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女性饮食营养全书
15128100000053

第53章 心悸胸闷——安神养心,食物大显身手

心悸又叫心律失常,俗称心慌,是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证候,常伴有胸闷、胸痛。此时,心脏收缩的频率可增至每分钟100~140次。更年期女性因血液中的雌激素浓度降低,自主神经系统进入平衡失调状态,便可能发生轻重不等的心悸。

·你有更年期心悸吗·

更年期心悸的常见症状,是心慌、气促,伴有心前区或不固定位置的刺痛、闷压感,心跳突然变得重而快,有时甚至呼吸不畅,大口喘气,可能是突然发作,也可能是潮热后发生。常伴有血压突然升高,属于神经性高血压,其特征是可随情绪而改变,有明显波动。血压升高时多伴有头痛、头晕,也常伴有心跳过速或心律不齐。个别人会发生不同部位的血管痉挛,如果痉挛发生在心脏,则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但在心电图上表现无异常,无器质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等症状可自行消失。

·为什么进入更年期常有心悸·

女人心悸的原因很多,比如妊娠期就常出现心悸。但对更年期女性而言,心悸主要有5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1)雌激素水平:更年期心悸与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激素下降会引发全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衡,导致轻重不等的心血管问题,常表现为心悸、心率容易波动,并伴有头痛、失眠、心烦等。

(2)活动量:剧烈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造成暂时性的心血管供应不足、心脏负荷过大,也会引起心悸。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因活动量过大而引发心悸的可能性更高。

(3)情绪:感情过于激动,或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之下,精神抑郁、紧张,也是加重心血管负担的重要因素。

(4)体质:体质虚弱、心脏功能不强的更年期女性,出现心悸的概率更高。

(5)疾病:患有心脏病或其他会影响心血管的疾病,也容易引起更年期心悸。

因为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所以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可能毫无症状,有的人则极为严重。

营养升级阶梯

要预防恼人的更年期心悸,首先要多摄取含有天然雌激素物质的食物,最实用的就是多吃豆类和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吃得越早,效果越好,最好从青春期就开始。其次,适度运动,保持最佳的体能,也能预防更年期心悸。但要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平时运动量很小的人,更年期时更应注意。有运动习惯的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多选择散步、太极拳、扇子舞、秧歌等强度小的活动方式。第三,要调节情绪,把心胸放大些,不钻牛角尖,凡事不激动,有压力要及时排解,让精神有所寄托。第四,合理摄取营养,适当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第五,一年定期做一次体检,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

·怎么吃预防更年期心悸:3种营养不可或缺·

植物激素:许多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与雌激素化学结构相似的天然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常吃能维持体内雌激素的合理水平,减轻更年期心悸的症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大豆、小麦、黑米、大米、燕麦、扁豆、葵花籽、芝麻、茴香、洋葱等食物中。

褪黑素:是身体激素的总指挥,能调节雌激素的分泌,防止更年期提前出现,并帮助减轻更年期心悸的症状。褪黑素主要存在于燕麦、甜玉米、大米、生姜、西红柿、香蕉、大麦中。

油脂:必要的油脂是保持身体活力必需的营养,可帮助维持雌激素的合理水平。拒绝油脂会加重心悸的症状,并引起“雌激素缺乏症”。健康油脂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种子、鱼肉中。

·吃什么缓解更年期心悸·

黄豆:富含大豆异黄酮,在体内会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果,有“植物性雌激素”之称,可以调节女性更年期雌激素的逐渐减少。相对于西方女性,吃豆制品较多的东方女性更年期时出现心悸的概率要明显偏低。大豆和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也有相似的作用。

蜂胶:营养丰富,且含有能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活性物质,可促进组织再生、抗菌消炎、促进内分泌、调节自主神经机能、缓解和消除疲劳,预防和改善更年期心悸。

桂圆:也叫龙眼,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补脑益智的作用,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木瓜:据《本草纲目》记载,木瓜性温味酸,有平肝和胃、舒筋活络、软化血管、降压降脂之效,常吃能抗病防癌,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红枣:营养丰富,有补气血、安心神之效,还含有能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的物质,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鸡蛋:营养丰富,有养心安神、补血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来食疗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心悸不宁、眩晕等。

甲鱼:有“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的功效,防病补身。常吃还能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贫血、体质虚弱者都很有益。

黄鳝:味甘性温,能补气血,强筋骨,除风湿,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体倦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眼花。

牡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壮骨、益智、养血,并调节神经、稳定情绪。常吃能减少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及耳鸣等症状。

营养升级阶梯

出现更年期心悸时,千万不要慌张,要就地坐下或躺下休息,以免发生眩晕甚至晕厥,导致摔伤。发病时最好不要再去嘈杂、湿热的环境,尽量呆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症状慢慢平复。

这里再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捏背按摩法(在家人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取俯卧位,将裤褪下到尾骨下缘,上衣撩起至第七颈椎。家人两手自然屈曲握成空拳,拇指伸张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横抵在尾骨上,两手交替沿脊柱向上推进,同时两手的大拇指将皮肤轻轻捏起,随捏随推,推至第七颈椎为止,如此反复3~5遍。在推捏过程中,每推捏3次,就需上提一次,以背脊皮肤出现微红为宜。每天施术1~2次。若病人有胸闷、心悸、腹胀等症状时,可加重施术手法,并延长施术时间。

自我按摩也可以缓解心悸等更年期症状:先将两手搓热,然后顺着鼻旁、眼圈、额部、耳旁作干洗脸动作,反复摩动转圈约2分钟。

最后必须要强调是,更年期女人应该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正确看待更年期带来的一些变化,积极用倾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有什么不适最好向医生们咨询。当然,合理用药也很重要。

最佳营养方案

1.桂圆枸杞粥

粳米100克,桂圆肉15克,枸杞子10克,红枣10克,冰糖10克。

将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枸杞用温水泡至回软,洗净捞出,沥干水分;红枣洗净去核,桂圆肉洗净;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大火煮沸,10分钟后下入桂圆肉、枸杞、红枣,然后转小火熬煮,煮至稠时放冰糖拌匀,稍焖片刻即可。

功效:补血强心,养心安神。适宜于伴有失眠、贫血的更年期心悸。

2.山药枸杞炖甲鱼

甲鱼1只(约500克),淮山药20克,枸杞子20克、味精、食盐少许。

先将水煮沸放甲鱼,烫死后去内脏洗净,将甲鱼切块,与淮山药、枸杞子一起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炖熟后加味精、食盐少许,饮汤吃肉。

功效:补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引起的更年期心悸。

3.莲子百合猪肉汤

莲子肉50克,百合50克,猪瘦肉250克。

将莲子、百合、猪肉洗净,莲子泡发,猪肉切块或丝;三种材料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小火煨煮60分钟,肉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益脾胃,养心神,润肺肾,清热止咳作用。适用于心脾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

4.豆豉酱猪心

猪心1000克,豆豉20克,葱、姜、酱油、面酱、黄酒适量。

将豆豉洗净,与洗净的猪心一并放入锅内,加入适量葱、姜、酱油、面酱、黄酒,加入清水,没过猪心。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煨煮,至猪心熟烂为度。将猪心晾凉后切成薄片,当冷菜或点心食用。

功效:补血养心。适用于心血亏虚引起的心悸、惊悸等。

5.归参山药炖猪腰

猪腰500克,人参5克(或党参30克),当归10克,山药15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适量。

将猪腰洗净,从中间切开,剥去白色筋膜;人参、当归、山药料理干净,与猪腰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煮至汤熟后,捞出猪腰切片,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补肾壮腰。适用于气血亏损引起的心悸、气短、失眠、自汗。

6.生蚝猪肉汤

生蚝(牡蛎)肉150克,猪瘦肉150克,食盐适量。

将生蚝肉和猪肉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汤;大火煮约30分钟,待肉烂熟入味后加盐调味即可。也可用小火熬煮60分钟,注意把握火候。

功效:养血宁心。适用于心悸且伴有阴虚烦躁,夜睡不宁者。

7.桂圆童子鸡

童子鸡1只,桂圆肉30克,料酒、葱、姜、盐适量。

童子鸡去毛,挖去内脏洗净,放沸水锅中氽片刻,处去血水,然后把鸡放入蒸钵或锅内,再放入桂圆、料酒、葱、姜、盐和清水,上笼蒸1小时左右即可。酌量分次食用,连服数次。

功效:补气血,安心神。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

8.枸杞煮鸡蛋

鸡蛋150克,枸杞子30克,枣干10克。

将鸡蛋、枸杞子、枣干同煮,待蛋熟后,去壳,再煮5~10分钟即可。

功效:补肾养肝。适用于更年期心悸。

■健康忠告

50岁前,女性患冠心病的人数远远少于男性,因为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进入50岁后,女性患冠心病的概率就会越来越高。根据调查,女性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人数是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的两倍,正因如此,更年期女性若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不要仅仅当作是更年期症状而不以为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冠心病的可能。特别是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女性在未进入更年期时可能已经患了严重的冠心病,只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