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15118600000020

第20章 改革变法(1)

在击退了奴隶主旧贵族的第一次大举进攻之后,吴起开始大刀阔斧地对楚国进行改革。

公元前382年,吴起运用自己在魏国长期从事改革的经验,总结了在宛守任上改革的成败得失,充分利用楚悼王赋予的权利,雷厉风行地启动了楚国全方位的改革。这次改革涉及楚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的各个方面,比魏国李悝实行的变法措施更坚决、更彻底。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改变楚国腐朽的政治状况,提倡“法治”,提出按照“法”来治理国家,把权力集中于中央,以国家统一公布的成文法为标准,实行地主阶级专政。这基本上是继承了李悝的法治传统。吴起还提出“明法审令”,就是说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国家的法令,从而使法令得到贯彻执行。这里的“法”,基本上就是李悝所著的《法经》中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用法律为武器来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反对派势力,以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然后,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这一点,是建立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一个重大措施。分封制是奴隶制国家所决定的政体形式。它是由天子把城邑、土地和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奴隶分封给他的亲属、重臣去统治,这些人就成为诸侯,他们的领土就是诸侯国。在诸侯国内,诸侯又按不同等级,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和士大夫。这样就形成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制度。分封爵位是世袭的,即父传子,子传孙,领土和爵位都成了家族的私有财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大量的独立王国,它们割据一方,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极大的阻碍作用。经过长期的斗争,这种分封制已日趋瓦解。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内出现了郡、县。到了战国初期,在魏、赵、韩等国相继由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了郡县制。郡县制是一种封建制的政体。郡县的行政长官直接向国君负责,他们可以由国君随时任免调换。这样一来,整个诸侯国的领土管理权,军、政大权就集中于国君一人身上,大大加强了国君的权力。这对实现国家统一,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的地主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楚国,世袭分封制仍存在着。分封制不废除,封建制就无法建立。因此,吴起在变法过程中,非常注意对分封制的废除。他作出规定,在楚国境内,受到过分封爵位和领土的贵族,只要爵位已传了三代,就要将爵位、俸禄和土地一并收回。另外,吴起还着手废除了国君那些远房亲戚的宗室谱籍,将他们的世袭特权一并取消,为在楚国普遍地建立郡县制开辟了道路。而对那些手中握有大权的重臣,吴起采取了降低地位、渐渐削权的办法,把他们手中的权力渐渐集中于中央,以巩固王权。吴起在政治上所采取的另一重大措施是打击奴隶主旧贵族。这些旧贵族大都居住在京都,建筑了极为豪华的住宅,吃着国家的俸禄,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们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互相勾结、朋比为奸,一直在伺机对变法改革进行破坏,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不仅加大了变法的阻力,同时也严重威胁了都城的安全。吴起使用了强硬的政治手段,给这些人以坚决的打击。吴起下令对假公济私、滥用私情者严惩不贷。这为楚国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政治开始走上健康的道路,官吏也逐渐地廉洁起来。同时,吴起又主张为官的要公私分明,不能因为私事妨碍公事,不要受谗言的迷惑,要保证忠良之臣不遭诬陷。不听随声附和之词,不任用苟且容身于世的人。办的事只要符合道义就大胆地去办,不要管别人对这事是毁谤还是赞扬。这样一来,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那种官官相护、互相包庇、仗势欺人、营私舞弊的坏风气。以屈、景、昭为首的旧贵族的气焰为之收敛。

吴起看到这首战的胜利,决定步步紧逼,扩大战果。于是,吴起进见楚悼王。悼王一见吴起,便问他变法进行得如何?吴起大概地讲述了一下变法的情况,然后对楚悼王说道:“眼下的变法进行得还算顺利,可是贵族们对变法的态度并没有丝毫的改变,他们一旦找到了时机,就会利用他们的影响和手中的权力,大举破坏改革,那楚国这次变法就恐怕难以成功啊!”悼王沉思了一会儿,微微地点头说:“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可是这些贵族的势力极大,耳目众多,想要对付他们可不是很容易的呀!”吴起胸有成竹地说道:“主公,关于这一点,臣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大大削弱这些贵族的势力,同时还能繁荣边远荒芜的地区。”“噢!说说看,是什么办法?”“主公,这些贵族主要都居住在京都一带,他们的亲信也大都安插在京都附近,如果能把他们从京都调走,就等于把他们的羽翼剪除了。这样一来他们的力量分散,相互又失去联系,就是有所动作也不至对变法构成太大的威胁。”悼王似有所悟:“你的意思是把聚居在京都附近的贵族迁居到荒芜的边远地区去。”吴起忙答道:“对,臣正是这样考虑的,不知主公意下如何?”悼王思索了一阵,说道:“好!就这么办!这件事,就由你亲自去办吧!谁要是不服命令,我绝不会轻饶了他!”

吴起得到了悼王的应允,立即发布了命令:要居住于京都附近的贵族举家迁徙去充实边区,违令者严惩。这道命令一发出,在京城的各阶层都反应十分强烈,最恼火的当然是那些贵族。他们见到命令后,就又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这个吴起简直是欺人太甚,整天和咱们过不去,现在又让咱们离开京都,咱们就是不走!看他能如何。”“这样干可不行,要只有他一个吴起倒也不难办,可吴起有主公给撑腰,硬顶的话,弄不好要吃亏的。”“那你们倒是想出个办法来呀,难道就这么走不成?”……他们议论了半天,也没有能想出什么办法。到了最后,还是各自回到家里,收拾起平日搜刮来的金银财宝,望着自己的府第,悲悲切切地离开了京都。

吴起这一下把这些贵族搞得真是狼狈不堪,叫苦连天。接着吴起就着手国家机关的改革。对楚国那庞杂臃肿的官僚机构动了一次大手术,撤销了一些不起作用的机构。在用人方面坚决执行“用人唯贤”的标准,对那些有能力、有真才实学的人委以重任,而对那些通过种种不正当途径进入国家机构的人和碌碌无为、光吃俸禄的人一律罢免,明确地提出了“罢无能,废无用。”并将被罢免官员的俸禄积攒起来,用来俸养那些新选拔出来的军士。一时间,官员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都力争把工作做好。

当时楚国的官场歪风盛行,各级官吏贪赃枉法。为了获取一官半职,许多人通过各种途径,找门子,拉关系,请客送礼,行贿受贿。一旦爬上官位,就又使出各种手段巧取豪夺,鱼肉人民,坑害国家。整个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也经常通过行贿夺取战争的胜利,有些强国在势力衰弱时,为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不惜向自己的盟国送去财物甚至土地;有的元帅、将军、政府要员为了财物和美女,常常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出卖国家情报;有的官员,嫉贤妒能,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极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对忠诚贤哲之士进行诽谤、陷害;有的官员,为了一己之私利,常常不考虑自己的声誉和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只图暂时的快乐和享受。一些行为不端的知识分子,为了各自的利益,到处游说,造成思想上的不统一等等。针对楚国官场和社会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吴起提出了三点主张:首先提出了“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就是说,不能因个人的“私利”而妨害了楚国国家的“公利”,不能让坏人的“诽谤”损害为国家利益恪尽职守、公正忠诚之士,要求大家能够做到公而忘私,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毁誉得失。其次提出了“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就是要整顿官场的歪风,禁止私人间请客送礼、拉关系,第三提出了“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就是坚决取缔纵横全国进行的各种游说活动。这是要从制度上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官府的良好形象。

这些措施为楚国的新兴地主阶级取得政治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效地保护了改革变法的顺利进行。

在政治改革取得初步成功时,吴起又针对楚国的现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经济上,吴起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认为多余的是土地,不足的是人民,而过去楚国的旧贵族把人民集中到地少人多的地区来,影响了楚国的农业生产,没有很好地把土地和人口结合起来。因而他下令迫使旧贵族带领所属人员去充实广大的荒凉地区。吴起继承李悝的“尽地力之教”的政策,打击那些游手好闲的策士和游客,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