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15115300000048

第48章 学会拒绝才能活得更轻松——男孩不懂得拒绝,怎么办

男孩的困惑

从小我就不太会拒绝别人,都是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即使不是该我负责的或者不是我愿意的,我也会去做。前几天,我们班的两个男生在放学后让我给他们帮忙,我没想到他们竟然去偷东西,虽然后来没事,但我也很后怕。结果第二天,他们又让我帮忙,我真不知道怎么拒绝他们?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学会与人分享,养成慷慨大方的美德。然而,男孩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拿出去与人分享,尤其是自己心爱的东西。因此,男孩也有拒绝的权利,同样也会遭到他人的拒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拒绝别人的要求,如何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

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一个没有任何主张的人有时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所以,学会拒绝也是一种快乐,不要勉强自己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给自己的心灵一片自由。让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拒绝,不仅是学会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学习一种如何与人交往的处世技巧。

在生活中,男孩总是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担心伤害别人,不敢拒绝别人,这样的结果就是伤害孩子自己。引导男孩学会拒绝、敢于拒绝、善于拒绝,才会让他活得真实明白,活得开心快乐。

有对夫妇在一次车祸中双双罹难,留下了一个男孩。孩子的姑姑收养了他,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为了培养孩子,姑姑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后来,男孩长大了,并且如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他找了一份工作,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直到有一天,男孩觉得能报答姑姑了,于是写信让姑姑来北京,要好好地招待姑姑。

姑姑来了,男孩要请姑姑吃饭,他让姑姑选一个喜欢的饭店。于是,他们一起走过一家又一家饭店,但姑姑都摇头表示不喜欢。

最后,两人来到了一家星级饭店,姑姑说:“这家好,就这家吧!”

男孩忐忑不安,心想:“姑姑啊,您不知那是星级饭店吗?我一个学生怎么能承担得起啊!”可是想到姑姑的恩情,男孩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席间,男孩的手心渗出了汗水,可是他始终强颜欢笑,照顾着姑姑。后来他借着去卫生间的机会,偷偷看了一下菜单——2000多元。回到座位后,男孩更加坐立不宁,终于,他用最小的声音对姑姑说:“姑姑,我没有那么多的钱来买单……”

姑姑说:“我今天来,就是想给你上一节课,这节课的题目就叫:学会拒绝别人。你没有钱,为什么和我进了这样一家饭店,为什么不直接说‘姑姑,我没有钱,可不可以换一家饭店’,你拒绝我一下,是不是就避免了没钱结账的尴尬?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事情,只有敢于拒绝,才会让你生活得更轻松。孩子啊,一定要学会拒绝,学会说不!”

这位姑姑用最直接的方式给男孩上了生动的一课,如果不会、不敢、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一味地迁就别人,最终只能是自己吃亏。现实社会其实很复杂,很多人排着队等着算计那些办事没有原则、一味迁就、顺从别人的人呢。

做人难,做事难,拒绝别人更难。男孩在与人交往时,不可能所遇到的对象都是友善的、讲理的,也会遇到一些颠倒是非黑白、自视过高的人,他们不仅提出无理要求,还强迫别人无条件地接受。如果男孩这时因为好面子、讲义气,就打肿脸充胖子,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因此,一定要让男孩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方法一:引导男孩学会和他人“商量”

拒绝别人有时要和对方反复“磨嘴皮子”,直到对方认可;或者找一个理由,对提要求的人晓之以理,让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拒绝。

一天,邻居家的小弟弟非要玩石磊的电动车,15岁的石磊感到很为难,就用求助的眼神看看旁边的妈妈。妈妈对儿子说:“你去对这个小弟弟说:‘来,咱们先比比个儿吧。我比你高好多,你太小了,还玩不了这么大的车,太危险了,碰着你准得流血,等你长大了,我再教你玩,好吗?’”石磊点点头,没想到小弟弟听了妈妈教的这番话,果然不再提玩电动车的事情了。

后来,又有个和石磊年纪相仿的孩子提出要玩他的电动车,石磊就说:“我的车快没电了,我先玩一会儿,明天换了电池给你玩行吗?”

其实,男孩的注意力有时转移很快,只要这个“岔”打过去,哪还记得以后和明天?以如此商量的口吻和对方对话,既巧妙地守住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又避免了一场暴风雨。

方法二:让男孩学会泰然接受他人说“不”

父母应该在男孩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

10岁的彬彬跟妈妈到公园去玩,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踢球,彬彬就走过去,要求跟男孩一起玩球,却遭到了拒绝。彬彬很难过,眼泪几乎都要流出来了。

妈妈对他说:“那个小弟弟拒绝了你,你很难受,是吗?”

“是的。”彬彬说,“他为什么要说不愿意呀?”

“因为他是自己的主人,他可以选择和你一起玩球,也可以选择不和你一起玩,你需要尊重他的选择,接受他的拒绝。”

“我不愿意接受。”彬彬仍然沉浸在挫败的情绪中。

过了一会儿,妈妈问彬彬:“那你愿意和妈妈一起去河边散步吗?”

“我不愿意。”彬彬说。

“彬彬,你拒绝了我。”妈妈说。

彬彬惊奇地看看妈妈,问:“妈妈,你接受我的拒绝吗?”

“我接受。”妈妈平静地说。

彬彬又问了妈妈一遍:“我拒绝你,你接受吗?”

“我接受。”妈妈仍然说,接着反问彬彬:“你接受吗?”

“我接受。”彬彬破涕为笑了。就在母子俩一问一答的游戏中,彬彬完全从挫败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并且接受了现实。

在这个故事中,当彬彬由被动的接受拒绝变为主动的拒绝别人时,他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因而他的内心也有了力量,并且他从和妈妈的应对中逐渐接受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