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15133200000085

第85章 治家的关键在家风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大意)陈亢问孔鲤(孔子的儿子)说:“您从老师那里受到过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吗?”孔鲤回答:“没有。只是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于是我就退回去学《诗》。又有一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院中,我恭敬地走过。他又叫住我问:‘学礼了吗?’我说:‘没有。’他便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又退回去学起礼来。要说有什么特别的教育,就这两次吧。”

陈亢听后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得知了三件:得知《诗》,得知礼,还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过去很多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这来源大概也就是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

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家庭都像古代人那样以诗礼传家,但是孔子的教导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了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了良好的家风,那么家庭是很难保持和谐的。

家庭不讲礼仪,没有规矩,孩子就像野马一样,横冲直撞。现在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辈不知道打招呼,不懂得规矩,甚至还给老师、同学起绰号、骂人、打人,等等,这都与家风不正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继承、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正如社会风气是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样,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家风同社会风气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家风一方面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反过来又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变化,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良好的家风也能够对净化社会上的污浊空气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从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古代家训和家风中,特别是从许许多多的革命家风中,结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美德的要求,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一般说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尊老爱幼的风尚;

(2)孝敬父母的风尚;

(3)勤俭持家的风尚;

(4)诚实守信的风尚;

(5)勤奋好学的风尚。

而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应做到:

(1)从建立家庭的那天起,就要开始培养良好的家风;

(2)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这个问题;

(3)制定一个全体同意的家规;

(4)家长要带头执行;

(5)要让子女继承这个家风。

一个良好的家风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一旦形成,就会创造幸福家庭,世代受益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