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15133700000058

第58章 用幽默解决麻烦

谈吐幽默的技巧有很多很多,知识是学之不尽的。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幽默风趣的场合,要注意分寸。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不要刻意挖苦和嘲笑别人,不要以模仿他人的动作或讲话时的样子来取笑他人。这样,幽默才能取得解决麻烦的效果。

日常怎样利用幽默来摆脱尴尬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相互对比

用对比去揭示事物的不一致性,造成幽默的效果。比如甲对乙说:“丙这个人什么都不缺,除了美德和才干。”实际上是说丙是个无德无才的人。

2.话里有话

说话时含而不露,话中有话,意在言外也是幽默的一种方式。

有一位青年带着自己的一篇小说,来到一杂志编辑部,编辑看了他的小说后,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青年满怀心喜地说:“是的,为了使它更完美,我光构思就花了一个月时间,然后又用了两天时间才把它写出来,写作的过程可真苦呀!”

其实那个编辑早就看出他是抄袭的,但却没有直接说出来,他故作惊讶,而又幽默地说:“啊,伟大的契诃夫先生,什么时候您又复活了啊!”

的确,那个青年的小说是抄袭的赝品,他听了编辑的话,感到非常地羞愧,非常内疚地离开了编辑部。

3.先肯定后反驳

可以通过逻辑思维的推断法,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从他的观点中推论出一个荒唐可笑的结论来,同样也可以造成一种幽默。

湖南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巧姑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公公张老汉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媳妇而感到自豪。于是,张老汉在大门上写了几个大字“万事不求人”。知府的官老爷看到这几个字后,认为张老汉没有把他当回事,一气之下派人把张老汉抓了起来,而且有意为难他,要张老汉必须在三天内做好一件事——要张老汉找到一个由公牛产下的小牛犊。

三天过后,知府来了,让张老汉出来见他,并把那只牛犊带来。

巧姑说:“禀告大人,我公公出去了,没在家。”

知府厉声喝道:“他竟然敢逃跑。”

巧姑说:“我公公并没有逃跑,而是去生孩子了。”

知府感到奇怪就说:“世界上只有女人会生孩子,男人哪会生孩子呀?”

巧姑立即反驳道:“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牛又怎么会生牛犊呢?”

知府一时难以应对,只好说:“这件事不用他去办了。”

从巧姑的反驳中,可以看出她是这样推理的:如果大公牛能生出牛犊,那么男人就也可以生孩子。当知府否定男人会生孩子时,巧姑就利用知府的观点推出一个结论: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那么公牛就不会生牛犊。巧姑用幽默、有力的语言反驳了知府。

4.一语双关

利用妙语双关的作用,而达到一箭双雕效果。这就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利用词的有利条件,如多义、同音和同形等,把两种不同的事或物联系在一起,这样使用语句就会产生双重意思。

比如:看过《刘三姐》的人都知道,有一段写的是刘三姐和三个秀才一起对歌。其中,刘三姐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斗败对手的。她唱道:

“姓陶为何桃不结果,姓李为何李不开花,姓罗为何锣鼓不能响,三个蠢材地里来。”

这就是利用谐音条件把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刘三姐把姓陶的“陶”说成“桃不结果”的桃,把姓李的“李”说“李不开花”的李,把姓罗的“罗”说成“锣鼓不响”的锣;说“桃不结果”“李不开花”“锣鼓不响”,实际上也是在说陶、李、罗他们三个秀才根本就没有真本领,不是她的对手。这就是利用双关语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恰当、适时地使用幽默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麻烦。相反,不恰当地使用幽默则会给人带来麻烦。因此,幽默切记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幽默的语言讲究的是精练,而不是一味地滑稽、俏皮,而一味地滑稽只会使你得到一个“小丑”的名声,这样就损坏了自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