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15133700000030

第30章 让思辨在演讲中腾飞

在演讲中插入思辨性的语言,可以耐人寻味,牵动听众,并使听众产生共鸣,从而不断掀起高潮。

著名学者钱钟书在日本爱知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其开场白就用了思辨性语言:“我对中国文学现状的无知,诸位一目了然;而诸位对中国文学现状的熟悉,我两眼漆黑。”

由上例可知,思辨语言贵在对同一事物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它、表述它,给人一种深邃的内涵感,又怎能不思之再思呢?

演讲语言的思辨,指演讲者在演讲中,适当地运用思辨性语言,令听众沉思咀嚼,回味无穷,始茫然而终恍然。

怎样设计运用思辨演讲术呢?现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名言思辨

本来,名言警句流传广远,我们若能换个角度,从相反、相对方向一引申,必能引起“注意”。

清华大学一位女生,在首都北京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曾获一等奖,演讲题为《要事业,也要生活》。她说:

让怯懦的人接下去徘徊吧,让俗人们接下去议论和怜悯吧。同伴们,我们走着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

“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显然是反莎士比亚的名言“弱者,你的名字叫做女人”而用之,轰雷作结,振聋发聩,让人回味,令人思辨。

2.成语思辨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用语,对其别解,必出新意。

钱钟书的《围城》中,就有一个巧用成语的例子:“不是众叛亲离,而是离亲叛众。”

这一内部语序的变化,就很有辩证意味;主动与被动的错位,褒贬之间,判若云泥。更显出新解之妙,思辨之味。

3.名篇思辨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典名篇的观点常常带“灰色调”,我们可以反其意而用之,让听者在比较中提高鉴赏能力。

欧阳修说秋“其色惨淡”、“其意萧条”,而峻青则极赞秋的“成熟和繁荣”、“愉快和欢乐”;我们不是也可以说“秋是进入成熟的中年人,是万物毕业的典礼,是验收员,是领奖台”吗?这是告诉我们,思辨性语言的设计,可以从正负效应两方面去寻觅,据此打开思路,不时在演讲中插入思辨性语言,可不断掀起高潮,牵动听众思绪,“镇”住全场。

4.设嗡思辨

辩证式比喻是形象化的哲学。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来揭示生活的真谛,听者乐于接受,易于理解;而辩证式的比喻更耐人寻味,往往用前者反衬后者,让听者在比较辨析中,深刻地理解演讲者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