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
以前,猎人用一种椰壳套子捉猴子。猎人先把椰子挖空,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口大小恰好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猎人再往空椰壳里放一些稻谷等食物,然后用绳子把椰壳的一端绑起来,固定在地上或树上。
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尽力多多地把食物抓在“手里”,当猴子前爪抓满了稻谷时,握紧的手就被卡在椰壳中“难以自拔”。这时,猎人就会乘机拉紧绳子,把被椰壳卡住前爪的猴子拉到自己身边。此时,如果猴子“足够聪明”,即放弃手中抓住的稻谷,它就可以轻易地脱手,不被猎人捕捉到。
但是,猴子毕竟是猴子,它不舍得已经抓到手里的稻谷,因此,伸进椰壳的前爪挣脱不了猎人的诱惑,最终只能被猎人捕捉。
俗话说好“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自以为聪明的人,变得像故事中的猴子一样愚蠢呢?每个人都可能会罗列出一系列的理由,不过,真正的原因就是贪欲的膨胀。贪欲的膨胀,使简单变得复杂,轻松变得沉重,最后越陷越深地困在无法自拔的泥潭之中。
和动物相比,人类更为理智、更为聪明。但是,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人们往往可能表现出不理智、不聪明的缺点。人有时太贪婪,所以毁了大好前程;有时明知是圈套,却因为抵御不住诱惑而落入陷阱。很多时候他们不是输在不精明,而是输在自己的贪欲上。因此,人仅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理智抵御自己的贪欲,在面临危机时要果断地放弃某种东西。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放弃眼前的私利,一定会认清那些潜在的危险。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写了一本寓言故事集《呆子伊凡》,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老魔鬼看到人间的生活过得太幸福了,他就想去捣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捣乱一个农夫,因为他看到那个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虽然收获少得可怜,但他还是那么快乐,也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开始想,要怎样才能把农夫变坏呢?他就把农夫的田地变得很硬,让农夫知难而退。那农夫辛苦了大半天,略微休息了一下,仍继续劳作而没有一点抱怨。小魔鬼看到计策失败,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个小魔鬼前去。第二个小魔鬼想,既然让他更加辛苦也没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拥有的东西吧。于是那个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面包和水偷走。他想,农夫又累又饿,可面包和水都不见了,这下子他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农夫又渴又饿地来到树下休息,想不到面包和水都不见了。他想也许是哪个可怜的人比自己更需要那块面包和水,如果这些东西就能让他得到温饱的话,那就好了。于是小魔鬼又失败了。
老魔鬼觉得奇怪,难道没有其他办法能使这农夫变坏吗?这时第三个小魔鬼出来了,他对老魔鬼讲:“我有办法,一定能把他变坏。”
第三个小魔鬼先去跟农夫做朋友,农夫很高兴地和他作了朋友。因为魔鬼有预知的能力,他就告诉农夫,明年会旱,教农夫把稻种种在湿地上,农夫便照做了。结果第二年别人没有收成,只有农夫的收成满满,他就因此而富裕起来了。
魔鬼每年都对农夫说当年适合种什么,三年下来,农夫就变得非常富有。魔鬼又教农夫把米拿去酿酒贩卖,又赚了更多的钱。慢慢地,农夫开始不工作了,靠着贩酒获得大量金钱。
有一天,老魔鬼来了,小魔鬼告诉老魔鬼说:“您看,我现在要展现我的成果。这农夫现在已经有猪的血液了。”只见农夫办了个晚宴,所有富人都来参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点,还有好多的仆人侍候。他们非常挥霍地吃喝,衣裳零乱,醉得不省人事,开始变得像猪一样痴肥愚蠢。
“您还会看到他身上有着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说。这时,一个仆人端着葡萄酒出来,不小心跌了一跤。农夫就开始骂他:“你做事这么不小心!”
“唉!主人,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吃饭,饿得浑身无力。”
“事情没有做完,你们怎么可以吃饭!”
老魔鬼见了,高兴地对小魔鬼说:“唉!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办到的?”
小魔鬼说:“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的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这样就可以引发他人性中的贪婪。”
善良的农夫还是没有经受住贪婪的考验,终究落入第三个小魔鬼的圈套,暴露出人性的弱点。
同样是花草,有的花草几日无人照料便会枯萎,可仙人掌却不是这样,即便无人照顾,它也能顽强地生存。有人说仙人掌生命力顽强,我倒觉得与其说是生命力顽强,倒不如说是所求不多。人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像仙人掌那样所求不多,何愁不能活得天高海阔大道坦然呢?可是现代人更多的还是不知满足,过分贪婪。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然而,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慢多了。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一个贪求厚利、毫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希望什么都能够得到,岂料到头来却失去一切。
生活贵在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一则寓言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于是,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他这时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了一下,玫瑰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任何物品全部变成金子,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地喊着不让女儿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
这时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想要这个点金术了,他跑到神那里,跟神祈求:“神啊,请宽恕我吧,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请把我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神说:“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净。”
国王马上到河边拼命地搓洗双手,然后赶快跑去拥抱女儿,女儿才变回了天真活泼的模样。
追求可以成为一种快乐,欲望却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负荷。
我们常常感到活得很累,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所求的太多。我们总希望拥有的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不断地索取,心灵自然无法得到休息。
如果我们抛弃欲望的重负,不再贪婪,那么我们就能轻松愉悦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