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味佳肴,人们都难以克制大吃一顿的欲望,有人甚至不到吃撑决不放筷子。但是长期饱食的危害不可小视。]
●餐餐饱食病多多
长期大量摄入酸性食物,如鸡、鸭、鱼、肉、蛋等,易使血液酸性化。长期如此,人体就会形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者如不注意改善,继续发展就会诱发疾病,而绝大部分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因此,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经常饱食,会使人的肠胃负担过重,并因消化液分泌供不应求而导致消化不良。而且人的胃里终日装得满满的,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部位,从而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长期下去就会诱发冠心病、胆结石、胆囊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促使肝炎病人病情加重。
长期饱食还易使人发胖,体内聚集很多的脂肪。而过多的脂肪聚集在皮下,可使肝脏周围组织以及腹壁组织和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腹压增高。同时导致腹壁肌肉松弛,腹部凸出,走路时气喘吁吁。
餐餐饱食,机体的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使心脏、大脑等重要脏器相对缺血,一般表现精神困倦,工作效率降低,或诱发冠心病、心绞痛、胆石症、糖尿病等,因而缩短人的寿命。
●吃得太多容易吃傻
大脑是暴饮暴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过饱时,会使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营养学家和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在鸡、鸭、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麸酸钠,它们在进入人体后,可分解为谷氨酸和酪氨酸等,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毒、有害物质,随血流到脑部后,干扰大脑神经细胞正常代谢。所以有人在大吃大喝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出现头晕脑胀、眼球凸出、上肢麻木、下颌发抖、心慌气喘、血压增高等一系列“美味综合症”症状。
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内热量摄入过多,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引起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增加,导致脑动脉的粥样硬化,使供给大脑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造成人的记忆力下降,大脑早衰和智力迟钝。
●吃饭只吃八分饱
保持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科学上称为“低热量饮食”,通俗讲就是吃七八分饱最好。美国科学家曾经用猴子做过实验:让100只猴子吃十分饱,另外100只猴子只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发现,吃七八分饱的猴子要比吃十分饱的猴子高寿得多。
小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适当多吃一点问题不大,可是进入成年后,特别是到中老年时,由于身体各个系统的代谢功能已经趋于平稳,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因而人体所需的热量也相对平稳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吃“十成饱”,就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相反,如果每餐只吃“八成饱”,不仅能预防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还能消除或防止许多常见的老年病症,如白内障、须发变白、身体虚弱等。此外,节制饮食还可以延缓或防止各种癌症的发生。
相关链接
饱食后不要饮汽水
人在进食后胃黏膜会分泌出较多的盐酸,此时若饮过多的汽水,汽水中的碳酸氢钠,便会与胃中的盐酸相遇,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饱食后食物充满胃部,往往会将贲门和幽门的上下通道阻塞,轻者会引起胃腹胀痛,重者还可将胃胀破。
TIPS
●温馨小贴士●
终日饱食对身体健康是无益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每次进食最好为八成饱,并注意营养素平衡,这样才是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