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15133700000019

第19章 掌握说话的主动权

掌握说话的主动权才能最终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正如大多数推销员一样,他们向客户推销自己的商品时,往往不能掌握住说话的主动权,所以才导致最终的谈话失败。

一位图书推销员在向一户人家推销图书时说:“您好,我们的图书质量有保障,装帧也十分精美,您需要订购一本吗?”如果这位推销员这样向我们推销的话,那么我们会如何回答呢?显而易见,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得到的回答都是:“不需要!”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推销员并不是一名出色的推销员。

那么,作为一位出色的推销员,他会更加懂得推销时的说话艺术。让我们来推测一下一位优秀的推销员的推销情况。

推销员:太太,早上好!你家的孩子都上学去了吗?

某太太:是的。

推销员:你的孩子上几年级了?

某太太:大的五年级,小的二年级。

推销员:他们一定都很聪明吧?

某太太:是的,当然。

推销员:他们平时喜欢看书吗?

某太太:有时候看。

推销员:我想我这里有些书他们可能会喜欢。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推销员成功的几率应该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因为他掌握了很好的推销艺术,并且在谈话过程中很好地控制了话题。

要想让双方的谈话获得预期的效果,你就要想尽办法去引导对方。当然,巧设提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亦或是以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开篇,自然而然地将谈话引入你期望的方向,由此来说服对方。

胡佛总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多记者都无法从他的嘴巴获得一点信息。然而,一个芝加哥记者却做到了,并且他与胡佛总统谈了两个多小时。

当时,胡佛还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年轻的里尼提碰巧跟他坐同一辆列车,于是有了一个采访他的机会。在采访初始,对于里尼提提出的问题,胡佛总是以“是”或“不是”作答,接着就是长时间的沉默。虽然里尼提早就知道胡佛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场面还是十分尴尬,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化解尴尬。

此时,火车正在经过贫穷的内华达州,里尼提想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他面对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在这个地方,想必人们都是用那种古老的方法采矿的。”胡佛立刻应答道:“他们早就不用那种方法了,最新的采矿方法已经在全国普及了。”胡佛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他开始不停地说起来,从采矿到石油,从航空到邮政开开那个时候,跟胡佛同坐一列火车的人都是当时威望显赫的人,然而胡佛对他们都置之不理,只跟里尼提讲了两个多小时。

这件事情马上被传开了,里尼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一跃成为与胡佛总统交谈最长的记者。由此说来,话题对谈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如话题不适合,那么谈话的结果一定不会很理想。

有效地控制话题,对说服一个人来说的确十分重要。苏格拉底以擅长言辞而著称于世,他创立的问答法至今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成为谈话的一种经典方式。问答法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如果想要说服对方,当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有分歧的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就这个话题的共同点(相对于分歧)对话题进行控制,一步一步地使对方作出肯定的回答,这样,就可以使谈话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说话高手是如何用这种方法成功说服他人的。

卡尔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推销员,下面是他与客户的一次谈话。

卡尔:你好,请您看一看我们公司最新推出的4吨的汽车,性价比非常高。

客户: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辆2吨的汽车,我觉得那更适合我们。

卡尔:嗯,那您觉得2吨的汽车要比4吨的更加划算,对吗?

客户:是的。

卡尔:那您能不能告诉我,您汽车的平均载重量是多少呢?

客户:2吨。

卡尔:这是个平均数吗?

客户:对。

卡尔:也就是说,你有可能用它来运2吨以上的货物,对吗?

客户:嗯。

卡尔:如果装着2吨以上的货物在不是很平坦的地区行驶,汽车承受的压力大于正常的情况,对吗?

客户:是的,这非常正常,我们经常在丘陵地区行驶。

卡尔:嗯,我知道,冬天通常是汽车运营的旺季,是吗?

客户:对的。夏天的生意总是很冷清,而冬天却常常会超载。

卡尔:但是,丘陵地区的冬天通常都很长。

客户:没错。

卡尔:所以,您的汽车总是超负荷运载了,是吗?

客户:的确是这样。

卡尔:这样就会影响它的寿命,您说是吗?

客户:的确如此。

卡尔:那么,您想一下,假如您有两辆汽车,在旺季时使用4吨的汽车运营,而在淡季时使用2吨的汽车运营,两辆汽车的使用寿命是不是都会延长呢?

客户:好像是那么回事。

可想而知,卡尔最终得到了这个订单。然而,从这段对话我们知道,客户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购买汽车,因为他已经有一辆了。在这种情况下,卡尔巧妙地说服了对方,让谈话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巧妙转移话题技巧,这种方法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也同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