这些做记号的地方重点进行复习,各个加以解决。这种方法既全面又有重点,效果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