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15133200000076

第76章 守业更比创业难

(原文)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大意)孔子说:“靠智慧得到了它,不能靠仁德保持它,虽然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德保持了它,不能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那老百姓也不会服从。靠智慧得到了它,靠仁德保持了它,又能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但不能用礼法去约束、指挥百姓,那还是没有达到尽善的地步。”

得到的是什么?保持的又是什么,从深层次上看,应该是指权力。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靠智慧而取得的东西,要保持也是很难的。一般性地保持也还可以做到,要进一步用庄严的态度去治理,用礼法去约束、指挥,那就更难了。因为这已不是消极被动地守成,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树,是以攻为守了。

智、仁、庄、礼,是四个层次的修养和要求,四个层次都做到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而一般人是很难都做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守业的帝王,之所以能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辉煌,正是由于他采取任人为贤,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的原因。

“贞观之治”(公元627年—公元649年)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在位的23年间,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强调以民为本,他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官民上下一心,使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贞观之治”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如下四点:

一、安定的社会秩序。在“贞观之治”期间,社会秩序的安定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所史书记载:公元630年,全国的死刑犯只有二十九人;公元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唐太宗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来行刑。到次年九月时,二百九十名囚犯全部返回。由于当时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老百姓心中没有多少怨气,因此犯罪的概率特别低。

二、开放的国界。当时的唐朝是世界上最文明和最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更是世界性的大都会,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来大唐看一看。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来。由于当时的大唐是开放的王朝,因此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都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显示出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唐朝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另外还有很多民间自费的留学生,其数量更是远远超过官派的留学生。

三、惟一没有贪污的时期。“贞观之治”期间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没有贪污的时期。由于当时唐太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制定出一套充满人性化的体制来预防贪污。因此,官员一心为公,使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

四、高度发达的商业。我们都知道,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但在“贞观”期间,商业不但不受到歧视,朝廷还为其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所以新兴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上出名的商业城市,就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而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也在当时达到最高的使用价值,成为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回顾“贞观之治”的辉煌与灿烂,使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炎黄子孙也曾经无愧于“龙的传人”这个称号!可以说,“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称羡和向往的黄金时代,“贞观”也因此成为唐宋以后统治者在治国实践中的代名词。而“贞观之治”之所以在世界历史上拥有这么大的魅力,主要源于当朝皇帝唐太宗的英明神武,以及那个时代的英雄们所做出的贡献,正是他们接过了历史所赋予的英雄气度,将中国推向了顶峰和辉煌,让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为之振奋和欢呼!

其实,不只是从政如此,我们干事业、做生意,也都是这个道理。比如说在今天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不少人抓住了时机,又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优势,一“下海”就意外的发了一笔,赚了一把。但由于不能“仁以守之”,贪心不足,该刹车的时候不知道刹车,结果一夜之间又成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从这些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话就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的范围,而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事业密切相关了,所以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辽宁A市,有一家汽车修理部,规模挺大,可承接各式中型汽车的维修,老板叫朱伟。附近还有他同族人开的洗浴中心和火锅城。当初朱伟夫妇俩是从河南背着行李卷来到A市落脚的,妻子为人缝制沙发套,丈夫在一家汽车修理部当小工,住在租来的一间平房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他们改租了邻近路边的几间较大的房子。朱伟已经可以自己为人修车了,且生意很好。接着朱伟买下了所租的房子,自己经营上了汽车修理部。老家的两个弟弟和侄子,也过来帮忙,朱伟开始赚钱了,朋友也多了,路也宽了,和当地的派出所关系也很密切,于是朱伟也长脾气了,甚至纠结一些人伤害邻里,仗势欺人。他的儿子也时不时欺负邻居的孩子。因为家里有钱,朱伟经常与工商、电业、公安和社会上结交的一些朋友出入饭店、桑拿、歌城,在当地无人敢惹。他买了轿车,经营了桑拿洗浴中心、火锅城,吵得附近的居民半夜也睡不成觉,但又不敢惹他,只好忍气吞声。

2001年7月,一天夜里11点多钟,朱伟从外面与朋友玩麻将回来,他将轿车停到门前,刚一下车,就上来三四个人猛地将他打倒,抢走了手机和身上的钱。在撕扯当中朱伟死死抓住其中的一个人不放,那个人掏出刀子狠狠地刺向他的肋部,随后几个人逃走了。抢劫的过程,有的邻居已经从屋中听到了,但无人走出来干涉。后半夜朱伟的弟弟回来才发现哥哥已经死在车前。后经法医鉴定,刀子并未伤及要害,朱伟是因流血过多而死。如果有人及时救护,只要将刀口捂住送到医院就没有生命危险了,可惜他的邻居没人愿意管他。

朱伟从河南到辽宁打工创业,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却因趾高气扬而客死他乡。实在可惜,可叹!但又能怪谁呢?只能怪他自己了。

所以,一时得到并不代表将来也能拥有。居安不能思危,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大吃大喝,而忘记了往昔受苦受难的日子,忘记了贫贱时患难与共的亲戚朋友。妄想“一朝入龙门,百世人上人”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可笑的。

微言大义,孔子的话,其实就像长鸣的警钟一样,时刻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可惜的是,恰如郑智化在歌中所唱到的那样:“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若长此以往,岂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