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15133200000046

第46章 态度好才是真的好

(原文)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大意)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菜让长辈先吃,这难道就是孝了吗?”

专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所以,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而更应引起我们所注意的是做事的一种态度。同样完成一件事,不同的态度收获可能不同。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态度都是一个大问题。健康积极的态度是面对一系列问题所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前国足总教练米卢的“态度决定一切”是非常正确的。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别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一位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继续找到第二位工人,问他:“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的50元工资,我才会做这种工件,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再次接受上帝的爱,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故事中3个工人对于自己那份工作的态度,正反映出人们对于自己人生的看法。那么你愿意用哪一种态度来看待自己现在的工作和将来的前程呢?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中,我们时常怀有类似第一位或第二位工人的消极看法,认为人生就是无尽的苦海,每天只好怀着抱怨活下去;或受困于生活的无奈,为五斗米折腰,一日复一日,过着贫困的生活。

不论你过去对人生的态度究竟如何,并不重要,毕竟那是已经过去的了,重要的是,你对未来的态度又是如何?

你可以选择如以往一般,继续消极地下去,每天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那是轻易而无需学习便可办得到的。问题是,你真的愿意让自己的一生被这些抱怨来填满吗?

还是希望能够像故事中的第三位工人那样,怀抱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知道自己的工作并不轻松,却仍然充满快乐的去工作。

积极向上的态度正如这位工人所传达的,它并不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认为凡事在他看来,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真正的积极思想者,是能够运用智慧从当前的难处中找出正面的定义,给予肯定的评价,并从中看到未来的美好,同时为此深深地感恩。就像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养育我们一样,只要抱着这种态度去生活,去学习,去工作,那么我就会无时无刻不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