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作为一个以文闻名的古人,他除了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还留下了东坡肉,可见这是怎样一个能领会生活并享受生活的妙人。长寿没有幸至,都要养,苏东坡的养生之法也像他的行文胸襟一样值得后人参考和学习。
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大文豪,在散文、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佛道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成就,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养生学家。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宦途凄苦坎坷,先后遭受了三次大的政治灾难:贬黄州,贬惠州,贬儋州;感情生活也有诸多磨难,经历了三次感情生活的打击:丧王弗,丧王闰之,丧王朝云。这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他却能平静地泰然处之,活到了66岁,这实属难得。苏东坡之所以能对生死、得失、苦乐、祸福、荣辱、贵贱等人生大事置之度外,除了他天生豁达、乐观的性格,还与平日生活中注重保健养生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带来一张上好宣纸,求其墨宝,并说最好写一点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略思片刻,点点头说:“我有一个养生长寿方,总共四味药,药效灵验,今天就赠奉给你吧。"说完,挥毫写道:“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芬东坡的4味“长寿药”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4个方面对养生长寿的重要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的研究,发现在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占25%,适量运动为15%,戒烟限酒占10%,而心理平衡占了50%。所以要保持健康最要紧的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千万不要做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否则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使压力陡然上升。当然,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满足欲望,但是欲望是无止境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所以做人必须学会放弃,学会自我解放,自我减压,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心理上的不平衡,才能永葆淡泊、乐观的良好心态。合理膳食的基础是“有粗有细、不甜不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过饱不仅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导致肥胖,特别是晚餐过饱更容易导致肥胖和入睡后咬牙齿。
苏东坡强调要动静相结合,才能养生长寿。他主张动——“能逸而能劳”;亦主张静——“心平气和”。苏东坡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心静,不要胡思乱想,自然就能“心平气和”。
在《东坡养生集》中有记载:说他每天天刚亮,就立即起身,盘腿而坐,练习他自创的保健养生功。选一处安静的地方,端身正坐放开衣带,使全身放松。两目垂帘,似闭非闭,用舌头在嘴里上下左右搅几次,同时张口吐幽浊气,再从鼻孔吸进清气,这样十四五遍后把口中的津液咽下,然后叩齿数次,舌抵上腭,静静地数呼或吸的次数,从一数到十,再由十数到百,一定要专心,记清数目。这样坐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不想再坐,可以先放松手足,然后再缓缓起身。如此长期坚持,必可使身体健康无病。
他在一文中写道:“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胜之服药百倍。”并推崇静坐养生法,有诗为证:“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二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他的静坐养生法要求坐姿端正、头颈/正直、下颏微收、含胸拔背、垂帘,全身放松,排除杂气,自然呼吸,守神静志,意守下丹田。这和现代的静坐要求一致,是一种良好的休息养生方法。
这种静坐调息法是一种很简便而有效的气功,练功者全部身心者5集中在呼吸之数上,自然就进入了入静状态;全身高度放松,使机体充分休息,自我调节,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苏东坡还非常注意情绪的控制。在他与沈括合著的有关医药论述的《苏沈良方·问养生》中,他认为:养生“和”、“安”二字最为重要。“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
据说,苏东坡在瓜州任颤的时候,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交往笃深,他们常在一起谈禅论道。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遣书僮送过江去,请佛印禅师评点。诗是这样写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说:我的心已经不再受到外在世界的诱惑了,好比佛陀端坐莲花座上一样。
佛印看了诗后,笑而不语,信手在上面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打开一看,上面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恼怒不已,立马乘船过江去找禅师理论。
此时,禅师已站在江边等他。苏东坡一见面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我的诗,你看不上没关系,也不能侮辱人呀!”
禅师平静地说:“我什么时候侮辱你啦?”
“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个说法!”
禅师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还‘八风吹不动’呢!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其实生活在浮华纷争里的现代人,很多焦虑和烦恼是太在意所致。太在意不如意的事情,太在意不顺耳的言语,搞得自己心烦意乱,坐卧不安,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心理健康、幸福快乐交给了别人。
卡耐基有句话说得好:“虽然你不能阻止别人对你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但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千扰。”
一个人处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适随和、头脑冷静,才能适应客观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经受得住社会生活事件与打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求得身体健康。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
现代人讲究养生保健,宾实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淡泊名利、不急不躁、不恼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