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尔斯贝特·施拉格米勒是欧洲的一个传奇人物。她长得很高,头发金黄、皮肤白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她站在那里,犹如一名古罗马战场上的女斗士那样高傲、自豪、斗志昂扬。她用非常残酷的手段训练德国间谍,即便是硬汉也会在她那双冰冷的蓝眼睛的盯视下低头。那些胆敢在课堂上对她质疑的人,会引来子弹上膛的手枪顶在脑袋上。谁要是不服从命令,立即会惹出杀身之祸。外人若是对她的间谍学校稍微表示好奇,便会遭到逮捕。当然,这些只是传闻。不过,这些传闻只有一点不准确:施拉格米勒的头发不是金黄的,而是深褐色的。
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安顿尼尔路10号,有一所极其秘密的楼房。这个地方并不显眼,在这个楼房中还有一个通向哈莫奈大街的后门。在这里,人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神秘的汽车驶达后门,有一些人从车里出来。他们进入了这座楼房以后,却很少看见他们出来。这里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神秘?
原来这是一所间谍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个传奇人物,她穿着军装、腰上插着手枪,脚上蹬着大头皮鞋,手里还拿着一根马鞭子。她的一双眼睛不大,但充满了得意和狡黠的光芒。她叫埃尔斯贝特·施拉格米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施拉格米勒20多岁,刚从大学毕业。她是个狂热分子。她学习的专业是经济学,但是她对经济学丝毫不感兴趣,一心只想参军,她想去前线当步兵。于是她提出申请,要求到前线去参加战斗。但是她的申请被拒绝了。比利时在战争刚爆发时就被德国占领了。由于施拉格米勒会说4种语言,她被德国人派到比利时的“邮件检查局”工作。施拉格米勒的任务就是检查信件,检查比利时人日常寄给朋友的书信。她确信那些信中有许多秘密情报。如果一位农夫在信中写了他有多少头猪、多少只鸡、多少匹马,马上她会怀疑这是暗语,暗示那天他看到了多少步兵、多少骑兵、多少炮兵部队。她的这一套理论引起德国军事当局对她的重视,他们认为她有从事间谍和反间谍的天赋,便派她去掌管设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间谍学校。这位女校长一上任,立刻震慑了那里的学员。她挥着马鞭子大声说:“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间谍,必须遵守纪律、服从命令。今后我们在这里要学习一个间谍应该掌握的技能,我们培养的间谍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间谍。”
她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西方各国都产生了影响,她所领导的学校被西方情报界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的间谍学校。学员们来了以后,受到施拉格米勒的接见,她给新来的人指定住所。住所是一间很大和布置很讲究的屋子。里面有一个藏书室和供一个人消遣的娱乐设备。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就永远单独生活在里面了。他的房门从外面锁着,只有送饭的时候才打开。开始几天,新学员被暗中监视着,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在每间屋子的墙上都挂有一面镜子。其实那是一个滤光器,从屋子里看是一面反光的真镜子,但从背面看却是透明的。通过这面镜子,施拉格米勒可以观察她的学生的一些个性,特别是他们对孤独的忍耐能力。一个星期后,教员们开始先后来到这间屋子里。语言学家教他将要被派去进行活动的国家的方言和习惯用语,密谋专家教他密谋术,通信专家教他使用密写墨水和收发电报。
这所学校的学员总是惶惶然。从表面看来,施拉格米勒是个讲求效率的能干的女人,但是她骨子里却心狠手辣。她推行一套可怕的规则。学员都知道她是一个厉害角色,所以都小心翼翼,生怕得罪了这位女校长。每当新的学员来到时,他就被取消了真名实姓,取而代之的是代号。施拉格米勒甚至打算让他们都戴上面具。学员之间不许交谈。他们每天12小时学习间谍课程,另外12小时只能独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跟不上的学员会挨她的鞭子。遇上她火气特别大时,她会拔出手枪。
慢慢地,这些新学员掌握了一个熟练间谍所应掌握的一切技能。在毕业考试时,学生们被一一带进表演室,在那里他们要显示出具有担任间谍工作的各种才能。
施拉格米勒把她在学校里的教材写成了教科书,至今仍然被西方情报界广泛采用。
盟军很快就听说了有关施拉格米勒的传闻,获悉她的代号是“虎眼”和“博士小姐”。然而,尽管多方打听,却一直难以搞清她的真实面目。其中的原因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她办事都十分谨慎。她有好几个化名,有好几处住址,有多种高明的化装手段。她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简直严密到了荒谬的程度。就连吸收一个新学员这样的事也搞得好像事关生死存亡。如果他们发现有个比利时人想成为德国间谍,施拉格米勒手下的人会在深更半夜来到他的家中。他会被拖下床,随后被匆匆地塞进一辆汽车,汽车的窗子拉着窗帘,为的是不让他知道他被带往何处。汽车司机专挑偏僻的街道行驶,最后来到安顿尼尔路10号的这所间谍学校。这时,他才见到这位奇特的女子,他将在她的手下训练3个月。
安特卫普情报站是最有效率的情报站之一。这个情报站从1915年初开始,一直是由埃尔斯贝特·施拉格米勒领导的。1915年12月中旬,安特卫普情报站控制了大本营情报处在西方的337个特务中的62个;3个月之后,埃尔斯贝特·施拉格米勒几乎使她的特务人数增加了一倍,并且使积极活动的特务人数由2/3增加到3/4.大本营情报处里最著名的间谍是玛塔·哈丽。在1916年初,埃尔斯贝特·施拉格米勒在科隆的多梅饭店遇见了她。她把她安置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兰克福特·霍夫饭店,对她进行训练。当时杜塞尔多夫军事情报站负责人勒佩尔上尉(他谨慎地住在另外一个饭店里)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指导她。施拉格米勒替她安排旅程,并教她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写报告。安特卫普情报站的哈贝扎克先生教她如何使用隐显墨水。然后,她以H-21的特务代号,偷偷潜入敌国。勒佩尔收到了她用隐显墨水书写的、从掩护地址邮寄的两三封信,但信里没有重要内容。1917年,法国人截获并破译了德国驻马德里武官要求付钱给她的一封电报。他们逮捕了她,并在当年秋季的一天清晨,把她处以死刑。
在间谍这个工作领域,施拉格米勒最大的创新是可以有牺牲品,一个间谍为了保护另外一个间谍去完成任务时,故意牺牲自己。
她还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去获取协约国部队驻扎位置的情报。当协约国部队的逃兵落到她手上时,会受到优厚的款待。随后她会给他们一笔钱和两套假证件,把他们派回敌控区。一套证件证明持证件者正在休假,另一套证件证明持证件者属于哪个部队,而这个部队就是施拉格米勒想搞清其驻地的那支部队。
被收买的逃兵径直赶往最近的火车站,假装迷了路,询问怎样才能回到部队。用这种方法得到情报后,那逃兵便回去向施拉格米勒报告。协约国部队最后搞清了施拉格米勒的花招。但是,在这之前,有一位虽是文盲却记忆力惊人的法国逃兵已经搞了15次这种名堂。
不过,施拉格米勒也并非总是成功。有一次,她派了两名学员到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去侦察英国舰队的情况。他们化装成贩卖香烟的商人,因此要以雪茄订货单的形式发送情报。比如5000支哈瓦那雪茄代表5艘战列舰。当检查人员打开他们的信件检查书信内容时,发现朴茨茅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竟然订购了4.8万支雪茄,于是检查人员产生了怀疑。两个间谍被逮捕了,并且被枪毙了。
后来,施拉格米勒的方法暴露出很大缺陷。她以为间谍工作可以像学校里的一门课程那样教授,拒不相信在间谍活动中应该发挥间谍的主观能动性,要注重实际。结果当特殊情况出现时,她手下的间谍就会束手无策,干等着被捉拿。
直到1919年战争结束时,盟军才搞清楚施拉格米勒到底是什么人。然而她那时已经隐退到巴伐利亚。虽然有关她的传说越来越多,但她却已在那里忙着照顾她的老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