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悦近来远:善于交际人脉广
15119300000054

第54章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冷漠又强硬的时代,没有太多的人会在意他人心中的想法,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打量着别人,甚至坚信对方就是自己所观察出来的这种人。殊不知,这只是你一个人的“自以为是”,你毕竟不是他,要想更好地了解他,最好是来一个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也许,你能看到另外一面。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移情”。在社交中,如果能够成功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就能更好地体谅他人,从而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世界上从不发脾气的人恐怕是没有的,但是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生活中,凡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也常常是宽宏大量、风趣幽默的人。这类人很少在一些小事上大动肝火。因此,要想与人和气相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学会换位思考,拓展自己的心理容量。

真理的身上布满伤痕。换位思考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了一次祝捷酒会,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

没料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得宴席上的一些规矩,把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们的一片讥笑声。那士兵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着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

言罢,将军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过了片刻,人们均仰脖喝下了手中端的水。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将军的度量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感召力。

凡是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在生活中,只要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许多事情都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世界就会拥有更多的关怀。生活中的很多误解和隔膜,实际上都是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状态存在差异,因此而造成的思维角度和方式不同引起的。比如,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很难体会饥饿的滋味,一个为生活所迫的人又不会理解有钱人的生活。只要人人都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思考问题,设想“如果自己处在对方的地位会怎么办”,那么就会对对方的做法给予更多的理解,任何事情就都容易解决得多:同时,也会使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有利于对方。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换位思考是表达理解的方法,也是赢得敬重的绝佳技巧。因为换位思考付出的是理解,对方得到了尊重,自然就会对你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感情。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非常重要,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但是许多人就缺乏这种换位思考的技巧。他们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别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想别人“应该”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东汉的袁安,就是一个遇事很为别人着想的人。有一次,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应该是扫雪的时候了。但是他怕自己扫雪而打扰了在自己家门口避寒的人,于是就关上门继续在家里躺着。这时,洛阳的地方官下去视察,发现家家户户都出来扫雪。可是,在他走到袁安家门前时,看见雪地上连个脚印都没有一个,官员们怀疑袁安是不是在家里冻死了,急忙命人将他门前的雪扫开走进屋子,看见袁安在家里直直地躺着。地方官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扫雪,袁安说:“在这样的大雪天气,那些在我门前避寒的人又冷又饿,我不忍心出去打扰他们。”地方官认为他很贤德,就举荐他当了孝廉。

为自己谋取方便似乎是人们的天性,能够将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来考虑的人,无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为怕妨碍别人在自己门前躲避寒冷,就不出门扫雪,真可称得上是君子的行为,无怪地方官要把他举荐为孝廉。下雪的时候袁安不是先考虑为了自己出行方便去扫雪,而是设身处地地为那些在门前躲避寒风的人着想。人在顺境中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快乐生活中,而忽视他人的苦难和不幸。袁安却超脱于个人的情感之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和自己素无瓜葛但却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他高于常人的境界。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能使人们消除心中积怨和愤恨,更能促使你与身边的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如果我们不能满足对方需求,也千万要记住这条为人处世的原则,那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美满。

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行。所以必要的时候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将心比心,进行一番换位思考后,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从而以宽容的胸怀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如果你抱着这种心态来跟人交往,别人自然会感受到你的和气可亲。

当人与人的交往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时,一味地较真下去,只会使小摩擦演变成大矛盾;但如果你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多一分理解与宽容,这对和谐气氛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自然也避免不了矛盾、争吵和误会。假如我们总是在一些是非问题上讲什么胜利,那就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好心情。倒不如学会检讨自己,提升自己,以尽量减少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作者的时候,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地理位置。一位女性听众就写信来批评他,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

戴尔·卡耐基气得想立马回信告诉她:“我是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先让自己冷静了一会儿,然后开始进行反思,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认为那位女性听众之所以能够明确指出自己的这些小失误,肯定是用心听了自己的节目,并且还能够来信指出自己的不足,这是对自己的喜爱和支持啊。想到这里,他也就谅解了那位女士“粗鲁无礼”的批评。

于是,他打了个电话给那位女士,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这位女士也表示自己的方式不对,希望他不要介意,并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一个人往往会对自己一向认定的事实坚信不疑,所以他不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非议和纠正。他所喜欢的东西如果能够被对方欣赏,就会在心理上将对方奉为知己。所以,若想赢得对方的好感,可以暂时求同存异,表示对他的欣赏,满足对方的自信心理。

生活中,若遇到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自私,从而鄙视其为人,自然就会很少与其来往。相反,若遇到的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常常会敬佩其为人,也很乐意与他来往。因此,你若相遇身边的人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那就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