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习力:在学习中提升正能量
15139200000027

第27章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一些伟人们的成就,无不是来源于勤奋: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7年。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

这些都是经过几十年才获得的伟大成就,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觉?这些作品能够流传至今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是作者耗尽心血积累完成的。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中国的古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这就是一根小小的绳子和一滴小小的水所产生的巨大的力量。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同学们缺的就是“锯木”和“滴水”的精神。他们平时不认真听讲,临考试前一个礼拜才突击,抱抱佛脚,将所有的科目都集中在这几天复习,忙着写,忙着算,还忙着记,最后还要背诵,废寝忘食、日日夜夜地准备通过考试。最后虽然考试通过了,但是成绩一般,和那些平时就刻苦学习,考试前也不着急不慌张、按时吃饭睡觉的同学是没法比的。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课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临时突击,平时不刻苦学好每一天的知识,更别说什么持之以恒了,到了临考试才着急,当然没有太大的效果。而我们后来说的同学则重在平时的积累,这样就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般功到自然成,考试前也能用平常心对待,怎么会得不到好成绩呢?

爱因斯坦说:“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追求。”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为了研究气象,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坚持每天晚上9点半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了57年。就在他病逝的前几个小时,还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用手颤巍巍地记载了:“今晚微雨。”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为了研究中国气象,从1936年到他病逝的36年零37天里,他天天写关于中国气象的日记,总计达八百万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一天间歇。

爱迪生发明电灯,为了找一种合适的灯丝,前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过5万次实验,最后选择钨做灯丝,终于制成电灯。

有一位学问特别好的老教授,学生们都特别敬重他。可是有一天,大家到他家去玩,很意外,没想到教授家书架上的书并没有想象的多,就很疑惑:“这么少的书您是怎么做这么大学问的?”

老教授笑了笑,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说:“我唯一跟你们不同的是:你们的书往往前面翻得很旧,后面却是新的,而我的书则越到后面翻得越破。”

这句话听来简单,意义实则很深。也就是说,一般学生读书往往缺乏恒心,以致虎头蛇尾,老教授却能向深处钻研,所以有丰富的收获。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要坚持不懈,坚持目标,不能随意改变。

这就像挖井,如果水源在地以下的10米,你挖了七八米,还没有发现水,心里很着急,再换一个地方挖;又挖了六七米还没有看见水源,就又换个地方再挖;又不见水就再换。换来换去,其实都是差不到两三米就成功了。我们所说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意思就是,本来想要堆成一座高山,但是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种随意更改的挖井人,不停地换目标,也花了不少力气,每次总是快成功的时候就放弃了,功亏一篑。所以,现在社会的中学生特别要做到始终坚持目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信息量大的现代社会,这个社会机会多,诱惑也多,眼前的这些诱惑,对心智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很容易放弃自己先前设立的目标,而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时尚潮流。

我们要坚持不懈,就要有耐心。要忍受得住胜利之前的落寞,就要经得住胜利之前的失败。