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青少年,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因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他的才能才会发展得越快。人或伟大或渺小都跟其志向和理想分不开,伟大的目标才能催生出强大的毅力。
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认为,一个人的理想如果能够笃诚并且持之以恒的话,那么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埋藏在你体内的巨大潜能,最终会帮助你破除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成功的目标。
《圣经》曾经记载:去追求,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去探索,这样才能有所发现。去追求的人才能有所得,去探索的人才能有所获。
理想属于一种理性想象,它以现实为依据。它是人们思考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设想和追求。崇高的理想肯定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般会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坚定的信心、决心和毅力,绝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也不会退缩、动摇、迷失方向。有远大理想的学生一般具备强大的学习动机,并且伴随着较强的自觉性、积极性、意志力和主动性。所以,他就会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反之,没有设想过自己的职业,甚至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人,这种学生目标模糊,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消极被动、马马虎虎,成绩只能是平平。
因此,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要不断地、反复地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学?
我将来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将来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把你思考的答案,工工整整地写下来,贴在客厅墙上或床前、写字台前,使自己经常看到,以便自我激励。
我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在求学时期,就将“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民族争光”设立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自己产生愈发高涨的学习热情。他在比利时研究实验胚胎学时,一个研究经济学的俄国人同他住一个宿舍,他很鄙视中国人,耻笑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童第周对此很愤怒,对他说:“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这样好不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代表我的祖国,从明天起,我不去实验室,和你一起研究经济学,看谁先取得学位。”但是那个俄国人不敢接受挑战。四年的努力让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特别擅长在显微镜下做精细的手术,这是当时的外国人也不敢做的。为此,他获得了欧洲生物界的褒奖,受到世界许多专家的瞩目。
还有青年数学家肖刚,上小学时就将“攀登科学文化高峰、为祖国富强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他初二辍学回家务农,但是凭着努力的自学,将自己提高到大学水平。1977年10月他被破格录取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在1984年肖刚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回国后第二年就被聘为教授,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他为博士生导师,目前是我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革命家李大钊说过:“青年啊,你们开始活动以前,应该找准方向。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才能有达到那目的地的一天。”
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就像无航向的帆船,只能随波逐流,没有到达理想彼岸的可能。有时候,一句话就让你有一个梦想。知心姐姐卢勤在她的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男一女两个中学生认识了一位生物学家,生物学家告诉他们,在中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在我国广西仅有200只。现在需要人们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保护它们,结果这个想法就在两个孩子心上扎了根。自2003年始,他们利用寒暑假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
调查环境很恶劣,原始森林茫茫一片,到处是野兽和虫子。每天睡觉之前都得事先检查被子里会不会藏有蛇,早晨起床要先检查自己的鞋子里有没有蝎子。白头叶猴一般很难看到,甚至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因此他们寻找得异常艰辛。有一天,因为太疲惫,女孩董月坐在地上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东西在自己的腿上刷刷地爬,原来她坐在了蚂蚁窝上原原类似这种事情他们经常遇到,可是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一定要探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一定要保护我们国家濒危的白头叶猴。连续三年的寒暑假他们都在森林里度过。
近日,他们的研究论文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今年,男孩被清华大学录取,女孩被北京大学录取。
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样的远大的理想呢?倘若没有,你务必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梦想。另外,要实现你的梦想,你首先要努力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梦想会赋予你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你的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就像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说的那样:一个人拥有远大的理想,就算是深处苦难,他也会备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