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22

第22章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生活

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也不可能一辈子拄着拐杖行走,他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不应该是囊中的美食、身上的衣服、温暖的房间,而是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应付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能力——学会自己去生活,这是“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

戴维·布瑞纳的家庭过去很贫困,但是在他中学毕业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份令他难忘的礼物:

在我中学毕业的时候,我的许多同学都得到了新衣服,甚至有些富家子弟得到了新轿车。但当我跑回家,问父亲我能得到什么礼物的时候,父亲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枚硬币轻轻放在我的手上,对我说:‘别人送给你的任何东西都是有限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赚下一个无限的世界。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分类广告栏,自己找个工作,到这个世界去闯一闯。它现在已经属于你了。’

我曾经一直以为这是父亲同我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几年后我去部队服役,当我坐在散兵坑道里认真回忆我的家庭和我的生活的时候,才意识到父亲给了我怎样一件珍贵的礼物。我的那些朋友得到的只不过是衣服或者新车,但是父亲给予我的却是整个世界,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这个故事,我们送给孩子的礼物应该是有助于他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而非囊中的食物。”

父母能替代孩子一时,却无法替代一世,早日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路是正确的选择。孩子生活在一个被赋予一切的时代,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深沉、高尚、科学、艺术,对孩子真正的爱要藏起一半。合格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而不是满足、娇惯或溺爱、放纵,这样才能给予他们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也许,约翰森夫妇教育儿子塞拉斯的方法能够为诸多父母们提供一些借鉴内容:约翰森夫妇从来不管儿子的作业,也从不看着他学习。在塞拉斯上学之前,约翰森夫妇就开始给他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学习只是自己的事,将来有没有出息也是自己的事。约翰森夫妇把责任还给了塞拉斯自己,同时也把自由还给了他自己。塞拉斯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如果在学校没有完成,他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约翰森夫妇要求塞拉斯每晚八点半之前睡觉,有一次他贪玩忘了做作业,到睡觉时才想起来,约翰森太太却告诉他:“作业没完成是你自己的事,只有等着明天挨老师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一定要上床去睡觉。”从那以后,塞拉斯再也没有耽误过学业。

教导孩子自己做主、自理、自律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履行这一责任时,“无为而治”不愧是一种好方法。正是由于约翰森夫妇平时不管孩子,实行“无为而治”,才使得孩子有了许多自由,也使孩子产生了许多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没有家庭作业的时候,塞拉斯会一边查字典一边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有时父母问他为什么爱读这些书,他就说因为同学们都爱听他讲故事。塞拉斯还爱画漫画,他把父母、亲人、老师、同学都画到他的画里,说这样很好玩。

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生活的能力,父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自己动手的习惯。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父母要转变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

其次,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事实上伴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增强,相应的自主性也开始发展,独立性逐渐增强,这时是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父母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

怜子之心人人都有,但是爱怜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不能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无条件地满足,更不能剥夺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刚刚学步的孩子面对着陌生的世界会感到束手无策,但初生牛犊不畏虎,他们有勇气去尝试,尽管他们的尝试很少成功。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不要冷言冷语,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明智的父母会及时鼓励孩子,让他们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并最终走向独立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