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间谍落网了。
在她的身上和行李中,查不出什么可疑的东西。
在她的小巧而精美的手提包里,两块巧克力引起了注意。
一位年轻的反间谍人员拿出了小刀,打算切开检查,立即被他的上司阻止了。上司拿走了巧克力,在暗室里才打开。
哦,这是带“馅儿”的巧克力!
这“馅儿”不是别的,正是一卷未经冲洗的微型胶卷。
倘若不是上司富有经验,让那位年轻的助手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开的话,对不起,胶卷曝光了,那就抓不住罪证了。
除了用密写信件传递情报之外,间谍们的花招真不少。反间谍机关把间谍们用来装运情报的东西,戏称“集装箱”。
那块巧克力,只不过是“集装箱”中的一种。
肥皂、香烟、热水瓶夹层、衣服夹层、帽檐、鞋跟、罐头……都曾成为间谍们的“集装箱”。
有的间谍机关甚至制成了外貌与普通硬币一模一样的空心盒子,里面放着微型胶卷。这样,间谍们只需装成买东西,在交钱、找钱的一刹那,神不知、鬼不觉,一盘微型胶卷就从一个间谍手中交到另一个间谍手中。
他们所传递的微型胶卷,往往不冲洗。这样,反间谍人员一不小心,即使查到了微型胶卷,当即全部曝光,等于销毁了罪证。再说,即使微型胶卷是在暗室里被拆出来,可是,这些微型胶卷往往只有特别配方的显影剂才能显影。不掌握这把“钥匙”,还是没用。
间谍们使用的微型照相机,已经越来越小,最小的直径只有2厘米。这些微型照相机装在手表、伞柄、自来水笔、钱包里。它可以把15厘米×20厘米大小的文件,缩拍到1毫米×1.5毫米。
间谍活动无孔不入,使各国的驻外使馆深感不安。
各国政府和它的驻外使馆之间,除了使用长途电话、密码电报联系之外,常常有许多机密文件要往返运送。这些机密文件,显然是间谍们所瞩目的。
怎么办呢?
如今,很多国家制造了特殊的“集运箱”,用以运送重要的外交文件。
这种“集运箱”叫做“信使箱”。它是钢制的匣子,用密码锁锁上。箱内装有自爆装置。
如果不知道密码,强力开箱,自爆装置便爆炸。把箱内的文件炸得粉碎。
也有的“信使箱”里装的是磁带。磁带上记录着驻外使馆人员汇报工作的谈话,或者政府领导对使馆工作发表的谈话。这种“信使箱”装了自动消磁装置,一旦用强力开箱,得到的不过是一卷卷无声磁带——因为自动消磁带装置已把磁带上的声音统统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