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76

第76章 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在温室中度过一生,也没有人一生的道路总是平坦的、顺畅的,生活中总会有凄风苦雨、艰难险阻,经历磨难和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这些坎坷时,坚忍不拔、不怕输的人能够战胜它们,最终取得胜利,并在这些磨难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就会被苦难压倒,丧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可能永远扮演孩子的避风港,不可能让孩子免于一切危害,因此应该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让他们在苦难面前自己拯救自己。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论什么事,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他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他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孩子“输不起”一般会有两种表现:一些孩子面对挫折、失败,他会采取回避,逃避困难。另外一种,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在游戏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宣泄。在幼儿园,老师们常会遇到因为抢不到“发言权”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虽然说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是,假如孩子的得失心过重,每一次输赢都让他耿耿于怀的话,这就会影响到他与人相处的能力。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费点心思,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让他逐渐跨越输赢的问题,体会做每件事所带来的各种情感经验。父母在引导孩子怎样面对输赢的时候,有两大原则需要注意。

在平时的生活中,一部分父母常常喜欢将孩子的成功当作自己的“门面”,赢了就夸孩子聪明、能干,输了就指责与埋怨孩子笨,这种教育方式是最不值得取,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了就爬不起来,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

幼儿阶段父母应该以尽可能多地协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为主。但是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让孩子将之视为另一种情感体验,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父母要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挫折。

比如,当孩子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时,父母就可以善意地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的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最好的。”父母这样说,既告诉了孩子失败与受挫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要遇到的事情,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

如何教育“输不起”的孩子呢?

增加孩子挫折时的承受力。虽然要尽可能协助孩子成功,但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刻意地为孩子排除一些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挫时,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与机会。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与动机,往往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的经验足够丰富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集体活动中提高耐挫力。在集体游戏中,孩子会经历一些挫折与失败,这些失败的痛苦经历让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发展他的内省智能。他一方面要学会怎样欣赏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指导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集体中的这些磨炼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游戏中平衡输赢的心态。父母与孩子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孩子,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当然奖励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引导“输不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与游戏中受挫时,父母应该教育他克服沮丧与悲观的思想,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