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79

第79章 孩子,抬起你的头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让孩子“抬起头来”,意味着让他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

一天,周志勇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捐钱。”

妈妈取出五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志勇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了。”

志勇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自己的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100钱、50块。”

志勇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志勇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款最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志勇不属于前者。

妈妈把志勇的头托起来说:“孩子,抬起你的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即贵。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志勇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额时,志勇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他在任何人面前,总是牢记母亲的话,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有了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让孩子抬起头来,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健全的自尊感能使人奋发、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孩子的自尊心是心灵的保护层,一旦受到伤害,犹如树苗的表皮被剥去一样,树苗最后可能因此而枯萎。

那么,自尊心是怎么来的呢?是遗传的吗?不,自尊心是靠后天培养的,作为父母,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1)使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念。作为父母要经常分析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绩,使他们的自尊心不断地得到证实。要绝对禁止孩子说自己“笨”、没出息、没信心等。要鼓励孩子以最充足的信心、最饱满的精神、最高昂的斗志,全力以赴,战胜困难。

(2)要引导、启发、鼓励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因为一技之长会使孩子领会学习的诀窍和乐趣,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他会“扬长避短”,不丧失自信心。

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最反感的是父母对他什么都要嘱咐几句,什么都不放心,结果弄得孩子手足无措。作为父母,最好不要影子似的跟着孩子,而要隔开一点,只有当孩子发问时才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

(3)要鼓励孩子去竞争,孩子面临的不是大锅饭,而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作为父母应从小鼓励他们要与高手比上下,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满足现在的成绩。总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要想方设法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要有超越的思想,当然,学习也要量力而行,显然做不到的先不提,以免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