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圈
15133100000027

第27章 在交友时要学会观察

人性有善恶之分,人的品质也有优劣之别,假如在一个人的本性中低劣的品质高于优良的品质,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具有慈悲的胸怀,反之则是品质优良的人。而人的性格的形成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必须从道德品质入手,才能对人有深刻的认识。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有一个人自以为对各种星象、占卜等技艺无不精通,知识非常渊博,为了显示自己身怀异能,他总想找机会显露才华。一天,他抱着自己的亲生幼子号啕大哭,引来了许多行人,于是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他回答说:“我的孩子七天之后一定会死的,所以我心里悲伤。”围观的人们纷纷劝他说人的命运是难以预测的,算卦占卜并不可信,也许七天之后你的儿子仍然活着,你为什么现在就这么悲伤呢?这个人有明确的目的,早已将道德置之度外,为了获取声誉,他就在第七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以骗取人们对他占卜的信任。当人们听说他的儿子在第七天真的死了时,都对他十分信服,纷纷前来向他表示敬意,求他占卜。这个人就是用假象蒙蔽了世人的眼睛,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因此,在观察人、分析人的时候,要谨防被假象所蒙蔽。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假象,若想不被假象所蒙蔽,就要提高认识与分析能力。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是不要让别人的思想左右你的判断。

当人们由于私欲被假象所蒙蔽时,任何善意的提醒都是徒劳的,他们已经被假象冲昏头脑,不到失败的那一刻,他们是不会认清事情的真相的。假象是事物本质的表面体现,只要能保持内心清净,不被私欲所迷惑,就能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从而避免被假象所迷惑。另一方面,要特别培养从一个人的缺点推知其优点的能力,所谓观其夺救,就是观其取舍,并从中对他进行判断。

观察人的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是看他的具体表现。只有通过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才能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仁爱和善良的人都拥有慈悲之心,但并不是所有拥有慈悲之心的人都能体恤他人。同样,有些人品质刚毅,态度严厉,但并不是所有严厉的人都品质刚毅,这就要求我们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分析。

有些人表面上心地善良,一遇到可怜的人就会表现出同情,但需要把他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分给需要救助的人时,就会变得十分吝啬,这种人就是表面慈悲却不仁爱的人。有些人看到别人处于危险和急迫之中,便会心生怜悯,顿起恻隐之心,看上去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但是一旦让他投身去救助时则唯恐祸害及身,这时他们会表现出畏惧祸患的情态,这样的人就是貌似有仁爱之心而不肯相助的人。有的人空谈高深的道理时,慷慨激昂、声色俱厉,然而一旦触及个人私利,立即就会内心怯懦、软弱无力,这样的人就是貌似严厉内心却不刚毅的人。真正刚毅正直的人,能够摒弃个人私欲,表里如一。

由此看来,有慈悲之心却不能施行仁爱的人,是被吝啬束缚了心智,过于贪恋私利,从而使他们失去了慈悲之心。同样,有仁爱之心却不肯出手相助他人的人,是恐惧之情束缚了他的心智,因为恐惧和胆怯能够击败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外表严厉却不能刚毅的人,是私欲束缚了他的心智,一旦触及到个人利益,将对美好的品质造成极大的危害。

当慈悲之心不能战胜吝啬时,一定不能拥有仁爱;当仁爱之心不能战胜恐惧时,一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严厉不能战胜私欲时,一定不会拥有刚毅的品质。

不仁爱之心一旦强盛,占据优势,就会使本身的才能和技艺成为害人害己的工具;而贪婪邪恶的性情一旦强盛,占据优势,那么刚毅勇猛的品质反而会成为惹祸的阶梯,通向灾祸的途径。

社会生活十分复杂,人的品性也千变万化,有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拥有慈悲的性格和善良的动机,但他却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反而去帮助邪恶,这种行为极其愚蠢却难以避免,人们之所以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举动,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准确地对人进行观察和辨识。一般来说,这种被假象所蒙蔽而采取的行动不至于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太大的危害,这样的事情很多,略举几例:有的人扶助善良的动机十分明显,即使在行动上过分严厉地惩治邪恶的行为,维护正义,也不会对社会和人们的心理造成什么损害。再比如救济他人,付出很多很多,即使偶尔得到一些赞美和小小的回报,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当人们面临特殊的境遇时,比如需要接济他人,需要营救他人等,从他们的表现中就能鉴别出一个人的真实心理状态和真正的品行,而那些虚假的东西,也不能蒙蔽鉴别者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