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15118600000023

第23章 回眸一生

回眸吴起的一生,他曾经拜鲁国曾子为师,学习儒术。之后,在鲁国担任将领。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拜吴起为元帅,抵御齐国。但由于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君心生疑虑。吴起想因此成就功名,便杀了他的妻子,来表明自己与齐国没有任何关系。鲁君最终拜他为统帅,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将齐国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厌恶吴起,说:“吴起这个人,是猜忌狠心之人。他小时,家有千金之富,但他到外周游没有能成功,于是使家业荡尽。他的乡里人笑话他,吴起便将笑话他的人杀死三十多个,奔出卫国东门,与他的母亲诀别说:‘我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决不再回到卫国。’于是便拜曾子为师。不久,他的母亲去世,吴起始终没有回去。曾子看不起他,便与他断交。吴起于是到鲁国学习兵法,侍奉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便杀死自己的妻子来谋求鲁国的将帅之位。鲁国只是个小国,却有战胜齐国的威名,那么诸侯便会谋划灭亡鲁国了。何况鲁国和卫国本来是兄弟之国,现在大王重用吴起,则是抛弃卫国。”鲁君也怀疑吴起,便把吴起辞退了。

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要侍奉他。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于是魏文侯便以吴起作为将帅,攻打秦国,拔下秦国的五座城池。

吴起治军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赏罚严明,任贤用能。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行军时不骑马,不乘车,背负干粮,坚持与士卒一起步行。

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而且廉洁正直,能够得到士卒的拥护,便让他在西边守护黄河西岸的魏国土地,同时抵御韩国和秦国的入侵。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武侯坐船从西部黄河顺流而下,到了黄河中间时,回首看着吴起说:“这里的山河多么险固,多么美好壮丽呀,这是魏国的珍宝呀!”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统治者的德业而不在山河的险固。从前,三苗国左边扼拒洞庭湖,右边扼拒鄱阳湖,但他们不修道德仁义,所以被夏禹灭掉了。夏桀的都城,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道在北边,但他不修德政,终于被商汤流放。殷纣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背靠常山,南据黄河,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杀死。由此可见,治国在德不在险。如果大王您不修德政,舟中的人都会成为您的敌人呀。”武侯说:“很好。”

吴起做魏西河地区的太守,非常有名望。魏国要设置丞相,却选了从齐国来的孟尝君田文。这使吴起非常不快。便对田文说:“咱俩比较一下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带领军队,使士卒乐于效死,敌国不敢窥测,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我不如先生。”吴起说:“治理百官,亲附万民,充实仓库,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我不如先生。”吴起说:“守卫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窥测,赵国和韩国听从,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我不如先生。”吴起说:“这三项,先生都比不上我,却身居上位,为什么呀?”田文说:“国王年少,国人心中疑惑,大臣也没有归附,普通百姓不信任国家,在这个时候,你能胜任呢?还是我能胜任呢?”吴起沉默良久说:“你能胜任。”田文说:“这就是我之所以位居你上的原因。”吴起于是自愧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为相,娶了魏国公主为妻,谋害吴起。吴起便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贤达,到了楚国,便拜他为相国。明确法令,撤销冗官,捐弃公族中疏远的人,同时抚养善于战斗的勇士。其要旨在于强大楚国军队,破坏主张连横的政策。于是,楚国南面征服吞并了百越之地,北面灭亡了陈国、蔡国,气势使韩、赵、魏胆战。又率领军队向西征伐秦国。诸侯都害怕楚国强大。而楚国原来的贵族也日夜伺机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作乱、围攻吴起,吴起奔向楚悼王的尸体,趴在上面。攻击吴起的人因为刺杀吴起,也同时刺伤了楚悼王尸体。等到将楚悼王安葬之后,新太子即位,于是让令尹诛杀射杀吴起和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于是因射杀吴起而被家灭九族的有七十多家。

这是一个充满着传奇和行动的时代,充满着英雄和智慧的时代,到处闪耀着刀光剑影,伴随着血腥厮杀的嘶吼。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事业失败和人生悲剧,固然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却也和人的性格有关,因为“性格即命运”,而这一点在吴起身上就格外的明显。

吴起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并且曾经努力地想要改变自己的这个缺陷,可以看出,这个性格是多么严重地阻碍了他的生活和进取心。但是,这个性格却如影随形贯穿在他的这种努力和整个一生之中。

对吴起,历史上是有评价的。如:不奔母丧,评吴起“不孝”;杀妻为将,评吴起“残忍”;为卒吮疽,评吴起“贪名”;变法捐躯,评吴起“刻暴”,这些肤浅的评论初看以为中肯,默思之则不以为然,因为这些评论只是就事论事,只看事件的表面,而没有透过表面看到事件的实质。司马迁言吴起:“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并举其在楚为例:“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如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武成王庙对吴起的“赞”,现录如下:

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

无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无以恃险,弗如在德。”这句话是对吴起的一句劝告,充满着对吴起深深的爱意,深深的敬意,深深的惋惜。“在德不在险,”在一个国家是如此,在一个人,不也是如此吗?综观吴起的一生,失就失在无险可恃!作为一个完全透明的人,把自己所做的原始地直鲁地呈现在世人和历史面前,毫无掩饰。其性格、思想、行为,从不拖泥带水。连一个仆人都能将其的性格缺陷看得一清二楚,这哪像是一个“贪名”的人所做所为?风起青萍之末,英雄的悲剧起自于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