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09

第9章 科学用脑

大脑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据估计,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人的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其记忆贮存的信息超过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

有专家曾估计,普通人仅仅使用了大脑潜力的5%左右,有高达95%的潜力没有得到开发,就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只是开发了大脑潜力的10%。曾经有科学家预言,如果一个人能发挥一半的潜力,那么他可以学会40种语言,背诵全部百科全书,还能获得12个博士学位。

有一个由于某种原因从小被切除了一半大脑的患者,他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且正常参加了工作,除了肢体灵活性稍差,其他方面都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半脑人”的事例也说明了人类大脑其实还有很多潜力还没有开发出来。音乐指挥家胡一舟(舟舟)的事例也说明了他在大脑部分受损伤的情况下,另外部分的大脑仍然有着巨大的音乐发展潜力。大脑如此巨大的潜力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学习上的天才,关键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开发出学习潜力。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亚瑟·F·克雷默在研究体育锻炼与人的脑力的关系时说:“运动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决断力和注意力提高15%到20%,同时大脑皮质额叶和颞叶很多区域容量得以增大,与认知力有关的神经网络活动也变得更加有效率。”他指出,有氧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定期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这一方面是通过增加大脑的血流量、增加大脑需要的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传输;另一方面是刺激与新神经细胞生成相关的激素和神经发育因子的合成。某些动物实验已经发现运动活跃的动物记忆力更好,而且海马区域(参与学习记忆的大脑重要区域)的细胞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老师在历任班主任工作期间,特别重视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他的女儿读高中时,他要求女儿每天晚上9点必须去操场跑步,最初他陪着女儿一起去跑,后来女儿慢慢形成了习惯,一到晚上9点就很自然的要去跑步,跑步回来再学习一会儿,这时候学习效率特别高。他在山东某中学当班主任期间,他要求班里的学生除了参加学校安排的早操、课间操之外,在下午四节课后的课外活动时间和晚上自习课之间必须出去跑步,而且要求学生跑步回来都必须汗流浃背,因为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他们班的学生学习效率都特别高。

实际上,不仅运动是科学用脑的好办法,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与神经生理学研究所通过实验发现,音乐也能影响人类大脑的活动,并得出在弱音和中等音量情况下,大脑的活动能力最佳的结论,也就是说在这种音乐环境的刺激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状态可以达到最好。

专家建议 保证孩子充足的大脑营养

我们的大脑是由血肉组成的,太长时间的使用它,它就会疲劳,不科学的用脑方式也会对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或者降低它的学习效率,那么,怎样科学用脑以保证我们的大脑在学习时健康而高效的工作呢?这就需要父母保证孩子充足的大脑营养,换言之,就是要为孩子提供有营养的食物。

大脑需要的营养主要有葡萄糖、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卵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等、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这些营养物质对于大脑能够正常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都是大脑能够正常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营养物质都由我们每天的饮食来提供,所以,要保证孩子充足的大脑营养,就要保证孩子每天丰富而搭配合理的饮食。

每天一定要摄入充足的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卵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粮食、豆制品、肉类、鱼类特别是深海鱼、动物肝脏、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还能提供大脑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每天要保证食物均衡而多样化,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饮食要卫生,少吃油炸、烧烤、腌制一类垃圾食品。

早餐一定要吃好,有些孩子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不吃早餐,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孩子经过一夜的睡眠,胃里已经空空如也,而且上午要在学校里经过四个多小时繁重的脑力劳动,大脑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吃早餐就更不能马虎了。如果经常不吃早餐,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人就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学专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吃早餐的孩子学习成绩比不吃早餐的孩子更好一些。

“早餐被忽略、午餐很简单、晚餐太丰盛”这句话可表明很多孩子一天饮食的基本状况。有关人员曾经对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北京上海两地的中小学生有七八成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对付着吃早饭,北京有5%左右的学生一周有3天以上不吃早餐。很多家庭因为早上父母忙于上班、孩子忙于上学而时间仓促或者早起没有胃口,就忽略了早餐,或者一家人在路边小吃摊上随便吃点了事。这种饮食习惯对于大脑和身体正在发育关键期的孩子是很不利的。营养学家建议,最好的饮食模式是“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早餐比午餐和晚餐都更要受到重视,更要营养丰富。所以,做父母的辛苦一点,早起一会儿给孩子准备好丰富的营养早餐,让他每一天都有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对于他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孩子劳逸结合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使大脑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就要科学的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生活要安排的有节律,这样就会使大脑不会过度疲劳。比如有的学生课间十分钟都要到室外痛快的玩一会儿,课外活动时间就去打打球或跑跑步。这可以使得在学习文化课程时长时间工作的左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整,再次投入学习时大脑工作效率就会比较高。

有的孩子非常勤奋好学,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学习,穿衣服的时候在背单词,吃一口饭瞄一眼书,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时看一眼课本,上厕所的时候也拿着一本书,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周末都被文化课的学习填充了,甚至体育课也不上,只为了多学点文化知识。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大脑始终处在紧张疲劳的状态,效率反而很低。有高效率学习经验的人都倡导“7+1>8”的学习方式,学习时注重劳逸结合甚至会达到“7+1>8”、“7+1>9”的效果。因为学习成绩更多时候不是以学习时间取胜,而是以学习效率取胜。

黑龙江省2008年理科状元符迪的妈妈说,儿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打开电视看体育新闻,吃完饭开始学习,但从来不会学到凌晨,学习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投入。为了提高英语成绩,符迪喜欢看英语频道,喜欢看网上的英文电影,但符迪的妈妈从来不干涉儿子上网,她说:“我对儿子特别有信心,我知道他上网和看电视都有自己的目的,所以从来不干涉他。”

符迪的爱好很广泛,他非常喜欢音乐,电子琴也弹得非常棒,还有一副磁性的嗓子,弹琴、唱歌、主持样样精通,是班里的文艺骨干。符迪说:“我肯定不是最用功的那类人,但我属于比较会学习的。”他在课堂上从来都是非常认真的听讲、做笔记,回到家后就是他自己的自由时间。他不像有些同学那样学习学到大半夜,他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非常充实,该学习时就投入的学习,该休息时就好好休息。符迪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这和他注重劳逸结合、注重学习效率的做法是分不开的。

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

科学研究发现,神经细胞的发育完善过程主要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因此睡眠有助于神经细胞的发育。只有在深度睡眠状态,人脑才能合成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生长素,以及参与记忆的记忆蛋白。这也是很多长期睡眠不足的人记忆力不好、生长缓慢的原因。处于学龄期的中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和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因此,充足的睡眠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尤其重要,它对于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发育、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毛泽东说:“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对于孩子,充足的睡眠尤其重要,这会让他们获得第二天学习的旺盛精力。为了学习而挤占睡眠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小学生要每天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初中生每天保证睡眠时间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保证睡眠时间8个小时,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学习精力。

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睡眠的习惯,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这样就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形成自己固定的生物钟,到了相应的时间就会习惯于去做相应的事情,而且学习、娱乐、睡眠都会更高效。

学习小技巧

作为学生,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用脑也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不是说只要用它就会很好的发挥效用的。很多同学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同样是写字,有人能够写好,有人写不好,同样是唱歌,有人能够唱好有人唱不好,这其中更关键的是他们所用的方法不同。同样,善于用脑就会使得大脑越用越聪明,而且用脑效率也会高。

我们的大脑并非一整天都会处于兴奋期,而是有高潮有低潮,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太一样,比如,有的人早晨起来头脑清醒、早上学习效率高,有的人晚上学习效率高,而有的人是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高,因此要善于把握自己学习效率较高的时间、把握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比如,把比较难的科目安排在自己学习效率较高的晚上来学习,而在学习效率较低的时候,除了要加强体育活动和休息之外,可以学习一些比较容易的科目和内容。

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周期和情绪变化,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努力多学一些、学习一些稍难的内容,心情低落的时候注意调节好心情再学习。当自己学习疲劳了、学习效率下降时,不要硬着头皮学下去,这样只会徒劳无功,要适当调节一下,让大脑得到必要的休息之后再学习。

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些脑筋急转弯、思维训练之类的脑力训练的活动,这对于提高大脑的灵活性、思维广度和深度等都是有帮助的。

有些中学生特别是临近中考、高考的学生,常常只顾埋头读书,不重视体育锻炼,他们认为“花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还不如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这种观念是要不得的,因为人的大脑是个精密的器官,同样需要保养。长时间埋头读书,做习题,缺少体育锻炼及必要的休息,会使大脑产生疲劳。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使大脑思维敏捷,理解力强,记忆力好,能更好的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